游客
题文

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欧洲各国与中国的贸易被西方学者概括为“丝——银”对流。据研究,通过贸易中国获得了占世界产量1/4到1/3的白银,总量达到7000吨至10000吨。“丝——银”对流出现的国际背景主要应该是(    )

A.新航路开辟 B.工业革命的完成
C.殖民扩张的加剧 D.鸦片战争的爆发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晚清重臣翁同龢在日记中描述著名买办徐润的花园时说:“园小而曲折,然楼阁几案皆有夷气。”这里的“夷气”主要是指

A.陈设带有西洋风格 B.全部供外国富商居住
C.园中皆为本式家具 D.招聘欧洲建筑师施工

航天英雄费俊龙是江苏苏州人,你估计他最喜欢吃的菜系是

A.淮扬菜 B.川菜 C.鲁菜 D.粤菜

从下图中我们可以看出

①当时的中国社会已经有人开始穿西装礼服
②当时中国已经出现了西化的“文明婚礼”
③中国社会已经彻底摒弃传统婚礼
④当时中国的高官显贵都不愿意穿长衫、旗袍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江泽民说:“‘引进来’与‘走出去’是对外开放的两个轮子,必须同时转起来。”对于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有
①招商引资与走出国门并重②招商引资是为了解决我国建设中的资金不足的问题③2003年,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招商引资国家 ④“走出去”是为了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观察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图,其中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是因为实行了

A.社会主义工业改造 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