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曾说:“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以下“鞭子”与“动弹”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 A.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 |
|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
| D.甲午中日战争——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
史料记载:战国时期“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其反映的现象是
| A.儒家、墨家垄断教育 |
| B.教育开始普及民间 |
| C.各国推行儒、墨思想 |
| D.私人办学现象出现 |
和谐社会的构建强调以民为本,而“民本”的思想自古有之。下列言论中对于建设和谐社会没有启迪作用的是
| A.“政在得民” |
| B.“民贵君轻” |
| C.“存百姓”的思想 |
| D.“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
“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
| 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
| 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
| 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 |
提倡大丈夫气节,提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品格和“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精神的是
| A.儒家 | B.道家 | C.法家 | D.兵家 |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又说:“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使民复结绳而用之。”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
A.孔子“仁” 和“礼”的学说 |
| B.庄子“齐物”的自由精神 |
| C.老子“小国寡民”的思想 |
| D.墨子“节用”、“兼爱”的主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