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西周时期周王能干预诸侯国的内政,下列史料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A. |
《礼记》记载诸侯国君必须定期朝觐周王 |
B. |
《诗经》记载周王派遣官员协助诸侯国君营建都城 |
C. |
西周士山盘铭文记载周王命士山向诸侯国征收贡纳 |
D. |
西周豆闭簋铭文记载周王命豆闭掌管某诸侯国军事 |
20世纪上半期,甘地领导印度独立运动采取“非暴力不合作”方式的原因有①印度当时国情②印度资产阶级的特点③甘地本人的宗教背景④英国对印度的统治方式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对中国留学生发表演讲时说道:“中国土地人口,世界莫及,我们生在中国,实为幸福。各国贤豪皆羡慕此英雄用武之地,而不可得。我们生在中国,正是英雄用武之时,反都沉沉默默,让异族几据我上游,而不知利用此一片好山河……。”中国同盟会纲领中的哪个部分印证了孙中山的这个思想?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 B.建立民国 | C.平均地权 | D.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
辛亥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社会风俗和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人人讲平等的新风气”,人们之间不许称“大老爷”、“老爷”、“大人”,不许府署官员坐轿。男人剪了辫子,女人裹脚的也大大减少。吸食鸦片不再被认为是一种体面的事。“民主”、“平等”、“权利”等观念深入人心。有的从前颓废的青年向亲人表示:“中国革命成功了,我要做一个新中国的新人。从今以后我要做三件事:决不再抽鸦片;决不再赌博;决不再逛妓院。如违犯,尽你们责罚。”可见辛亥革命①推翻了帝制②解放了人民的思想③提高了民众的政治素质④部分青年开始觉醒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导致孙中山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依据是
A.武昌起义的胜利 | B.中华民国的成立 | C.《临时约法》的颁布 | D.清帝下诏退位 |
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校史陈列室里有一块:“民国十七年植树节”的纪念碑。民国时期,把每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日)为植树节,是为了继承孙中山先生“植树以收利,蓄木以为薪”的遗志。孙中山关心植树造林主要体现了
A.民本思想 | B.民族主义思想 | C.民权主义思想 | D.民生主义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