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岱年教授认为:“中国在明清时期就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欧洲17、18世纪也产生了启蒙思想,但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关于二者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包含着对传统儒学的扬弃 |
B.欧洲启蒙思想为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 |
C.二者都提出了对未来社会政治制度的建构 |
D.二者都体现出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 |
春秋末年,卿大夫在控制的封邑设立与诸侯国相应的朝廷机构,并拥有独立的武装。其在政治上是治理朝政的国君,在军事上是世族武装的统帅。随着卿大夫势力的不断强大各个封邑之间开始相互争夺、兼并,并向诸侯国君发起挑战,这时的士也不再为主效死,而是“士无定主”。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
A.中央集权制遭到破坏 | B.贵族政治衰落 |
C.“家天下”取代“公天下” | D.宗族势力上升 |
周襄王元年(公元前651年)夏,齐桓公在葵丘会盟诸侯,订立盟约。盟约中有“不能废嫡立庶,以妾为妻”的规定。该规定的根本目的是
A.提倡一夫一妻 | B.规范诸侯们的婚姻 |
C.维护宗法制度 | D.维护母系家长的地位 |
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他用大量事实论证了自然界中的生物的物种是不断进化的,是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它证明了整个有机界——植特、动物,包括人类在内,都是长期发展进化过程的产物。下列对达尔文及《物种起源》评述中,错误的是
A.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性规律 |
B.给漏洞百出的上帝创造万物说致命一击 |
C.继承和发展了前人关于生物进化的思想 |
D.强调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对生物界的意义 |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战争形势复杂。下列各项中,属于右图所示战役影响的是
A.德国陆军在二战中第一次遭受重大失败,宣告了德军“闪电战”的破产 |
B.使苏德战争的局势开始发生了根本转折,推动了整个反法西斯战局的深刻变化 |
C.德军损失惨重,从此一蹶不振,失去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 |
D.增强了反法西斯同盟的信心,促进了太平洋战场、北非战场的出现转折 |
1940年,日本的食物、日用品、衣物必须品已被迫实行配给制。这反映了
A.中国的抗战给日本造成巨大的经济压力 |
B.美国对日本的经济制裁收到了很大效果 |
C.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对日本构成强大压力 |
D.日本为应对持久战争开始干预国民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