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光芒
⑴听过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的《G大调第七交响曲》,那激情澎湃的旋律震撼人心,让我经久难忘。这首曲子另有个别名叫《列宁格勒交响曲》,那是作曲家在1941年献给当时被德军围困的列宁格勒城的。
⑵列宁格勒保卫战是苏联卫国战争中的一个辉煌奇迹,这座城市被德国法西斯围困了整整900天,几乎弹尽粮绝,但全城的人宁死不屈,一直坚持到胜利之夜。
⑶在莫斯科胜利广场的纪念馆里,大型的壁画、瓦砾、旧枪弹……一批战争遗物逼真地再现了列宁格勒保卫战的悲壮场面:黑压压的乌云,满天弥漫的浓厚的____________(A.黑烟 B.硝烟),喷出火舌的枪炮,被敌人炮火击毁的建筑物,街头的陈尸,被战争烈焰烧焦的树的断身……战争的残酷、压抑,以及比死亡更令人窒息的狰狞气氛是处在和平年代的人们所难以承受、不可想象的。
⑷有一排塑像可以传神地体现战争对人的摧残:一群身姿优美的人渐渐变形,柔软的线条变得笔直,再慢慢变得僵硬、锋利,最后,有关肉身的线条统统消失了,人变形为石头——一块一块的嶙峋之石。
⑸然而,发生在列宁格勒的反法西斯之战却从另一个角度颂扬了受战争摧残的人民:人民不泯,坚强高贵。
⑹当时的列宁格勒,在德军的炮火强攻下____________(A.岿然不动 B.巍然挺立),敌军见久攻不下,就将其团团围住,切断外界弹药、口粮供给及与外界的一切运输、联络,意欲让这座孤城变为死城。
⑺整整900天,这个被战火毁得千疮百孔的城市破败不堪,食品紧缺,每一户一天只能得到125克黑面包的供应,满城都是蜷着身子的饥饿的人们;没有取暖的东西,在最寒冷的日子里,有个年轻女子拖着个小棺材在街头踯躇,棺材里躺着她病死的孩子,可是,没走多久,女子使冻僵在路边。
⑻我永远难忘陈设于墙上的那些启事,那都是列宁格勒人在当时贴出的:卖首饰,卖房屋,卖值钱的家什,只为换取若干口粮和棉毯。人们力图活下去,力图抗争所处的逆境。
⑼在那样巨大、危急的战争阴影下,列宁格勒的人们仍没有放弃正常的有尊严的精神生活:剧院天天夜里开演,剧照贴在大街小巷,观众座无虚席;学校准时开学,上课铃声从不间断……
⑽最令我久久不能平静的是列宁格勒的小女孩丹娘·萨维契夫,一个小学生。____A____她原本有一个和睦幸福的大家庭,可是战争来了,她成了一个长着忧郁的大眼睛、头发由于营养不良而变得枯黄的战争儿童。她天天写日记,从不间断,慢慢地、执拗地记着法西斯的罪恶。
⑾丹娘·萨雄契夫用她的小手写出了稚嫩的字迹:1月25日,爷爷死了;2月3日,伯伯死了;3月1日,妈妈去世了……她记着亲人们一个个地逝去的日子以及他们的死法,每天,每天,从不辍笔。后来,亲人们全死了,全存于她的日记里,她把他们好好地藏在里面。再后来,她的日记中断了,如同一段曲子,奏着奏着,突然停息了,那是因为,她也死了。____B____
⑿小姑娘丹娘·萨维契夫弱小的不屈的灵魂发出了熠熠光芒。她的故事被人们传颂,使每一个对战争心怀软弱的人陡生了几许豪气。____C____联系上下文,从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横线处。
(l)满天弥漫的浓厚的____________(黑烟 硝烟)
(2)当时的列宁格勒,在德军的炮火强攻下____________(岿然不动 巍然挺立)下面一句话,是从文中抽出来的,如果把它放回原文中去,应放在A、B、C三处中的________处。
她让人明白,人们不要战争,但不怕战争,人的光芒最终能够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包括战争。列宁格勒被德国法西斯围困了整整900天。900天的时光,还可以怎样表述?请写出一种有关900天的表述形式。
900天——为了颂扬饱受战争摧残的列宁格勒人民的精神,作者选取了四个典型事例,请分别用一句话概述四个典型事例。
事例一:
事例二:
事例三:
事例四:文章题为“人的光芒”,阅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人的光芒。
战争的历史与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从远古战争中走来的现代人,依然没有走出战争的阴影。看到“战争”这两个字,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一个词或一个画面或某个人……)为什么会首先想到它?用20——30个字写出来。
镜子
车,被拦在了南门外,原因是无法出示通行手续。拦他的是一名保安,个头很高,脸
膛黑黑,站在门外,像尊铁塔。这让应邀来大学作报告的张处长有点尴尬。车窗外,露出一张笑脸:‚对不起,下次再来讲学一定提前办好通行证。‛
保安表情严肃:‚这跟我没关系,您必须出示通行证。所有进入校园的机动车辆,必须出示保卫科核发的通行证。‛
张处长的脸色变了,此时已有学生在围观。他顾不得仪表了,钻出车,动作迅速地从皮包里掏出一款高端手机,狠狠地摁出一串号码。可是拨出几次都是忙音。张处长急得团团转,冲着保安嚷道:‚我是来做报告的,知道吗?是应邀来作报告的!‛
张处长的责备一声高过一声,保安依旧岿然不动:‚对不起,我只是在执行学校的规定。‛张处长的脸开始涨红:‚规定?规定是人制定的,知道吗?‛午后的骄阳里,张处长汗涔涔的脸更红了。他上下打量那名保安,又转到他的身后瞅了瞅:‚小同志,做事要灵活,别一根筋!‛张处长明显拿出教训下属的语气。
那名保安依然不理张处长,这让张处长更气愤了:‚大学是开放的,知道吗?没有围墙的大学才是真正的大学,知道吗?‛
这时的保安居然微微笑了一下:‚道理,我说不过您,也希望您别为难我,学校的规定我不能破坏,这是我的职责……实在对不起!‛保安的话让张处长愣住了,认真地看看他,还想说点什么,最终还是放弃了。
张处长只好接着拨电话。这次终于通了。学校领导听说情况万分惊讶,告知他马上派学生到南门接他,并且不住地陪不是。
张处长的心情好了一点,一种优越感慢慢袭上心头。他瞥了一眼保安:‚你很尽责。如果你为人处世的经验再丰富一些就好了。‛见保安站在那儿没什么反应,又踱起了方步:‚你不知道,你们张校长是我老同学,这次讲座就是他邀请我来的……‛
保安还是无动于衷的一副神态。就在这时,两名学生气喘吁吁地跑来了,一个急忙向张处长道歉,另一个则拉过保安耳语起来。张处长的脸上见了笑,可几秒钟又定格了,他看见保安对那名学生依然摇头。保安再次理直气壮地说:‚没有通行证,谁打招呼也不行!‛那名学生的脸气白了,狠狠地瞪着保安。
看热闹的学生窃窃私语。张处长无奈地叹了口气,拎着包走进校园。走进教室很长时间,面对台下黑压压的学生,张处长总是进入不了状态。于是,他决定来个题外话,就讲他刚才遇到的事。他讲了他的尴尬,讲了他的困惑……台下的议论声很嘈杂,这让张处长更窘迫。
走出南门时,张处长不由得朝门岗望了一眼。夕阳下,那名保安依然站得笔挺,只是那张黑紫的脸上仿佛有流过泪痕……本文围绕车子进校门事件写了张处长与保安的四次交锋。请补写出其他两次交锋内容。
第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张处长申明应邀来校讲学 保安坚持原则不肯放行
第三次: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次:张处长拨通电话学生来接 保安理直气壮依然拒绝结合语境,品味下列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
拦他的是一名保安,个头很高,脸膛黑黑,站在门外,像尊铁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人认为文章结尾“那名保安依然站得笔挺,只是那张黑紫的脸上仿佛有流过泪痕”是败笔。你认为呢?说说你的看法并陈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章内容只字未提镜子,为何却以“镜子”为题?阅读文本,写出你的发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代文阅读
低头是一种智慧
①雪松懂得低头,能够造就一片山坡的翠绿;海鸥懂得低头,可以忍受狂风暴雨的冲击。学会低头,懂得屈伸自如,生活会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
②四面楚歌中,当寒光闪闪的长剑划过虞姬白皙的脖颈,只留下一抹鲜红,你只剩吟唱那“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的无可奈何;你只会仰天长啸“此天亡我,非战之过也”的末路悲声。面对滚滚乌江水,昔时勇猛盖世的西楚霸王,如今却为何只落得自刎的下场?虽有李清照歌颂你:“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然而你可知“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你可知“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③当时的天下,是一个群雄逐鹿的舞台。只是遗憾,你始终磨不平你那突出的棱角,始终学不会那“遇方则方,遇圆则圆”的灵动。只能惋惜,你是山,一座从不肯低头弯腰的山,这样的性格,便注定了你不会有绝处逢生的惊喜。
④纵然你的决定是对于尊严的维护,是对于耻辱的对抗,但是如果你懂得低头是一种智慧,渡过乌江,以你的才能,以你的勇敢,卷土重来,历史或许就会被改写。
⑤与你不同,司马迁却深谙低头的智慧。他的“苟且偷生”,他的能屈能伸,成就了中华历史上的一部伟大著作。他明白,低头是一种绝处求生的智慧,是一种可以在逆境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智慧。
⑥即便遭受过痛苦与耻辱的双重磨难,即使在犬牙差互的黑暗隧道中踽踽独行,即使在死亡的江河中艰难求渡,他用激昂的信念将痛苦粉碎,将耻辱焚烧,升华灵魂,从此踏上了一条隐忍的路。在“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的折磨中奋笔疾书,书写三闾大夫行吟江畔的忧郁,书写壮士荆轲行侠仗义的豪气,书写贪官酷吏们内心蛰伏的蛇蝎,书写秦皇汉武干戈滴下的鲜血,书写盖世英雄垓下末路的悲歌……为的便是那永不曾磨灭的信念——“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⑦穿越历史的时空,我们领悟个中的智慧。重新站上现实的土地,我们要学会重新审视自己,低下自己高昂的头颅。这绝非懦弱和畏缩,而是经营人生的阅历与智慧,是修身处世的风度与气概,是超越自身极限的信心与勇气。我们要做的,就是面对困难挫折,不乱闯硬干,不讳疾忌医,坦然接受,从头再来。即便痛苦,但痛苦又何尝不是上天赐予我们换个视角看世界的机会呢?
⑧无所谓风雨兼程,只要有“低头”的睿智,就可以呵护好你的梦。人生如一泓水,温存而灵动。学会低头,懂得屈伸自如,这种智慧会让我们在困境中得到柳暗花明的转机!阅读全文,说说作者要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②-⑥段主要运用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请结合选文内容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所学的知识,请你为本文再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选文谈谈你对第⑧段划线句子的理解。
【链接材料】从“五连冠”的辉煌到雅典奥运会夺冠的复兴,又遭遇近几年新老交替、教练更迭的低潮。中国女排从未放弃荣誉与梦想。“头颅埋得更低,只为专注苦练;羽翼暂时收起,是为更高飞翔!”作为女排的“娘家人”,漳州人民相信,中国女排在新任主教练郎平的带领下,一定会再创辉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见橄榄时
荷兰•林湄
①又到秋风秋雨时,此景此情,不禁令我沉思冥想,触物感旧。
②漫步于秋凉兮兮的都市,满目琳琅,洋货多于土货,人造品多过天然物,难得见到田园式的清新和超然、“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景,因此觉得有所失落,有所不足……
③黄昏,无意间,在寂寞的一角,见到令我驻足的、青青的鲜橄榄。
④又见橄榄,又见橄榄!
⑤往时,当我品尝之时,感到心神浪漫,啜那苦涩、清甜之味,如同领略人生的一首哲理诗——苦尽甘来,苦尽甘来。这咀嚼,这遐想,伴我走过生命悠悠长路,使我不论面临险境、艰困还是绝望……仍能披荆斩棘,对美好、光明的前程不懈地追求和憧憬……
⑥而今,这万物丛中的一堆青青橄榄,不仅令我口里生津,也牵动我幽幽的乡愁,使我在繁嚣之世,如同回到那静谧恬美的乡间。
⑦记得祖屋的村前屋后,种植了许多龙眼、枇杷、石榴、柚、黄皮、荔枝树。古屋的石灰院右面,有一棵粗大而茂盛的橄榄树。向上的树枝,疏密有致的叶子,形同天然的大伞。不论是炎炎白天,还是溶溶月夜,树阴下,总有人休憩、下棋、闲聊……或有顽童卷一树叶吹哨,取一长竹竿捣落橄榄,将橄榄往衣襟一擦,丢往嘴里。初时皱眉咧嘴,啧啧叫苦,不一会儿就手拉手围着树干团转,合唱:“月光光,照厅堂,厅堂里,望橄榄……”
⑧据说,这棵橄榄树是属于六伯的。他与老妻膝下犹虚,夫妇以制蜜饯橄榄为生。难怪每到晚霞满天的黄昏,那条熟悉而弯曲的小路,常常传来玲玲珑珑的拨浪声,六伯佝着背、挑着一担术桶蹒跚走来。这时,孩子们一听见拨浪声蜂拥而至,围着木桶上面木盆内的蜜饯:有晶晶青色、墨墨黑色、灿灿金色、淡淡褐色,味道有成的、甜的、酸的、又酸又甜的,还有一种外粘细盐的干榄,含在嘴里能镇咳。孩子们只要掏出一分钱,可买二粒蜜饯,没钱的,可取家里的空瓶空铁罐来换取(换多少是根据瓶罐重量面定)。
⑨我儿时最喜欢那又酸又甜的蜜饯橄榄,几乎是每次见到必买,然常常是边咀嚼边责怪自己贪吃。因我亲眼看见六伯六嫂将一筐筐洗过的青橄榄倒入石臼,然后穿上稻草编制的草鞋在石臼中踩踏,他弯着腰,甩动着双臂,原地不停地踏步,我常常担心他摔倒,但他总那么从容、自在,不时抹去额上的汗水。六伯告诉我,等果肉松脆,才往臼内加盐、糖、香料等等。我和小朋友站在一边,嘘嘘地说:“用脚踩,脏死了,以后别买呀。”这话不知说了多少遍,但还是照买照吃。直到长大后,才知道六伯用的草鞋是专用来踩榄,从不用来走路的。
⑩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个黄昏,明明光着头,赤着上身,穿着补丁短裤,站在远处看着我们围在六伯的木桶旁选橄榄。明明用舌头舔着从鼻孔流下的两条清涕,我们笑着用手指在脸上划着羞他。这时,六伯像树枝般的手从木盆上捡了几粒大蜜榄叫我们送给明明吃。不久他又挑起木桶,玲玲珑珑地摇着拨浪鼓而去,后面还跟着一大群孩子,直到小路的尽头……
11三十多年过去了,六伯六嫂早已作古。然而,每到秋风起兮,见到街市的榄,总有一份异样的情感,仿佛玲珑拨浪鼓声在耳旁萦绕,回味一番苦涩、清甜之味,目睹异乡秋景秋物,回顾几十年来品尝过人生道路中的苦、辣、酸、甜之后,似乎大彻大悟,面对青青橄榄,缕缕乡思中,又增添了一股淡淡的哀愁。第④自然段“又见橄榄,又见橄榄!”这样表述,有何作用?
第⑦自然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第⑩自然段划线句很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第11段划线句“异样的情感”,具体指什么?
学会控制影响健康的坏情绪
①有人问一位西藏高僧应如何处理愤怒,他答复说:“不要压抑,但也不要冲动行事。”换言之,一个人遇事立刻发泄怒火,将会使坏情绪更加延长。
②如果你的情绪不佳,你可以暂时离开你待的地方,如从椅子上离开,走到门口,然后保证你的呼吸是平缓的。如果能冷静地分析问题,你可能会因为“旁观者清”,而放下一些情绪上的包袱。
③还可以采取“无为”措施,大部分不愉快的情绪都是因为假设引起的。例如,你的某一位朋友弄坏了你的私人用品,如果你觉得对方是故意的,你就会非常愤怒,并对这位朋友充满敌意。实际上这个敌意的情绪并不来自于真实,而是来自于你的想象。所以当一件事情你不能够确定别人出于什么目的时,要学会什么也不做,保持冷静的头脑,不因为假设而生气。
④一个人情绪表达是否恰当会影响人际关系。倘若常在他人面前任由负面情绪决堤,久而久之,别人会视我们为难以相处之人。不妨和对方心平气和地交流,有时候,说着说着,你就会发现这件事原来自己也是有问题的。遇到精神焦虑的时候,还要学会自我放松,可以做缓慢的深呼吸。或者通过想象一些美好的景象、幸福的经历来放松自己。试着感受这种安详和宁静,有了这种状态,你才有精力来好好面对生活中的每个人。
⑤情绪还与健康相互依存。当心情出现问题时,很多健康问题随之出现。同样,当人身体不健康的时候,也很难心情愉快。心理学家桥德哥尔摩说:“一件坏事并不一定在任何时候都能使你烦心,它往往是在你精力最差时影响你。”从这个角度来说,平时无论工作再忙,都要好好休息,还要尽量保持良好的睡眠。你的身体有活力,才能保证你有神清气爽的状态。
(摘自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人脉是设计出来的》作者:张超)第③自然段建议采取“无为”措施,这“无为”具体指什么?
第⑤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①沉香香品高雅,而且十分难得,自古以来就被人们列为众香之首。
②与檀香不同,沉香并不是一种木材,而是一类特殊的香树“结”出的、混合了油脂(树脂)成分和木质成分的固态凝聚物。换言之,世界上没有生产沉香木的沉香树,沉香,不过是橄榄科、樟树科、瑞香科和大戟科等四大类能形成“沉香”气味的植物的树汁异化物,异化“结香”而生成沉香。
③有沉香气味的植物受伤后,由于真菌的侵入而使其薄壁组织细胞内的淀粉产生一系列的化学变化,最后形成香脂,凝结于木材内,这就是沉香的结香原理。
④“其品凡四:曰熟结,乃膏脉凝结自朽出者;曰生结,乃刀斧伐仆膏脉结众者;曰脱落,乃因木朽而结者;曰虫漏,乃因蠹隙而结者。”这是古时香料研究文章的汇总之作《香乘》一书中的表述。
⑤《香乘》根据沉香形成原因将其分为四种,即:熟结、生结、脱落、虫漏。熟结是树木自身病变导致凝结出来的香,即不用外力伤害而自己结香,这种情况相对比较少。生结是由于动物、台风、刀斧等原因造成树木枝干折断在断口处结香,原理是一致的,可以认为是生结,也就是说,生结必须是外力损伤树木后结香的。脱落是树木枯死以后,在死树上因为腐朽过程而结的香,这类香常被人认为是熟结,其实不然,这是对生、熟两个词望文生义的结果,并不准确,这类香俗称死沉香。虫漏就是被虫子咬伤后在伤口附近形成的香,现在的人工打钉结香原理和虫漏类似。第①自然段加点词语“自古以来就”有何表达效果?
第⑤自然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