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水肿常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地塞米松)进行脱水治疗,其副作用是停药后会出现反弹。据报道,促皮质激素(ACTH)的治疗效果远远高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Ⅰ.右图为糖皮质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甲和乙表示相应的器官,请据图回答:
(1)图中乙表示的器官是 ,激素CRH的名称为 。
(2)糖皮质激素可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糖,抑制糖的分解,
则其作用效果与 (激素)相同。
(3)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受ACTH的调控,同时其分泌量增加
会 。(促进/抑制)ACTH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为 。
(4)脑水肿的形成原因主要是: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一些蛋白质进入脑组织液中,导致其渗透压 ,进而引起脑组织液总量增加。
(5)适宜的刺激作用于甲器官可引起其兴奋,在该过程中甲器官神经细胞膜外的电位变化是 。
Ⅱ.为了研究ACTH的治疗效果,有关医疗专家作了临床实验,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表。
请据表回答:
(6)该实验中的对照组是 。
(7)该实验方案存在的不足是 ,但是临床上可以不考虑,否则会延误病情。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
分析下列遗传学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1.1928年,英国科学家Griffith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相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结果发现小鼠死亡,并在死亡小鼠体内分离到S型细菌;后来科研工作者重复上述实验,并测定了小鼠体内S型和R型细菌含量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
(1)Griffith认为S型细菌“复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曲线ab段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曲线bc段上升,与S型细菌是否有关______(是或否),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
资料2.人类对遗传物质作用机理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请根据下列科学史实回答问题:科学家发现细胞中有三类RNA,一类是核糖体的组成成分,一类能与特定的氨基酸结合,还有一类合成后几小时就会降解,其中哪一类是将DNA的遗传信息传递给蛋白质的“信使”呢?
1958年,Crick提出如下观点:核糖体RNA是“信使”——不同核糖体RNA编码不同的蛋白质,简称“一个核糖体一种蛋白质”。1961年,Jacob和Brenner对这个假说进行了检验,实验过程如图2所示。
(1)该实验中,若核糖体上出现放射性,说明该核糖体正在
(2)已知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细菌的蛋白质合成立即停止,转而合成噬菌体的蛋白质。因此如果核糖体RNA是信使,那么实验结果将会是; 如果核糖体RNA不是信使,那么实验结果将会是 。最终Brenner的实验结果证明核糖体RNA不是“信使”。
(3)RNA合成的过程中,DNA(全部/部分)解螺旋,由酶催化完成RNA合成过程。
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当温度条件下,测定植物叶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作用速率,如图1给出了光照强度与该植物叶片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如图2表示CO2和O2的转移方向。请据图回答:
(1)根据图1,该植物叶片的呼吸速度是(CO2mg/100cm2叶•小时)。当光照强度为4 klx时,该植物叶片总(真正)光合作用速率是每100 cm2叶每小时吸收CO2______________mg。
(2)c点以后影响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可能有__________(回答一种即可)。
(3)在图1中c点所示的条件下,该植物叶肉细胞内能够产生ATP的部位有__________。
(4)若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上图曲线表示该植物在25℃时光合作用速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若将温度提高到30℃的条件下(原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不变),理论上分析曲线图中b点的位置如何变化(左移/右移),
c点的位置如何变化(上移/下移)。
(5)将该植物叶片从光下移到黑暗中,叶绿体中C3含量短时间内的变化将是__________。若该植物叶肉细胞处于图2状态时,则对应图1的曲线中__________点。
某实验室通过手术获得下丘脑部分损毁却能存活的大鼠,进行了相关研究。 按下表准备两组实验大鼠并作如下处理:向大鼠皮下注入等量的SRBC(山羊红细胞);7天后,取脾脏(免疫器官)组织制成细胞悬液;将适量脾细胞(含免疫细胞)悬液与SRBC混合培养一段时间,然后检测SRBC破裂情况
(注:特异性抗体与红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后,红细胞会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培养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越高,OD值越大)。
组别 |
材料准备 |
数量(只) |
培养液的OD值 |
甲 |
手术摧毁组(做手术并损毁丘脑前部) |
12 |
0.20 |
乙 |
正常组(未做手术) |
12 |
0.40 |
①向大鼠皮下注入SRBC的目的是。
②脾细胞悬液会引起SRBC破裂,说明悬液中含有物质,产生该物质的细胞称为,这种细胞可由___________细胞和__________细胞增殖分化形成 。
③有人认为该实验还应增设一组;做手术却不损毁下丘脑。你认为有必要吗?。
④请为此实验拟定一个题目。
如图表示棉花的根、芽、茎在不同生长素浓度下的生长情况。请回答相关问题:
(1)比较图中三条曲线,能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棉花幼苗顶芽处的生长素浓度为b,则最靠近顶芽的侧芽处生长素浓度应为________(用图中字母回答),二者的生长情况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棉农获知脱落酸可以促进叶片脱落的原理后,采收前在棉田喷施了一定量的脱落酸,试图除去棉花叶片便于机械采收,但效果不明显,为探究其原因,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方案。
实验假设:生长素对脱落酸的功能有抑制作用。
实验方案:取若干长势相同、处于生殖生长末期的棉花植株,均分成甲、乙、丙三组,做下图所示的处理,观察三组植株叶片脱落的先后。
①脱落酸能抑制__________,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中。
②根据科学实验原则,上图中X处应放置__________,则乙丙两组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
③预测三组植株的落叶情况,得出实验结论: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假设成立;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假设不成立。
下图甲表示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部分组成在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COPⅠ、COPⅡ是被膜小泡(由膜包被的泡状结构),可以介导蛋白质在A与B之间的运输。图乙是该细胞的细胞膜结构,1,2,3表示膜蛋白。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从图甲中可以知道,溶酶体起源于B(细胞器名称)。除了图中所示的功能外,溶酶体还能够分解,以保持细胞的功能稳定。
(2)COPⅡ被膜小泡负责从A(细胞器名称)向B运输“货物”,细胞器A是细胞内________________的“车间”。
(3)图甲细胞分泌出的蛋白质在人体内被运输到靶细胞时,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结合,引起靶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的生理功能。
(4)图乙中膜蛋白1为糖蛋白,则在细胞癌变后,其含量的变化是。
(5)图乙中膜蛋白3为载体蛋白,则其参与的跨膜运输方式可能是 __ 和 ___ 。
(6)若要提取动物的细胞膜,最好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 做材料,提取时先让其在蒸馏水中吸水胀破,处理后即可得到纯净的细胞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