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小明用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射向凸透镜,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_cm;
![]() |
(2)如图乙所示,分别放好蜡烛、透镜和光屏,并调节器材,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_________上,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在图乙所示位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则该像是一个倒立、________(放大 /缩小)的实像,生活中人们使用的__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如果将蜡烛在乙图的基础上靠近透镜,如图丙所示,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光屏应向__________(靠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4)图丁示意的是_______(近视/远视)眼的成像情况,应用______(凸/凹)透镜来矫正.
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实验中,某同学用如下图所示的同一滑轮组分别做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1)表中标有编号①、②和③的空格处的数据为,,;
(2)在实验操作中应该拉动弹簧测力计;
(3)分析实验数据,同一滑轮组要提高其机械效率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如图所示,在“研究物体动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将A、B、C三小球先后从同一装置的hA、hB、hC高处滚下(mA=mB<mC,hA=hC>hB)推动纸盒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
(1)实验中你通过观察知道动能的大小。从图中可以看出,A、B、C三个小球刚到达水平面时,球的动能最大。
(2)由(a)(b)两次实验可知,动能的大小与________有关.
(3)实验中为了使两球到水平面的速度相同,应该。
(4)要研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我们要选择两次实验来进行比较。
(5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先把杠杆的中点支在支架上,杠杆停在如图(a)所示的位置。现要调节杠杆在_________位置平衡,可以调节右端的螺母,使它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若在杠杆上挂1N的重物如图(b)所示,则弹簧秤的示数_____2N(选填“>”、“<”或“=”);若将所挂的重物向右移,保持测力计拉力的方向不变,则弹簧秤的示数会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如图(c)、(d)所示(设弹簧秤对杠杆的力为动力、钩码对杠杆的力为阻力,钩码均相同且位置保持不变),杠杆均处于平衡状态,分析两图中动力与力臂大小间的关系可知:在杠杆平衡时,当阻力与阻力臂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探究“斜面机械效率”实验中,小明同学提出:“机械效率越高的斜面是否越省力”?针对这个问题,他选用了弹簧测力计、长木板、垫木、小车和刻度尺,做了如下的实验:
步骤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车的重力G;
步骤2:用木板和垫木做成斜面,把小车匀速拉上斜面(如图所示),测出拉力F;
步骤3:分别测出斜面的长s和斜面的高h;
步骤4:改变斜面的倾斜程度,重复步骤2、3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斜面的倾斜程度 |
小车的重力 G/N |
斜面高度 h/m |
沿斜面拉力 F/N |
斜面长 s/m |
机械效率 η/% |
较缓 |
5 |
0.15 |
2 |
0.5 |
|
较陡 |
5 |
0.2 |
2.5 |
0.5 |
80 |
最陡 |
5 |
0.25 |
3 |
0.5 |
83 |
⑴根据记录的数据,将表格补充完整;
⑵分析表格中所有数据,可以得到:越省力的斜面,其机械效率越_______。
⑶完成上述实验后,小丽同学提出“斜面的倾斜程度相同时,表面越光滑的斜面,机械效率是否越高?”针对这个问题,本实验要探究的是_______与_______的关系,实验中要保持小车重以及_______等不变,改变_______。
⑷提高斜面的机械效率的办法有_______和_______等。
如图是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装置,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不同的高度由静止开始运动,碰到同一位置的相同木块上,目的是探究小车动能的大小与_______的关系;若小车推动木块移动的距离越大,说明小车对木块_______越多,从而判断小车的动能越_______(大/小);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本实验将_______(能/不能)达到探究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