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为测定熔融氢氧化钠的导电性,可在瓷坩埚中熔化氢氧化钠固体后进行测量 |
B.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铝粉,可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后过滤 |
C.将氯气通入品红溶液,溶液红色褪去,加热后又恢复红色 |
D.某溶液中加入盐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 |
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表示及说法正确的是()
A.已知C(石墨,s)= C(金刚石,s) △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
B.已知I2(g)+H2(g)=2HI(g) △H1;I2(s)+H2(g)=2HI(g) △H2; 则△H1<△H2 |
C.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H=-57.3kJ/mol,则H2SO4和Ba(OH)2反应的中和热△H=2×(-57.3)kJ/mol |
D.已知H2(g)+F2(g)=2HF(g) △H=-270kJ/mol,则2L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L氢气和1L氟气吸收270kJ热量 |
某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其相同价态的硫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b,则该元素的化合价的数值为:
A.(b-a)/20 | B.(b-a)/40 | C.(a -b)/80 | D.(a-b)/20 |
向一定量的Fe、FeO、Fe2O3的混合物中加入120mL4mol/L的稀硝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放出1.344LNO(标准状况),往所得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无红色出现。若用足量的氢气在加热下还原相同质量的混合物,能得到铁的物质的量为
A.0.24 mol | B.0.21 mol | C.0.16 mol | D.0.14 mol |
随着对合成氨研究的发展,2001年两位希腊化学家提出了电解合成氨的方法,即在常压下把氢气和用氦气稀释的氮气,分别通入一个加热到570℃的电解池中,采用高质子导电性的SCY陶瓷(能传递H+)为介质,用吸附在它内外表面上的金属钯多晶薄膜做电极,实现了常压、570℃条件下高转化率的电解法合成氨(装置如图)。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解法合成氨的电解池中能用水作电解质溶液的溶剂 |
B.钯电极B连接的是电源的负极 |
C.钯电极A的电极反应式为:N2+6e—+6H+==2NH3 |
D.当有0.3mol电子转移时,有2.688L NH3生成 |
下列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的关系为1:2的是
A.4KI+O2+2H2O=4KOH+2I2 |
B.2CH3COOH+Ca(ClO)2=2HClO+(CH3COO)2 Ca |
C.I2+2NaClO3=2NaIO3+Cl2 |
D.MnO2+4HC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