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为测定熔融氢氧化钠的导电性,可在瓷坩埚中熔化氢氧化钠固体后进行测量 |
| B.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铝粉,可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后过滤 |
| C.将氯气通入品红溶液,溶液红色褪去,加热后又恢复红色 |
| D.某溶液中加入盐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 |
糕点包装中常见的脱氧剂组成为还原性铁粉、氯化钠、炭粉等,其脱氧原理与钢铁的吸氧腐蚀相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脱氧过程是吸热反应,可降低温度,延长糕点保质期 |
| B.脱氧过程中铁作原电池正极,电极反应为:Fe-3e=Fe3+ |
| C.脱氧过程中碳做原电池负极,电极反应为:2H2O+O2+4e=4OH- |
| D.含有1.12g铁粉的脱氧剂,理论上最多能吸收氧气336mL(标准状况) |
一定条件下存在反应:CO(g)+H2O(g)
CO2(g)+H2(g),其正反应放热。现有三个相同的2L恒容绝热(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密闭容器I、II、III,在I中充入1molCO和1molH2O,在II中充入1molCO2和1mol H2,在III中充入2molCO和2molH2O,700℃条件下开始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容器I、II中正反应速率相同 |
| B.容器I、III中反应的平衡常数相同 |
| C.容器I中CO的物质的量比容器II中的少 |
| D.容器I中CO的转化率与容器II中CO2的转化率之和小于1 |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24 g镁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NA |
| B.1 L 0.1 mol·L-1乙酸溶液中H+数为0.1NA |
| C.1 mol甲烷分子所含质子数为10NA |
| D.标准状况下,22.4 L乙醇的分子数为NA |
下列分子或离子在指定的分散系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
| A.银氨溶液: Na+、K+、NO3-、NH3·H2O |
| B.空气: C2H2、CO2、SO2、NO |
| C.氢氧化铁胶体: H+、K+、S2-、Br— |
| D.高锰酸钾溶液: H+、Na+、SO42-、葡萄糖分子 |
化学无处不在,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 |
| B.可用蘸浓盐酸的棉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 |
| C.碘是人体必须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高碘酸的食物 |
| D.黑火药由硫磺、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