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下列语句中,加划线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称赞)
B.以顾余(羞辱)
C.为笑于里人(担忧)
D.遂以赠二生(写下)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B.
C. D.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既得之于心矣,乃将以言相求于外邪
已经在心里了解了,还需要用语言表达出来吗
B.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
现在你们迂阔,特别是文章不接近流俗,不过是小迂罢了
C.且重得罪,庸讵止于笑乎
这样将会更加冒犯乡人,岂只是讥笑呢
D.生其无急于解里之人惑,则于是焉必能择而取之

你还是不要急于解除乡人的迷惑吧,你们对此一定能加以选择而有所采纳
下列句子全都能表现不迎合世俗会带来非议的一组是
①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
②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
③此余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
④谓予之迂为善,则其患若此
⑤有以同乎俗,必离乎道矣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③④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与曾巩是同年考中进士的好友,苏轼向曾巩推荐了两位蜀地的学生。
B.览读黎生、安生的文章,曾巩认为他们确实有才情,文字奔放,事理剖析透彻。
C.黎生临别恳求赠言,引发曾巩对“迂”的感慨,抒发了满腔的抑郁悲愤之情。
D.曾巩委婉地劝勉二生不要因为怕别人讥笑就迎合世俗,而是要做出自己的选择。

用“/”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古 之 所 谓 豪 杰 之 士 者 必 有 过 人 之 节 人 情 有 所 不 能 忍 者 匹 夫见 辱 拔 剑 而 起 挺 身 而 斗 此 不 足 为 勇 也 天 下 有 大 勇 者 猝 然 临 之 而 不 惊 无 故 加 之 而 不 怒 此 其 所 挟 持 者 甚 大 而 其 志 甚 远 也。(选自苏轼《留侯论》)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养竹记
白居易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多树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篲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菶茸荟郁,有无竹之心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翦弃若是,本性犹存。乃芟蘙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呜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注] ①庭实:原指将贡品或礼物陈列于庭,让人观赏。这里是指将竹子种植在庭院中,随时观赏。②殄瘁:枯萎凋谢的样子。③篚:竹制的盛器。④篲:通“彗”,扫帚。这里作动词用。⑤寻:古代八尺为一寻。⑥封:培土。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竹本固,固以树德     本:本来
B.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假:假借
C.履及于亭之东南隅履:步履
D.刑余之材,长无寻焉长:生长

下列句子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3分)(  )

A.授校书郎 B.贞以立志
C.而见贱俗人之目 D.翦弃若是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庭院中种竹子的人,大多是有道德修养的人。
B.相国死了之后,他的故居被捐赠出来,给人居住。
C.本文以“竹似贤”一句,统领全文,娓娓道来。
D.本文从多方面写“养竹”的方法,内容翔实丰富。

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4分)
乃 芟 蘙 荟 除 粪 壤 疏 其 间 封 其 下 不 终 日 而 毕 于 是 日 出 有 清 阴 风 来 有 清 声 依 依 然 欣 欣 然 若 有 情 于 感 遇 也
(2)翻译。(6分)
①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闻古之善用人者,必循天顺人而明赏罚。循天,则用力寡而功立;顺人,则刑罚省而令行;明赏罚,则伯夷、盗跖不乱。如此,则白黑分矣。治国之臣,效功于国以履位,见能于官以受职,尽力于权衡以任事。人臣皆宜其能,胜其官,轻其任,而莫怀余力于心,莫负兼官之责于君。故内无伏怨之乱,外无马服之患。明君使事不相干,故莫讼;使士不兼官,故技长;使人不同功,故莫争。如此,天下莫得相伤治之至也
闻之曰:“举事无患者,尧不得也。”而世未尝无事也。君人者不轻爵禄,不易富贵,不可与救危国。故明主厉廉耻,招仁义。昔者介子推无爵禄而义随文公,不忍口腹而仁割其肌,故人主结其德,书图著其名。人主乐乎使人以公尽力,而苦乎以私夺威;人臣安乎以能受职,而苦乎以一负二。故明主除人臣之所苦而立人主之所乐,上下之利,莫长于此。不察私门之内,轻虑重事,厚诛薄罪,久怨细过,数以德追祸,是断手而续以玉也。
使燕王内憎其民而外爱鲁人,则燕不用而鲁不附。民见憎,不能尽力而务功;鲁见说,而不能离死命而亲他主。如此,则人臣为隙穴,而人主独立。以隙穴之臣而事独立之主此之谓危殆
释仪的而妄发,虽中小不巧;释法制而妄怒,虽杀戮而奸人不恐。罪生甲,祸归乙,伏怨乃结。故至治之国有赏罚而无喜怒故圣人极有刑法而死无螫毒故奸人服发矢中的赏罚当符故尧复生羿复立。如此,则上无殷、夏之患,下无比干之祸,君高枕而臣乐业,道蔽天地,德极万世矣。
[注] ①权衡:法令。②伏怨:怀怨于心。③马服:本指赵奢,这里指其子赵括。④夺威:夺权。⑤离死命:冒死罪。⑥隙穴:孔隙,比喻隐患。⑦仪的:靶子,目标。
(选自《韩非子·用人》,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则伯夷、盗跖不乱   乱:叛乱
B.而苦乎以一负二负:担负
C.数以德追祸追:补救
D.释仪的而妄发发:放箭

下列各句中,断句正确的一句是(3分)(  )

A.故至治之国/有赏罚/而无喜怒/故圣人极/有刑法而死无螫毒/故奸人服/发矢中的/赏罚当符/故尧复生/羿复立
B.故至治之国/有赏罚而无喜怒/故圣人极/有刑法而死无螫毒/故奸人服/发矢中的/赏罚当符/故尧复生/羿复立
C.故至治之国/有赏罚而无喜怒/故圣人极有刑法/而死无螫毒/故奸人服/发矢中的/赏罚当符/故尧复生/羿复立
D.故至治之国有赏罚/而无喜怒/故圣人极/有刑法而死无螫毒/故奸人服/发矢中的/赏罚当符/故尧复生/羿复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君主遵循天道,就能够少用气力而建功立业;君主顺应人情,就能够少用刑罚而推行法令。
B.因为晋文公鼓励廉耻之心,提倡仁义之举,所以介子推凭着“仁义”之心割下身上的肉给他吃。
C.假如燕王对内憎恨本国民众,对外喜爱鲁国人,那么燕人就不为他所用,鲁人也不会依附他。
D.君主实行赏罚不能凭个人喜怒,如果放弃法制而乱发脾气,即使大肆杀伐,奸人也不会害怕。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请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天下莫得相伤,治之至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以隙穴之臣而事独立之主,此之谓危殆。(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君主“善用人”的两个事例。(可以自己概括,也可以引用原文)(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晋厉公欲尽去其大臣而立其左右。胥童谓厉公曰:“必先杀三郄。族大多怨。去大族不逼。”公曰:“诺。”乃使长鱼矫杀郄犨、郄锜、郄至于朝,而陈其尸。于是厉公游于匠丽氏,栾书、中行偃劫而幽之。诸侯莫之救,百姓莫之哀。三月而杀之。人主之患,患在知能害人,而不知害人之不当而反自及也。
魏武侯谋事而当,攘臂疾言于庭曰:“大夫之虑,莫如寡人矣!”立有间,再三言。李悝趋进曰:“昔者楚庄王谋事而当,有大功,退朝而有忧色。左右曰:‘王有大功,退朝而有忧色,敢问其说?’王曰:‘仲虺有言,不谷说之。曰:“诸侯之德,能自为取师者王,能自取友者存,其所择而莫如己者亡。”今以不谷之不肖也,群臣之谋又莫吾及也,我其亡乎!’”曰:“此霸王之所忧也,而君独伐之,其可乎!”武侯曰:“善。”武侯益知君人之道。
齐宣王为大室,大益百亩,堂上三百户。以齐之大,具之三年而未能成。群臣莫敢谏王。春居问于宣王曰:“荆王释先王之礼乐,而乐为轻,敢问荆国为有主乎?”王曰:“为无主。”“贤臣以千数而莫敢谏,敢问荆国为有臣乎?”王曰:“为无巨。”“今王为大室,其大益百亩,堂上三百户。以齐国之大,具之三年而弗能成。群臣莫敢谏,敢问王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春居曰:“臣请辟矣!”趋而出。王曰:“春子!春子!反!何谏寡人之晚也?寡人请今止之。”遽召掌书曰:“书之!寡人不肖,而好为大室。春子止寡人。”箴谏不可不熟,宣王微春居,几为天下笑矣。
赵简子沉鸾徼于河,曰:“吾尝好声色矣,而鸾徼致之;吾尝好宫室台榭矣,而鸾徼为之;吾尝好良马善御矣,而鸾徼之。今吾好士六年矣,而鸾徼未尝进一人也。是长吾过而绌善也。”故若简子者,能厚以理督责于其臣矣。以理督责于其臣,则人主可与为善,而不可与为非;可与为直,而不可与为枉。此三代之盛教。(选自《吕氏春秋·骄恣篇》,略有删减)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仲虺有言,不谷之说:通“悦”,喜欢。
B.而君独之伐:攻伐,攻打。
C.箴谏不可不熟:仔细考虑。
D.宣王春居,几为天下笑矣微:无,没有。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是君王在明辨他人的谏议后所产生的行为表现的一组是
①晋厉公杀郄犨、郄锜、郄至于朝②武侯曰:“善。”武侯益知君人之道。
③楚庄王退朝而有忧色④寡人请今止之
⑤(齐宣王)遽召掌书曰:“书之!寡人不肖。”⑥赵简子沉鸾徼于河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④⑥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辑录了几则君王与大臣之间的故事,从不同角度说明了君王要戒骄恣,明辨大臣忠直与否。
B.魏武侯起初很自负,认为自己比臣属高明,后在李悝的劝谏下,才更加懂得了当君主的原则。
C.齐宣王大兴土木,修建宫室,三年还未完工,其他大臣都不敢进谏劝阻,只有春居不顾及齐宣王的颜面而直言进谏,从而阻止齐宣王继续建造。
D.赵简子对臣子要求很严,对鸾徼这样只会一味让君王沉湎于享乐的大臣予以严惩,把他沉入河中。

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侯莫之救,百姓莫之哀。
(2)是长吾过而绌善也。
(3)以理督责于其臣,则人主可与为善,而不可与为非。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面题目。(14分,其中选择题每题2分)
【甲】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余僇;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将请罪于君,君不许;请罪于母,母不许;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赖天之灵,宗庙之福,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嗟夫!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然微以自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复何憾哉!(《指南录后序》)
【乙】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自为童子时,见学宫所祠乡先生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像,皆谥“忠”,即欣然慕之。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王。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曰:“今大兵三道鼓行,破郊畿,内地,君以乌合万余赴之,是何异驱群羊而搏猛虎!”天祥曰:“吾亦知其然也。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义胜者谋立,人众者功济,如此则社稷犹可保也。”天祥性豪华,平生自奉甚厚,声伎满前。至是,痛自贬损,尽以家赀为军费。每与宾佐语及时事,辄流涕,抚几言曰:“乐人之乐者忧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宋史·文天祥传》),有删改)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予虽浩然无所愧怍,惭愧 B.然微以自于君亲文,掩饰
C.诏天下王勤,辛苦 D.破郊畿,内地薄: 逼近,指进攻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予生也幸/师道不传也久矣
B.君亲谓予何/君勉之
C.见学宫祠乡先生欧阳修/较秦之得与战胜而得者
D.君乌合万余赴之/夜则兵围所寓舍

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甲文,文天祥表明自己死里逃生是要把自己的生命献给国家,阐明了他为复兴国家奋斗到底、死而无憾的决心。
B.乙文,当长江防线告急之时,文天祥为国而急,多方奔走号召,结集兵力,并抱着必胜的信念率万余兵力去抵抗元兵的进攻。
C.乙文,文天祥认为国家养育了臣民,臣民应该共赴国难;他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保卫国家,他也希望天下的忠臣义士闻风而起保卫祖国。
D.乙文,文天祥面对国家的灾难,深深自责平时生活豪华,并毅然拿出全部的家赀充作军费;平时每当谈及国事,往往痛心以至泣下。

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天 祥 捧 诏 涕 泣 使 陈 继 周 发 郡 中 豪 杰 并 结 溪 峒 蛮 使 方 兴 召 吉 州 兵 诸 豪 杰 皆 应 有 众 万 人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
(2)乐人之乐者忧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李)愬,字元直,有筹略,善骑射。宪宗讨吴元济,唐、邓节度使高霞寓既败,七月,唐邓节度使高霞寓战败,又命袁滋为帅,滋亦无功。愬抗表自陈,愿于军前自效。宰相李逢吉亦以愬才可用,遂充随唐邓节度使。兵士摧败之余,气势伤沮,愬揣知其情,乃不肃部伍。或以不肃为言,愬曰:“贼方安袁尚书之宽易,吾不欲使其改备。”乃绐告三军曰:“天子知愬柔而忍耻,故令抚养尔辈。战者,非吾事也。”军众信而乐之。士卒伤痍者,愬亲自抚之。贼以尝败高、袁二帅,又以忽名位非所畏惮者,不甚增其备。
愬沉勇长算,推诚待士,故能用其卑弱之势,出贼不意。居半岁,知人可用,完缉器械,乃谋袭蔡。尝获贼将丁士良,召入与语,辞气不挠,愬异之,因释其缚。士良感之,乃曰:“贼将吴秀琳总众数千,不可遽破者。士良能降秀琳。”愬从之,十二月,吴秀琳以兵三千降。愬乃以秀琳之众攻吴房县,收其外城,胜捷而归。或劝愬遂拔吴房,愬曰:“取之则合势而固其穴,不如留之以分其力。”
初,吴秀琳之降,愬单骑至栅下与之语,亲释其缚,署为衙将。秀琳感恩,期于效报,谓愬曰:“若欲破贼,须得李佑,某无能为也。”佑者,贼之骑将,有胆略,守兴桥栅,常侮易官军,去来不可备。愬召其将史用诚诫之曰:“今佑以众获麦于张柴,尔可以三百骑伏旁林中,又使摇旆于前,示将焚麦者。佑素易我军,必轻而来逐,尔以轻骑搏之,必获佑。”用诚等如其料,果擒佑而还。愬解缚而客礼之,署为散兵马使,令佩刀巡警,出入帐中,略无猜闲。愬乘间常召祐,屏人而语,或至夜分。愬益知贼中虚实。
时李光颜战数胜,元济悉锐卒屯洄曲以抗光颜。想知其障可乘.乃遣从事郑辨见襄度告师期。师夜起,祜以突将三千为前锋。您串中军三千.田进诚以下军殿。始发,吏请所向,恕曰:“入蔡州取是元济!”行七十里,夜半至悬瓠城,雪甚.城旁皆鹅鹜池,窟令击之,以乱军声。赋恃吴房、朗山戍,晏然无知者。祜等坎墉先登。众从之,杀九者,发关,留持柝传夜自如。黎明.雪止.想入驻元济外宅。蔡吏惊曰:“城陷矣!”元济尚不信,田进诚兵薄之。进诚火南门,元济请罪,梯而下,槛送京师。
(《新唐书·李愬传》)
[注] ①吴元济.唐宪宗时淮西节度使.长期割据蔡州(今河南浊南)。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之,不为备易:撤换。
B.诸将索裙苦:为……所苦。
C.想力不能独裙完:保全。
D.想知其可乘隙:机会。

下列各组句子,全都表现李翘的“筹略”的一项是(3分)
①以其军初伤夷.士气未完,乃不为斥候部伍
②贼来降.辄听其便
③见赢卒若将燔聚者,祐果轻出
④行七十里,夜半至悬瓠城
⑤城旁皆鹅鹜池,想令击之,以乱军声
⑥杀门者,发关,留持柝传夜自如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愬敢于担当。在前线将领讨贼无功的情况下.他挺身而出,主动请缨;又经宰相李逢吉的举荐。
担任节度使.最终灭敌立功。
B.李椒关爱部下。对那些受伤生病的,他亲自照料看护;对那些家中有年迈父母或孤儿的,他发给粟
帛,允许他们回家照顾亲人。
C.李愬知人善任。他采用降将吴秀琳的建议捕获李祐;拒听杀祐建议,反而厚待并重用李梧;后来李
祐在打蔡州时超了重要作用。
D.李悲善于用兵。当他知道吴阮济调用全部精锐部队抵抗李光颜时,就冒着大雪,连夜奔袭,一举攻

下蔡州,吴元济只得请罪投降。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则槭而送之朝,表言必杀祐,无与共诛蔡者。
(2) 想刊其令,一切抚之,故谍者反效以情,想益悉贼虚实。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