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1949年台湾同祖国不幸分离以来,我们之间音讯不通,来往断绝,祖国不能统一。……近三十年台湾同祖国的分离,是人为的,……我们希望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邮,以利双方同胞直接接触”。据材料信息,这应出自
| A.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 |
| B.1992年“九二共识” |
| C.1995年江泽民关于祖国统一大业谈话 |
| D.2005年胡锦涛与连战会谈新闻公告 |
1934年11月,天津《益世报》发表了一篇名为《一个匪区农况变迁之描述》的报道:“匪祸前,农民不知国家为何物,更不知世界上尚有其他国家,今则知之;昔之认为须有皇帝以统治天下,今则认为人民也可以管理国家;昔不知开会为何事,今则不但知之,且可选举委员,当主席。”该“匪区”应该是
| A.农村革命根据地 | B.日本占领区 |
| C.陕甘宁边区 | D.解放区 |
1882年9月《申报》记载:“即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骛,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这种现象说明了
| A.政府经济政策发生重大变化 | B.洋务企业近代化因素增多 |
| C.社会各界支持集股筹资企业 | D.国人逐渐接受新型商业模式 |
元代杂剧《窦娥冤》,通过窦娥含冤而死的故事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剧中窦娥死后,六月飞雪、楚州大旱。这种描写体现了
| A.佛教的因果循环 | B.法家的严刑竣法 |
| C.道家的无为而治 | D.儒家的天人感应 |
古人云:“天子之耳不能自聪,天子之目不能自明”。因此,中国古代建立了
| A.监察制度 | B.三公制度 |
| C.谏议制度 | D.选官制度 |
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chǔ)锭次,以纸钱置坟头。”该材料中的习俗
| A.起源于明朝中期 | B.仅流传于中国北方 |
| C.受外来文化影响 | D.受宗法制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