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谁能润泽我们的生命
①书对我而言,犹如空气。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而我,时时刻刻都需要它。
②自童年开始,我便明白,肚子饿了,找食物吃;眼睛饿了,找书看。【A】我的双眸,时时都处在饥饿的状态中,只要一书在手,我便如蚁附膻,既有“蚕吞桑叶”的快乐,亦有“蜂儿采蜜”的满足。
③略识之无,我便发现,屋子里的每一寸空隙,都漂浮着一缕一缕的书香。视线所及之处,有书;视线不及之处,亦有书。高高低低地叠着、密密麻麻地堆着;疏疏地散放着、齐齐地排列着。书和屋子,你依我依地化成了一个圆满的整体。在那如饥似渴地从书籍汲取营养的童稚时代,我们的物质生活是捉襟见肘的。书却为我营造了一个金光灿烂的世界。
④父亲总是买书,不是一册册地买、而是一摞摞地买,【B】当他把书提进门时,忙家务的母亲总是很快地把湿漉漉的手抹干了,把那一摞书当成瑰宝一样,小心翼翼地捧过来,欢天喜地地拆看。
⑤万籁俱寂时,母亲在荧荧灯火下执卷而读的样子,真是美丽。微鬈的睫毛静静地在眸子下方印着扇形的影子,脸上浮着一抹蜻蜓点水式的、若有若无的笑意。
⑥她低头看书。我仰头看她。她快乐地沉浸在文字那个神秘莫测的世界里,而我,向往那个世界。于是,跌跌撞撞地闯了进去。最初,一知半解,等一进入情况,便痴痴地迷上了,书,自此成了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⑦成家之后,整间屋子氤氤氲氲都是书香。我站着读、坐着读,躺着也读。我读书的时候,孩子也人手一册地读。一家大小静静地、齐齐地读书的那种感觉,美好到了极致,幸福到了极点。
⑧站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突然想起青少年时代的一件往事。那时,零用钱有限,想买书,只能将钱一点一滴地储存起来,存够了,才得以一偿夙愿,那一回,看中了赛珍珠的译著《大地》,翻来覆去地看,爱不释手,可是,没有钱买。一连两三周,上书局时,总先去看看那部小说还在不在,如果还在,便抽出来,用手轻轻摩挲一番,才恋恋不舍地放回去。后来,学校考试,忙着温习功课,没上书店。考完试后,钱也储够了,便风风火火地赶往书店。可是,那部朝思暮想的书没了。我觉得心里有一种说不清的疼痛,在书架旁晃来晃去,像个无主孤魂。
  ⑨阅读,是一种多功能的活动,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浸润活动。许多散文和小说,都不着痕迹地蕴藏着隽永可贵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它会在阅读的过程中,慢慢地流入读者的内心深处,那种影响力,是巨大而深远的。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过:“要成为出色的漫画家,非得喜欢读书不可。画只是技巧,出色的漫画,出自无穷的想象。不读书,就表示没有好奇心,怎么可能画出精彩的漫画?”
  ⑩实际上,阅读所能带来的脑力冲击,大得超乎想象。它足以将水面上的一个小涟漪化为滔天巨浪,从而创造出一个个奇迹。
  ⑾阅读带来的大快乐,是任何其他的活动都难以相比的。当它让你哭时,那种感动,能够进入心坎很深的地方;当它让你笑时,那种快乐,像是融化在心上的一块糖。它时而像铁锹,在你心叶上挖出一个个痛楚的窟窿;时而像辣椒,辣得你汗如雨下却又拍案叫绝。有时,它像雷像电,狠狠地劈下来,将迷糊混沌的你震醒;有时,它又像云像雾,让你腾云驾雾、浑然忘却世间的一切烦恼。
⑿我觉得自己最大的“成就”是:以书为种子,在孩子的心田里种下了一株快乐的树。这树,永不枯萎。
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件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第⑨段中说:“阅读,是一种多功能的活动,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浸润活动。”从文中看,阅读具有怎样的功能?
为什么“我”觉得自己最大的“成就”是以书为种子,在孩子的心田里种下了一株快乐、永不枯萎的树?
本文的语言很有特点,请仿照示例,从文中画线句中任选一处加以批注。
例:它时而像铁锹,在你心叶上挖出一个个痛楚的窟窿;时而像辣椒,辣得你汗如雨下却又拍案叫绝。有时,它像雷像电,狠狠地劈下来,将迷糊混沌的你震醒;有时,它又像云像雾,让你腾云驾雾、浑然忘却世间的一切烦恼。
批注:这句话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淋漓尽致地写出了阅读带来的多种多样各不相同的感受,道出了读书对人的影响,让人感受真切。
我选        句,我的批注: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未知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现代文阅读
低头是一种智慧
①雪松懂得低头,能够造就一片山坡的翠绿;海鸥懂得低头,可以忍受狂风暴雨的冲击。学会低头,懂得屈伸自如,生活会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
②四面楚歌中,当寒光闪闪的长剑划过虞姬白皙的脖颈,只留下一抹鲜红,你只剩吟唱那“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的无可奈何;你只会仰天长啸“此天亡我,非战之过也”的末路悲声。面对滚滚乌江水,昔时勇猛盖世的西楚霸王,如今却为何只落得自刎的下场?虽有李清照歌颂你:“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然而你可知“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你可知“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③当时的天下,是一个群雄逐鹿的舞台。只是遗憾,你始终磨不平你那突出的棱角,始终学不会那“遇方则方,遇圆则圆”的灵动。只能惋惜,你是山,一座从不肯低头弯腰的山,这样的性格,便注定了你不会有绝处逢生的惊喜。
④纵然你的决定是对于尊严的维护,是对于耻辱的对抗,但是如果你懂得低头是一种智慧,渡过乌江,以你的才能,以你的勇敢,卷土重来,历史或许就会被改写。
⑤与你不同,司马迁却深谙低头的智慧。他的“苟且偷生”,他的能屈能伸,成就了中华历史上的一部伟大著作。他明白,低头是一种绝处求生的智慧,是一种可以在逆境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智慧。
⑥即便遭受过痛苦与耻辱的双重磨难,即使在犬牙差互的黑暗隧道中踽踽独行,即使在死亡的江河中艰难求渡,他用激昂的信念将痛苦粉碎,将耻辱焚烧,升华灵魂,从此踏上了一条隐忍的路。在“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的折磨中奋笔疾书,书写三闾大夫行吟江畔的忧郁,书写壮士荆轲行侠仗义的豪气,书写贪官酷吏们内心蛰伏的蛇蝎,书写秦皇汉武干戈滴下的鲜血,书写盖世英雄垓下末路的悲歌……为的便是那永不曾磨灭的信念——“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⑦穿越历史的时空,我们领悟个中的智慧。重新站上现实的土地,我们要学会重新审视自己,低下自己高昂的头颅。这绝非懦弱和畏缩,而是经营人生的阅历与智慧,是修身处世的风度与气概,是超越自身极限的信心与勇气。我们要做的,就是面对困难挫折,不乱闯硬干,不讳疾忌医,坦然接受,从头再来。即便痛苦,但痛苦又何尝不是上天赐予我们换个视角看世界的机会呢?
⑧无所谓风雨兼程,只要有“低头”的睿智,就可以呵护好你的梦。人生如一泓水,温存而灵动。学会低头,懂得屈伸自如,这种智慧会让我们在困境中得到柳暗花明的转机!
阅读全文,说说作者要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②-⑥段主要运用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请结合选文内容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所学的知识,请你为本文再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选文谈谈你对第⑧段划线句子的理解。
【链接材料】从“五连冠”的辉煌到雅典奥运会夺冠的复兴,又遭遇近几年新老交替、教练更迭的低潮。中国女排从未放弃荣誉与梦想。“头颅埋得更低,只为专注苦练;羽翼暂时收起,是为更高飞翔!”作为女排的“娘家人”,漳州人民相信,中国女排在新任主教练郎平的带领下,一定会再创辉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见橄榄时
荷兰•林湄
①又到秋风秋雨时,此景此情,不禁令我沉思冥想,触物感旧。
②漫步于秋凉兮兮的都市,满目琳琅,洋货多于土货,人造品多过天然物,难得见到田园式的清新和超然、“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景,因此觉得有所失落,有所不足……
③黄昏,无意间,在寂寞的一角,见到令我驻足的、青青的鲜橄榄。
④又见橄榄,又见橄榄!
⑤往时,当我品尝之时,感到心神浪漫,啜那苦涩、清甜之味,如同领略人生的一首哲理诗——苦尽甘来,苦尽甘来。这咀嚼,这遐想,伴我走过生命悠悠长路,使我不论面临险境、艰困还是绝望……仍能披荆斩棘,对美好、光明的前程不懈地追求和憧憬……
⑥而今,这万物丛中的一堆青青橄榄,不仅令我口里生津,也牵动我幽幽的乡愁,使我在繁嚣之世,如同回到那静谧恬美的乡间。
⑦记得祖屋的村前屋后,种植了许多龙眼、枇杷、石榴、柚、黄皮、荔枝树。古屋的石灰院右面,有一棵粗大而茂盛的橄榄树。向上的树枝,疏密有致的叶子,形同天然的大伞。不论是炎炎白天,还是溶溶月夜,树阴下,总有人休憩、下棋、闲聊……或有顽童卷一树叶吹哨,取一长竹竿捣落橄榄,将橄榄往衣襟一擦,丢往嘴里。初时皱眉咧嘴,啧啧叫苦,不一会儿就手拉手围着树干团转,合唱:“月光光,照厅堂,厅堂里,望橄榄……”
⑧据说,这棵橄榄树是属于六伯的。他与老妻膝下犹虚,夫妇以制蜜饯橄榄为生。难怪每到晚霞满天的黄昏,那条熟悉而弯曲的小路,常常传来玲玲珑珑的拨浪声,六伯佝着背、挑着一担术桶蹒跚走来。这时,孩子们一听见拨浪声蜂拥而至,围着木桶上面木盆内的蜜饯:有晶晶青色、墨墨黑色、灿灿金色、淡淡褐色,味道有成的、甜的、酸的、又酸又甜的,还有一种外粘细盐的干榄,含在嘴里能镇咳。孩子们只要掏出一分钱,可买二粒蜜饯,没钱的,可取家里的空瓶空铁罐来换取(换多少是根据瓶罐重量面定)。
⑨我儿时最喜欢那又酸又甜的蜜饯橄榄,几乎是每次见到必买,然常常是边咀嚼边责怪自己贪吃。因我亲眼看见六伯六嫂将一筐筐洗过的青橄榄倒入石臼,然后穿上稻草编制的草鞋在石臼中踩踏,他弯着腰,甩动着双臂,原地不停地踏步,我常常担心他摔倒,但他总那么从容、自在,不时抹去额上的汗水。六伯告诉我,等果肉松脆,才往臼内加盐、糖、香料等等。我和小朋友站在一边,嘘嘘地说:“用脚踩,脏死了,以后别买呀。”这话不知说了多少遍,但还是照买照吃。直到长大后,才知道六伯用的草鞋是专用来踩榄,从不用来走路的。
⑩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个黄昏,明明光着头,赤着上身,穿着补丁短裤,站在远处看着我们围在六伯的木桶旁选橄榄。明明用舌头舔着从鼻孔流下的两条清涕,我们笑着用手指在脸上划着羞他。这时,六伯像树枝般的手从木盆上捡了几粒大蜜榄叫我们送给明明吃。不久他又挑起木桶,玲玲珑珑地摇着拨浪鼓而去,后面还跟着一大群孩子,直到小路的尽头……
11三十多年过去了,六伯六嫂早已作古。然而,每到秋风起兮,见到街市的榄,总有一份异样的情感,仿佛玲珑拨浪鼓声在耳旁萦绕,回味一番苦涩、清甜之味,目睹异乡秋景秋物,回顾几十年来品尝过人生道路中的苦、辣、酸、甜之后,似乎大彻大悟,面对青青橄榄,缕缕乡思中,又增添了一股淡淡的哀愁。
第④自然段“又见橄榄,又见橄榄!”这样表述,有何作用?


第⑦自然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第⑩自然段划线句很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第11段划线句“异样的情感”,具体指什么?

学会控制影响健康的坏情绪
①有人问一位西藏高僧应如何处理愤怒,他答复说:“不要压抑,但也不要冲动行事。”换言之,一个人遇事立刻发泄怒火,将会使坏情绪更加延长。
②如果你的情绪不佳,你可以暂时离开你待的地方,如从椅子上离开,走到门口,然后保证你的呼吸是平缓的。如果能冷静地分析问题,你可能会因为“旁观者清”,而放下一些情绪上的包袱。
③还可以采取“无为”措施,大部分不愉快的情绪都是因为假设引起的。例如,你的某一位朋友弄坏了你的私人用品,如果你觉得对方是故意的,你就会非常愤怒,并对这位朋友充满敌意。实际上这个敌意的情绪并不来自于真实,而是来自于你的想象。所以当一件事情你不能够确定别人出于什么目的时,要学会什么也不做,保持冷静的头脑,不因为假设而生气。
④一个人情绪表达是否恰当会影响人际关系。倘若常在他人面前任由负面情绪决堤,久而久之,别人会视我们为难以相处之人。不妨和对方心平气和地交流,有时候,说着说着,你就会发现这件事原来自己也是有问题的。遇到精神焦虑的时候,还要学会自我放松,可以做缓慢的深呼吸。或者通过想象一些美好的景象、幸福的经历来放松自己。试着感受这种安详和宁静,有了这种状态,你才有精力来好好面对生活中的每个人。
⑤情绪还与健康相互依存。当心情出现问题时,很多健康问题随之出现。同样,当人身体不健康的时候,也很难心情愉快。心理学家桥德哥尔摩说:“一件坏事并不一定在任何时候都能使你烦心,它往往是在你精力最差时影响你。”从这个角度来说,平时无论工作再忙,都要好好休息,还要尽量保持良好的睡眠。你的身体有活力,才能保证你有神清气爽的状态。
(摘自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人脉是设计出来的》作者:张超)
第③自然段建议采取“无为”措施,这“无为”具体指什么?

第⑤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①沉香香品高雅,而且十分难得,自古以来就被人们列为众香之首。
②与檀香不同,沉香并不是一种木材,而是一类特殊的香树“结”出的、混合了油脂(树脂)成分和木质成分的固态凝聚物。换言之,世界上没有生产沉香木的沉香树,沉香,不过是橄榄科、樟树科、瑞香科和大戟科等四大类能形成“沉香”气味的植物的树汁异化物,异化“结香”而生成沉香。
③有沉香气味的植物受伤后,由于真菌的侵入而使其薄壁组织细胞内的淀粉产生一系列的化学变化,最后形成香脂,凝结于木材内,这就是沉香的结香原理。
④“其品凡四:曰熟结,乃膏脉凝结自朽出者;曰生结,乃刀斧伐仆膏脉结众者;曰脱落,乃因木朽而结者;曰虫漏,乃因蠹隙而结者。”这是古时香料研究文章的汇总之作《香乘》一书中的表述。
⑤《香乘》根据沉香形成原因将其分为四种,即:熟结、生结、脱落、虫漏。熟结是树木自身病变导致凝结出来的香,即不用外力伤害而自己结香,这种情况相对比较少。生结是由于动物、台风、刀斧等原因造成树木枝干折断在断口处结香,原理是一致的,可以认为是生结,也就是说,生结必须是外力损伤树木后结香的。脱落是树木枯死以后,在死树上因为腐朽过程而结的香,这类香常被人认为是熟结,其实不然,这是对生、熟两个词望文生义的结果,并不准确,这类香俗称死沉香。虫漏就是被虫子咬伤后在伤口附近形成的香,现在的人工打钉结香原理和虫漏类似。
第①自然段加点词语“自古以来就”有何表达效果?

第⑤自然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故乡的艾菜(曹峰峻)
①除夕的晚上,我在思乡的情绪中打开家乡捎来的艾菜罐头,一阵麻辣的气味窜进鼻孔,我眼圈开始温暖起来,朦胧中我看到透绿的艾菜叶在我颤动的筷子上闪着忧郁的光,仿佛向我传递故乡的云霓流逸,使我感知故乡冬季的田野,空中的月华以及月华中母亲的音容,若冰似玉。一颗泪珠悄然滚落下来,在洁白的桌布上漫延、扩展,最终培育成一棵寂寞生动的艾菜,随着晃动的红焰开始摇摆起来。
②艾菜又称苦艾,苦艾其实不是菜,只是一种野草,它总是在冬寒中长于冰封的田埂,深藏沟槽之角。春天的群芳斗艳不属于它,连似花非花的油菜也能喧染黄潮角逐花市,只有待春夏、秋冬在退潮中冲淡,在丰满中憔悴,苦艾才在乡间田埂上角逐飞奔,在很清静一角梳理阳光,很有分寸的开出淡淡的黄花。不管风暴和冰雪,它总能坚忍不拔的点缀幽黑的泥土,很有耐心地独守一方风景。
③最先认识苦艾草并呼它为艾菜的是我母亲,最先把艾菜入汤、入药并以此制成特有风味的辣菜也是母亲!那时我们在乡下政治避难,家境惨淡,每当在外上学的兄姐回家过节,母亲总熬上一锅汤分给我们喝,母亲总是在一旁默读我们被热汤滋润得油亮而有生机的嘴唇,母亲总在生硬的微笑中红着双眼,对我们说起艾菜能祛毒保平安之类的话。春节将至,母亲便将晾在屋檐下腊了一个腊月的艾菜用水洗清,放在锅里用文火翻炒加上她认为必不可少的佐料,她亲自控制的炉火在她脸上飘动,母亲用双手捂住脸,我看到晶莹的亮点从母亲手缝间顽强的溢出来,我听到她说艾菜气味直辣得呛人,我看着她的眼睛,我陷入了一种迷茫,我幼小的心灵还不能透过艾菜的辣味嗅到人生五味,但这也阻止不了我对艾菜初次麻麻的酸酸的感觉和记忆,那是一种甜蜜和苦辣的味道。
④当最后一粒谷子将秋天毫不犹豫地收藏,初冬就会招引母亲把我的手牵到原野上。在天光微熹,星星开始淡化的时候,田野上的冷风就一个劲地拂动母亲置身于银白的寂静中,母亲很有节奏地起伏身子。如果找到艾菜,母亲就让我坐在她铺在地上的头巾上,示意让我看她怎样激动不已地把艾菜移到掌心。直到月沉西山,星星稀疏,母亲小心而不厌其烦地将一棵棵透绿亮现的艾菜唤进精巧的菜篮,母亲就把我揽进怀里,我们就会在彼此温爱中吟唱那首她教我的儿时时常背诵的歌儿:“大青龙汤桂艾黄,杏草石掌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躁,风寒两角北为良。”……把月送走,我和母亲行走在归返的路上,向北回首,小镇灯火就会簇拥被关押了一天的爸爸款款走来,再看我们的家园也缥缈在鱼肚白之中了。
⑤母亲的真知灼见是无懈可击的,母亲的理论令周边的很多“草医”及大院楼里的科医们羞愧难当,清贫动荡的日子竟能让兄姐们健康平安地度过,我在大学图书馆曾翻遍所有的医科药典,始终没有发现与艾菜相关的文字,由此推论苦艾草只有母亲才能认识它,也只有母亲才有理由才有资格把它唤为“艾菜”。
⑥当春光一次次逼迫冬日返青,母亲就把一粒粒收藏的艾籽播种到菜园里,艾菜发芽了,母亲就把芽蕊在早晨的阳光下重新编队,依次排序到她弹过三遍棉絮般的松暖湿润的土里。艾菜在她的希望里疯长,成为四季常绿的景观,母亲的技艺也传遍了村里村外,每逢腊月,风腊的艾菜就在各家庭院里的晾衣绳上窜来窜去,翻墙走檐。整个腊月,母亲的微笑在风中荡来荡去。
⑦二十年后,母亲在我城里的小院里腌制辣菜,她遵循在月下劳作的方式,先用小剪刀梳理它来自乡下的根须。尽管夜阑很深,院子里仍飘浮着乡下那桑田埂上的呼吸,遥远而亲近,轻柔而恬淡,有亡兄亡父的呢喃,有浸润人心的天籁,是母亲生命中的抒情韵文。母亲银色的发丝在微风中拂动,我突然发现母亲真的老了,那透绿的菜叶,在月光下晶莹剔透,闪着忧郁的光,怜爱地看着我,仿佛向我诉说母亲的幸福和苦难。
⑧我不敢相信那次院里是母亲最后一次月夜制辣菜,母亲仿佛有预感,那次让我坐在她身边,让我看她掌火,亲自制出很多瓶辣菜。第二天她就坐船很平静地回乡下去了,再也没有回来。当村里的辣菜罐头厂开得如火如荼时,母亲已安息在村西头的高坡上,苦艾菜从村口顺着田埂和小路争先恐后地延伸到母亲的身边,在墓周簇拥着围了一圈又一圈,冬季来临苦艾竟然在冰天雪地开出艳艳的花,苦艾花轻弹曼舞着……
⑨我知道苦艾其实不是菜,但在寒风中照样长得娇健;苦艾花不能算花,但在阳光下却开得异常绚烂,毫不逊色。
文章第②段写在春天角逐花市的油菜花有什么用意?

结合第③段的内容,说说你是如何理解划线句的“甜蜜和苦辣”的?

第⑦段画线句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第⑨段是作者对苦艾的评价,也饱含着作者深情,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