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被誉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人口大迁徙。在40天左右的时间里,将有20多亿人次的人口流动,占世界人口的1/3。2012年1月8口春运开始,纷飞的大雪遍及大半个中国,但仍挡不住人们回家过年的脚步。这种珍惜亲情、渴望团聚的情形与下列哪一个制度有关
| A.分封制 | B.宗法制 | C.郡县制 | D.郡国并行制 |
罗斯福在1932年4月的一次全国广播讲话中说:“在这个不幸的时代,我们要制订出一些计划来,把希望重新寄托在那些压在经济金字塔底层、被人遗忘了的人们身上。”对这段话理解错误的是
①放弃资本主义经济制度②罗斯福采纳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
③希望依靠社会底层渡过危机④开始关注对困难民众的救助
|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②④ |
罗斯福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的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有足够的生存来源。”为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就业率,“新政”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实行社会救济 | B.兴办公共工程 ![]() |
C.调整农业政策 | D.强化社会保障制度 |
罗斯福新政实行的货币政策的基本内容是放弃金本位制,实行有控制的通贷膨胀,同时拒绝参与国际金融合作,甚至推行诸如购金购银等以邻为壑的政策。其主要目的是
| A.提高美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 B.缓和社会矛盾,增加人民收入 |
| C.稳定农产品价格,促进农业生产环境的改善 | D.缓解银行压力,稳定金融体系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苏联的)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当时的“模仿”主要是指:
| A.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 B.国家资本主义的推行 |
| C.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 | D.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 |
“美国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落后于不
断提高的生产,从1920年至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涨了2%,而工厂的生产率却提高了65%。”该材料显示,造成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
| A.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 B.生产相对过剩严重 |
| C.美国经济的虚假繁荣 | D.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