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散文阅读
无论走过多少荒芜
郭敬明
在我开始赚比较多的钱的时候,我从上海买了一个Gucci的包给妈妈。我妈虽然不知道这五个英文字母背后所代表的是价值数十亿美元的产业,但是包装袋里发票上的价格让她有点惊慌失措。
因为没有带泡隐形眼镜的药水,所以第二天一大早,妈妈就起床出门帮我买药水去了。那个时候我还在沉睡,并不知道妈妈精心地换上了好看的衣服,背上了Gucci的包。
这样平淡的开始并不惊心动魄或者值得书写,只是后来的结局有点超出了我们的预想:当我起床刷牙,从厕所出来之后,看见妈妈坐在沙发上,眼圈红了整整一轮。爸爸在旁边默默地抽着烟。目光稍微挪到旁边,就看见那个Gucci包上被小偷用刀片划开一条长口子,像是一张嘲笑的嘴,恶毒地咧开着。
爸爸低声怒斥道:“你就是爱炫耀,有了新包就了不起了?别以为自己是阔太太。”
妈妈在旁边低着头,一滴眼泪掉下来,她说:“我没有这样想……我就是高兴,想背……”
我走过去抱了抱低着头的妈妈,说:“没关系,我下次再给你买。”
半夜起床的时候,看见他们还没睡,妈妈在床边小声地哭。爸爸坐在一旁,在不太亮的黄色灯光下,用胶水一点一点地把那条口子粘起来。
妈妈终究还是没办法像那些阔太太一样提着名牌包坐着豪华轿车招摇过市。他背着儿子送给她的第一份昂贵的礼物,和无数人一起挤着公车,去给我买药水。在车上,她一只手紧紧地夹着肩膀下的包,另一只手抓着吊环,想要稳住身子。周围是密密麻麻的人。
妈妈在挤公车的时候,被小偷划坏了她50年来收到的第一份也是最贵的礼物。
我站在门口,喉咙慢慢锁紧。我在心里对自己说,有一天,我要让妈妈像真正的阔太太一样。
那个包,我妈妈后来再也没背过,它被小心地收藏在衣柜里。
即使那道黏合后的疤痕完全看不出来。
我爸妈小心地生活,不让别人知道他们是我的父母。怕给我丢脸,怕别人说他们是小城市里的人。
妈妈第一次来上海,因为不会坐地铁,进站的时候紧张地抓着我的手。妈妈吞吞吐吐地对我说:“会被别人笑吧?”
 他们出席过我的几次签售会,每次都默默地站在最远的角落,有时候我从匆忙的签名中抬起头,透过无数黑压压的头顶望向他们,就可以看见爸爸开心的微笑和妈妈激动的泛红的目光。
他们没有对别人说“这是我儿子”,他们没有要求别人客气地对待他们。他们在签售快要结束的时候,默默地回到休息室,拿着我爱喝的饮料等着我归来。
其实,爸爸妈妈,                                                 
“黏合后的疤痕完全看不出来”的包,为什么“妈妈后来再也没有背过,它被小心地收藏在衣柜里”?
有这么优秀的儿子,为什么我爸妈还“小心地生活,不让别人知道他们是我的父母”?表达了我爸妈怎么的感情?
文章结尾处,你猜想我会对爸爸妈妈说些什么话吗?
阅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请你作简要点评赏析。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烧炭工和绅士
亚米契斯
(1)诺比斯的父亲是当地有钱的绅士,因此诺比斯便趾高气扬,目中无人。他父亲身材魁梧,蓄着浓密的黑胡子,表情十分严肃,几乎每天送儿子上学,接儿子放学。昨天上午,诺比斯跟班里最小的一个孩子——烧炭工的儿子倍梯吵架。诺比斯自知理亏,无法辩解,就冲着倍梯气急败坏地说:“你父亲是个乞丐!”倍梯委屈得要命,顿时面红耳赤,默不作声,热泪夺眶而出。回到家里。便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父亲。
(2)午饭过后,全身黑糊糊、个子矮小的烧炭工领着孩子来到学校,向老师抱怨。大家都不吱声,只是静悄悄地、全神贯注地听着。跟往常一样,诺比斯的父亲正在门口给儿子脱外衣,他听到有人叫自己的名字,便走进教室。问是怎么回事。
(3)“是这位先生在抱怨您儿子。您儿子对他儿子说:“你父亲是个乞丐!,”老师回答。
(4)诺比斯的父亲听后,皱皱眉头,羞愧得有点儿脸红,于是询问儿子:“你说那句话了吗?”诺比斯站在教室中间,当着倍梯的面,低着头不言不语。父亲紧紧抓着儿子的胳臂,把他拉到倍梯的面前说:“快道声对不起。”
(5)烧炭工以和事老的口吻连声说:“算了吧,算了吧。”
(6)可绅士不理睬他,依然谆谆劝导儿子说:“照我的话这样说:我说了愚昧无知的话,侮辱了你的父亲,请你原谅。如果我的父亲能紧握你父亲的手.那将是非常荣幸的!”
(7)烧炭工做了个果断的手势,好像在说:“我不愿意。”绅士不听他的话,逼儿子照他说的办。他的儿子头也不抬,轻声细气而断断续续地说:“我说了——愚昧无知的话,侮辱了——你的——父亲,请——你原谅。如果我父亲——能紧握你——父亲的手,那——那将是非常——荣幸的!”
(8)绅士向烧炭工伸过手,烧炭工用力紧握着。然后,烧炭工推了儿子一把,儿子心领神会,扑到诺比斯怀里,两人紧紧拥抱。
(9)“老师,请您帮个忙。让他俩坐在一起好吗?”绅士问老师。于是,老师把倍梯安排到诺比斯旁边坐下。待他俩坐好后.诺比斯的父亲打了个招呼告辞了。
(10)烧炭工若有所思地站了片刻,全神贯注地凝视着靠近坐好的两个孩子,然后.来到课桌前。带着爱怜和歉意的表情端详着诺比斯,仿佛想说些什么,可什么也没说出来。他伸手想慈爱地跟他亲热一下.似乎又没有这个胆量,只是用他那粗大的手指轻轻地碰了一下诺比斯的额头。他走到教室门口,回头瞥了诺比斯一眼。才迈着慢慢的步子走开了。
(11)“孩子们,你们要牢牢记住今天看到的事情。”老师语重心长地说,“这是本学年最精彩的一课了!”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30字左右)(3分)
选择下列句子中的一句,结合上下文,品析加点词或短语的含义,指出其表达效果。(2分)
(1)诺比斯的父亲听后,皱皱眉头,羞愧得有点儿脸红。
(2)绅士向烧炭工伸过手,烧炭工用力紧握着。
第(10)段中说“(烧炭工)仿佛想说些什么,可什么也没说出来”。请揣摩烧炭工当时的心理活动,用第一人称把它表述出来。(30字左右)(3分)
结合全文,分析文中绅士的形象。(2分)
小说的结尾,老师语重心长地说:“这是本学年最精彩的一课了!”你认为“精彩”在哪

阅读《童话也需要一点“黑暗”》,完成第后面小题。(共8分)
童话也需要一点“黑暗”
①最近,一张儿童童话书里的截图引起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在标注着汉语拼音、配着彩图、显然是给孩子看的书页上,写着这样一个故事:一只丑小鸭在听到鸭教授有关“丑小鸭变白天鹅”的美好童话之后,认为自己也是一只白天鹅,可鸭妈妈让它正视现实,因为它就是一只鸭子,而不是天鹅。丑小鸭因此离家出走,结果被人抓住宰杀做成了烤鸭。
②剧情引起了网友们的抨击:“这个明明是个‘黑暗童话’,怎么能拿给孩子们看?”“与传统童话里的‘美好’作对,会毁了孩子们的童心!”从小就接受着传统童话里美好善良世界观的“大人们”,纷纷抵制这样的童话。可并没有人想过,“丑小鸭变白天鹅”的美好童话故事,不是因为丑小鸭的努力,而是因为它本来就是一只天鹅,只是小的时候还没有长成天鹅的样子而已。但现实中,更多的丑小鸭,就像这个所谓黑暗童话里的丑小鸭一样,就是一只鸭子,再怎么长都不可能变成白天鹅。假如非要让一只鸭子相信自己是一只天鹅,这不仅违反唯物主义原理,也是一种虚假的教育。
③在我看来,这样简单的一篇黑暗童话,反倒教育了孩子两个道理:一是提醒孩子认清自我的重要性;二是警告小孩子听妈妈的话,不要离家出走。在生活中,很多孩子因为叛逆离家出走,结果遭到不测。我相信看了这个所谓黑暗童话的孩子,在自己被家长批评、想离家出走的时候,一定会想到这个故事的警告。这难道不比那些让人空做“丑小鸭变白天鹅”梦的童话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吗?
④其实“黑暗童话”早在前几年就已经进入人们的视野,“真实版格林童话”、“中国黑童话”、“鹅妈妈童谣”等“毁三观”的童话、童谣,当时着实让人们大吃一惊。担心“黑暗童话”毁了童心,初衷当然不错,可也应该警醒的是,过于完美无缺的“光明童话”,同样也会伤了童心。
⑤美国一些社会学家早就通过多年追踪调查发现,《白雪公主》和《灰姑娘》之类的童话并不利于女孩心理成长。这些童话中的女主人公都因为长得漂亮,所以与众不同,尽管落难,但最终“和王子过上了幸福生活”……这在客观上宣扬了女性只要拥有漂亮的外表,就能取得成功,会使那些自觉相貌平平的女孩倍感挫折,延续至成年,导致心理失常。
⑥在完美的童话里,王子和公主总是过着令人艳羡的幸福生活,邪恶总是受到应有的报应,在这些童话里,没有好人死去,没有坏人得逞……这使得很多孩子都把这个世界想象得太过美好,或是沉浸在梦幻般的童话世界里不愿长大,无法适应社会。钱钟书先生就认为,童话把纯朴的小孩子教得愈简单了,愈幼稚了,长大了就处处碰壁上当。曾看过英国小学的小学生守则,上面多是告诉孩子社会有坏人,从小就强调如何防坏人;而中国的学校则告诉孩子社会好人多,从小就强调一个美丽的世界,结果还没出校门就受到伤害。
⑦传统童话要读,可“黑暗童话”也别坚决抵制。在这个信息异常丰富的时代,给孩子多样化的教育,更利于他们的安全成长。对于一些反映现实的童话,无需拿什么黑暗、“毁三观”来横加指责。
(摘自2013年8月22日《都市文化报》,作者青岂)
结合全文,说说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请简要分析③-⑤段的论述过程。
作者在第⑥段中引钱钟书先生的看法有什么作用?

阅读《胡同文化》,完成第后面小题。(共15分)
胡同文化
汪曾祺
①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城里有大街,有胡同。大街、胡同的方位走向大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北京人的方位意识极强。过去拉洋车的,逢转弯处都高叫一声“东去!”“西去!”以防碰着行人。老两口睡觉,老太太嫌老头子挤着她了,说“你往南边去一点”。这是外地少有的。大街、胡同,把北京切成一个又一个方块。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
②胡同的取名,有各种来源。有的是计数的;有的原是皇家储存物件的地方;有的是这条胡同里曾住过一个有名的人物;有的是某种行业集中的地方;有的胡同是像其形状的;有些胡同则不知道何所取义。
③胡同有的很长,如交民巷胡同;有些胡同很短,如一尺大街;有些胡同很宽,如灵境胡同;有些胡同很窄,如小喇叭胡同;有些胡同拐弯很多,如九道弯胡同;有些胡同竟还断断续续,如庆平胡同。到底北京有多少胡同?北京人说: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数不清,通常提起“胡同”,多指的是小胡同。
④胡同是贯通大街的网络。它的位置距离闹市很近,打个酱油,约二斤鸡蛋什么的,很方便,但又似很远。这里没有车水马龙,总是安安静静的。偶尔有剃头挑子的“唤头”(像一个大镊子,用铁棒从当中擦过,便发出噌的一声)、磨剪子磨刀的“惊闺”(十几个铁片穿成一串,摇动作声)、算命的盲人(现在早没有了)吹的短笛的声音。这些声音不但不显得喧闹,倒显得胡同中的环境更加安静了。
⑤胡同和四合院是一体。胡同两边是若干四合院连接起来的。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我们通常说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的胡同文化。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⑥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有在一个胡同里一住住几十年的,甚至有住了几辈子的。胡同里的房屋大都很旧了,“地根儿”房子就不太好,旧房檩,断砖墙。下雨天常是外面大下,屋里小下。一到下大雨,总可以听到房塌的声音,那是胡同里的房子。但是他们舍不得“挪窝儿”,——“破家值万贯”。
⑦四合院是一个盒子。北京人理想的住家是“独门独院”。北京人也很讲究“处街坊”。“远亲不如近邻”。“街坊里道”的,谁家有点事,婚丧嫁娶,都得“随”一点“份子”,道个喜或道个恼,不这样就不合“礼数”。但是平常日子,过往不多,除了有的街坊是棋友,“杀”一盘;有的是酒友,不时喝两“个”(大酒缸二两一杯,叫做“一个”);或是鸟友,不约而同,各晃着鸟笼,到天坛城根、玉渊潭去“会鸟”,此外,“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⑧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招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我认识一个在国子监当过差,伺候过陆润庠、王垿等祭酒的老人,他说:“哪儿也比不了北京。北京的熬白菜也比别处好吃,——五味神在北京。”五味神是什么神?我至今考查不出来。但是北京人的大白菜文化却是可以理解的。北京人每个人一辈子吃的大白菜摞起来大概有北海白塔那么高。
⑨北京人爱瞧热闹,但是不爱管闲事。他们总是置身事外,冷眼旁观。北京是民主运动的策源地,“民国”以来,常有学生运动。北京人管学生运动叫做“闹学生”。学生示威游行,叫做“过学生”。与他们无关。这其中的精义就是个“忍”字,安分守己、逆来顺受。老舍《茶馆》里的王利发说,“我当了一辈子的顺民”,是大部分北京市民的心态。
⑩我们楼里有个小伙子,为一点事,打了开电梯的小姑娘一个嘴巴。我们都很生气,怎么可以打一个女孩子呢!我跟两个上了岁数的老北京(他们是“搬迁户”,原来是住在胡同里的)说,大家应该主持正义,让小伙子当众向小姑娘认错,这二位说:“叫他认错?门儿也没有!忍着吧!——‘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睡不着眯着”这话实在太精彩了!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
⑪北京的胡同在衰败,没落。除了少数“宅门”还在那里挺着,大部分民居的房屋都已经很残破,有的地基柱础甚至已经下沉,只有多半截还露在地面上。有些四合院门外还保存已失原形的拴马桩、上马石,记录着失去的荣华。有打不上水来的井眼、磨圆了棱角的石头棋盘,供人凭吊。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
⑫每每看到那些消逝的胡同的照片,不禁使人产生怀旧情绪,甚至有些伤感。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之下,这是无可奈何的事。胡同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也许像西安的虾蟆陵,南京的乌衣巷,还会保留一两个名目,使人怅望低徊。
⑬再见吧,胡同。
(有删改)
文章①--④段介绍了北京胡同在哪些方面的什么特点?
、胡同形式数量多、
文章⑥--⑩段,分别是通过北京人的哪些方面的表现来诠释胡同文化的?
从文章⑪--⑫段,你能体会出作者对北京胡同衰败没落持什么态度?结合全文谈谈原因。

槭树下的家
席慕容
⑴我先是被鸟的鸣声吵醒的。
⑵是个夏日的清晨,大概有几十只小鸟在我窗外的槭树上集合了,除了麻雀的吱喳声之外,还有那种小绿鸟的嘤嘤声。我认得那种声音,年年都会有一两对小绿鸟来我的树上筑巢,在那一段时间里。我每天都能听到它们那种特别细又特别娇的鸣声,听了就让我想微笑、想再听。
⑶屋子里面还留有昨夜的阴暗和幽凉。窗帘很厚,光线不容易透进来,可是,我知道,窗户外面一定有很好的太阳,因为,从鸟的鸣声里,可以听得出它们的雀跃和欢喜。
⑷而且,孩子们也开始唱歌了,就在我的窗下。仔细分辨,唱歌的人有的是坐在矮墙上,有的是爬在树上。他们一面唱一面嘻笑,那种只有孩子们才能发出的细嫩的歌声,还有不时因为一种极单纯的快乐才能引起的咕咕格格的笑声,让睡在床上的我听了也不禁微笑起来。
⑸原来,早起的孩子和早起的小鸟一样,是快乐得非要唱起歌来才行的啊!
⑹在这些声音里,我也听出了我孩子的声音,对一个母亲来说,自己孩子的声音总是特别突出、特别悦耳的。一早起来不知道有些什么事情让他们觉得那么好笑的,那样清脆和圆润的笑声,真有点像荷叶上的露珠,风吹过来时就滑来滑去,圆滚滚的、晶亮亮的,一直不肯安静下来。
⑺然后,忽然间传来一声低沉的喝止:
⑻“小声一点,你妈妈还在睡觉。”
⑼那是一种低沉而宽厚的男中音,是比我起得早的丈夫出去干涉了。其实,这个时候我已经完全醒了,可是我愿意假装安静地躺在床上,享受着他给我的关怀。
⑽在阴暗和幽凉的室内,在我们干净而舒爽的大床上,我一个人伸展着四肢,静静地微笑着。把脸贴近他的枕头,呼吸着我最熟悉的气息,枕头套的布料细而光滑,触到我的脸颊上有一种很舒服的凉意。这是我的家,我的亲人,我热烈地爱着的生命和生活。我虽然知道在这世间没有持久不变的事物,虽然明白时光正在一分一秒地逐渐流失,可是,能够在这一刻,能够在这个夏天的早上清楚地感觉到自己的幸福,一种几乎可以听到、看到和触摸到的幸福,我恐怕是真要感谢窗外那十几棵的槭树了。
⑾在房子刚盖好的时候就种下的这些槭树,长得可真是快,七八年前只有手臂样粗细的幼树,现在却个个都是庞然巨物了,跟着四季的变化,把我们这栋原来非常普通的平房也带得漂亮起来。它们实在很漂亮也很尽责,春天时长出好多软软的叶子,绿得逼人,一簇簇的小花开得满树,在月亮底下每一小朵,每一小簇好像都会发亮。夏天时给我们整片的浓荫,风吹过来,说要多凉就有多凉。秋来时可以变得很黄很红,几乎所有路过的人都会忍不住摘下一两片。到冬天的时候,满树的叶子都落了,屋子里就会变得出奇的明亮,而那些小绿鸟留下的窝巢就会很醒目地在枝桠之间出现了。孩子们爬上树去拿了下来,当作宝贝一样地献给我,小小的鸟窝编织得又圆又温暖,拿在手上虽然没有一点重量,却能给人一份很扎实的快乐。
⑿对我来说,我的这一个槭树下的家,和它的小小窝巢也没有什么不一样啊!
⒀这个槭树下的家,就该是我多年来所渴望着的那一个了吧。不过是一栋普普通通的平房,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不过种了一些常见的花草树木。春去秋来,岁月不断地重复着同样的变化,而在这些极有规律的变化之中,树越长越高,我的孩子越长越大,我才发现,原来平凡的人生里竟然有着极丰盈的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的心中因而常常充满了感动与感谢。
“我”在夏日的清晨听到了哪几种声音?这些声音各有什么特点?
简要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
一年四季,槭树各有什么特点?请分别概括。作者为什么花这么多笔墨来描写槭树?
作者“在一个夏日的清晨感觉到了自己的幸福”,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说作者的幸福观。

页岩气——未来能源世界的“主导者”
⑴随着世界各国对于煤、石油、天然气资源的需求不断攀升,能源供给压力日益增大。作为常规能源的重要补充,页岩气等非常规能源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⑵页岩气,多赋存于富有机质泥页岩及其夹层中,以吸附和游离状态为主要存在方式,成分以甲烷为主,是一种非常规天然气,大部分产气页岩分布范围广、厚度大,且普遍含气,这使得页岩气开发具有开采寿命长和生产周期长的优点。
⑶我国富有机质页岩分布广泛,南方地区、华北地区和新疆塔里木盆地等发育海相页岩,华北地区、准噶尔盆地、吐哈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渤海湾盆地和松辽盆地等广泛发育陆相页岩,具备页岩气成藏条件,资源潜力较大。根据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的《2012年国外石油科技发展报告》显示,全球总的页岩气技术可采资源量为187万亿立方米,其中中国为36.08亿立方米,占总量的20%,排名世界第一。
⑷虽然我国页岩气开发起步晚,但国家高度重视,国土资源部将其作为新矿种进行管理,国家先后于2012、2013年发布了《页岩气发展规划(2011–2015年)》、《页岩气开发利用补贴政策》及《页岩气产业政策》,从国家政策层面对这一新能源勘探、开发、利用加以支持。
目前,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重较低,仅为4%左右,较世界平均水平低了近20个百分点。按照规划,“十二五”期间,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上升到8%–12%。页岩气这种新能源,可以成为弥补我国常规天然气供给不足的有力补充。
⑹国内相关企业、科研院校已经成立了专门机构,研究页岩气生成机理、富集规律、储集和保存条件,探索页岩气水平井钻完井和多段压裂技术,并与壳牌等多家外国公司开展合作开发与联合研究。
⑺作为一种新兴的非常规能源,页岩气资源的开发需要大量技术、资金和人员投入。而我国页岩气资源的开发刚刚起步,经验匮乏,技术不成熟,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国内页岩气产业的发展。我国页岩气资源的规模开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文中的划线句使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他们的作用是什么?
第三段最后一句中的加点字“约”能否删去?为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