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书卷54·食货志》“(唐)宪宗以钱少,复禁用铜器。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地方的驻京办事处)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对材料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增加了政府货币的供应量 |
| B.减低了铜钱的需求,缓和了钱币的不足 |
| C.便利了商品流通 |
| D.“飞钱”实质是一种汇兑业务,不行使货币的职能, |
英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不仅反映了他们本身发生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这表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标志着
| A.工业生产方式确立 | B.新社会制度的胜利 |
| C.工业资产阶级胜利 | D.君主制度的衰亡 |
“武昌起义以后,一个月之内,……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满清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倒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我们这个古老的帝国,忽然变为民国了。”(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这一材料
| A.否定了武昌起义的重要作用 | B.揭示了清朝灭亡的内在原因 |
| C.说明了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局限性 | D.描述了全国所有省份独立的概况 |
下表是小张同学在学习了“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之后的一个小结。你能从中提取的正确信息是
| 时期 |
领导阶级 |
斗争纲领或指导思想 |
重大斗争 |
| 19世纪中期 |
农民阶级 |
平均主义 |
太平天国运动 |
| 19世纪末 |
资产阶级 |
兴民权、君主立宪 |
维新变法运动 |
| 19世纪末20世纪初 |
农民阶级 |
扶清灭洋 |
义和团运动 |
| 20世纪初 |
资产阶级 |
三民主义 |
辛亥革命 |
A.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 B.始终以民主自由思想为指导
C.世纪之交出现了救亡图存的高潮 D.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
“每一次较大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结果,都打击了当时的封建统治,因而也就多少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毛泽东对中国古代农民战争的论述主要运用的是
| A.文明史观 | B.阶级斗争史观 | C.全球史观 | D.现代化史观 |
林则徐在广东禁烟期间曾提出购买、仿造近代军舰的建议。这一举动遭到朝野上下的激烈反对,连道光帝都斥之为“一片胡言”。由此得出的结论不包括
| A.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
| B.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国防近代化的重要性 |
| C.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面临被扼杀的危险 |
| D.“中体西用”的思想未得到统治者的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