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40年代一段时间里,德国的将领和士兵经常出入法国巴黎的
毕加索艺术馆。有一次,在艺术馆的出口处,毕加索发给每个德国军人一幅他的名画的复制品(见图)。一位德军头目指着这幅画问毕加索:“这是您的杰作吗?”毕加索面色严峻地说,“不,这是你们的杰作!”毕加索所说的“杰作”是指
| A.二战期间,法西斯德军轰炸西班牙城市格尔尼卡的罪行 |
| B.二战期间,法西斯德军轰炸法国城市巴黎郊区格尔尼卡的罪行 |
C.西班牙内战期间,法西斯德军轰炸法国城市格尔尼 卡的罪行 |
| D.西班牙内战期间,法西斯德军轰炸西班牙城市格尔尼卡的罪行 |
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下列对“君主立宪制”的正确理解是()
| A.君主的权力受到法律制约 | B.宪法由君主负责制定 |
| C.君主按法律程序选举产生 | D.君主向议会负责 |
“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以2/3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上述条文所体现的原则是()
| A.中央集权原则民主原则 | B.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原则 |
| C.自由平等原则权力制衡原则 | D.中央集权原则分权原则 |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写道:17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抢占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分别是()
| A.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
|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 |
|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
| D.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海上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
18世纪初,英国国王乔治一世因不谙英国事务,很少出席内阁会议;1714年以后,他再也没有否决过内阁会议的决定。这表明,英国国王( )
| A.逐步放弃行政权 | B.征税权受限制 |
| C.被迫交出财政权 | D.立法权被剥夺 |
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普鲁士虽然有能力否决不利于它的议案,但其他中小邦也可以联合起来以多数票制服普鲁士,确保自己的权利不受侵犯,甚至只要巴伐利亚、萨克森和符滕堡三个邦联合起来就可以否决对其不利的议案。这反映了德意志帝国( )
| A.分裂割据的局面未完全消除 | B.组织形式呈现联邦主义性质 |
| C.由各邦分享军事、外交大权 | D.体现普鲁士的专制主义传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