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后期,中国社会有对白银的巨大需求,但国内矿产资源又明显不足,故从海外输入便成为白银的一个重要来源。
中国白银货币化促使中国与世界联系起来,在中国与世界之间,建立了一种互动关系。
世界白银的流动与中国的关系,主要是中国商品和白银的交换关系。当时,世界上以白银作为支付手段的最大需求国是中国,不是西方。……因此,世界两大银矿开采地的白银,最终大部分流入了中国。 这一现象之所以出现,关键是中国存在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当时中国的银价较高,在中外金银比价上,中国的金银比价是1∶4,而在欧洲至少是1∶12。在这一特定前提下,世界开采的白银大量流向了中国。
──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角》
材料二 1934年,美国针对中国是全世界银本位中最主要的国家,便采取了提高白银价格政策,高价收购白银。……中国的白银大量流入美国,致使中国国内通货紧缩,物价惨跌,工商业危机严重,工人失业,中国人民生活更为困苦。
——黄绍湘《美国通史简编》
材料三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意味着国际货币金融关系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一直动荡不安的局面的终结和新的国际货币金融格局的形成……《布雷顿森林协定》的许多规定均大大有利于形成和维护美国在世界事务中的霸权地位,在这种意义上可以说,布雷顿森林体系是维护美国霸权的重要机制。
──洪国起等《人权•主权•霸权:透视美国人权外交》
(1)材料一中“中国与世界之间,建立了一种互动关系”的国际背景是什么?促成当时世界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因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白银大量外流的直接原因,并简述美国当时在国内实行的财政金融政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的国际货币金融格局有什么特点?如何理解“布雷顿森林体系是维护美国霸权的重要机制” ?
美国独立后成功地进行了制度创新,其宪法在中央政府的权力构建中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众议院……有弹劾(违法失职的总统、副总统和高级文官)的全权。……参议院有审讯一切弹劾案的全权。……凡必须经参议院及众议院一致同意的命令、决议……应经总统批准……。经参议院的协议及同意,并得该院出席议员三分之二赞成时,总统有权缔结条约;总统提出大使、公使、领事、最高法院法官及合众国政府其他官吏,经参议院的协议及同意时任命之……
——摘自《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材料二美国总统威尔逊本是国联的发起人和积极的鼓吹者,但是……参议院拒不批准《凡尔赛和约》。结果,美国没有加入国联。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三国会授权罗斯福进行大规模的干预及调节……,但在罗斯福新政的前期,最高法院与行政间则展开激烈的争吵。法官们……先后宣布新政的几个主要法令违宪,予以废止。
——据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改编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美国“三权”在实践中是如何被限制的。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美国三权分立的制度设计。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材料二:“民国成立后的二十年是一段令人愁丧的开始。……中国的首要问题仍是新旧之间不能衔接。……旧体制既已拆卸,新的尚未产生;只有私人军事力量可以在青黄不接之际维持短期团结。”
材料三: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的方式实现了权力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以上均摘自黄仁宇《中国人历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请用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一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6分)
(2)试分析 “拆卸”时期的国内背景。材料二中旧体制“已拆卸”和“不能衔接的新制度”分别指什么?
(3)结合史实概述“光荣革命”后至 19 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世界历史上政治制度发展演变所反映的历史趋势。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广义上我们可以说,在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5世纪之间,中国比欧洲的科学技术(除了希腊光辉灿烂的理论建设高潮之外)要进步得多,但是从文艺复兴以后,欧洲的科学就开始占领先地位了。确实,到了伽利略时代,可以说科学发明的技术本身被发现了,其结果就产生了现代科学的统一世界,科学为全人类所公有……欧洲有许多特殊的因素必须考虑进去:欧洲历史发展的具体条件,欧洲封建制度的形式,欧洲的重商主义和工业化建设日益增长的需要,希腊人从苏格拉底时期以后对欧洲文化历史一贯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所有这一切以及其他类似的因素都足以充分解释那个“伽利略奇迹”之谜。
----李约瑟《中国:发明与发现的摇篮》
材料二马克思说:“社会的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
材料三从科技发明到产品投入市场所用平均时间:
1885-1919年 |
1920-1944年 |
1945-1964年 |
|
从科技发明到生产技术成熟 |
30年 |
16年 |
9年 |
从生产技术成熟到产品投入市场 |
7年 |
8年 |
5年 |
材料四某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时间 |
1929-1947年 |
1948-1973年 |
1974-80年代中期 |
贡献率 |
31% |
33% |
40% |
材料五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摘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个典型例子说明“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5世纪之间,中国比欧洲的科学技术要进步得多”。根据材料一,李约瑟认为近代自然科学产生于欧洲的特殊因素有哪些?
(2)材料二反映了近代以来人类社会经历了三次生产力发展的飞跃,请写出它们分别开辟了哪三个历史时代?
(3)材料三、四反映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哪些特点?
(4)怎样理解科学“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如何应对这种“潜在的危险”?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文化是政治和经济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经济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思想随时代的发展被人们赋予新的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认为:在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人在社会中离不开交往,而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伪欺诈。
材料二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作家亚尔伯蒂说:“人是可以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人文主义重视科学实验,鼓励冒险和发财致富,认为事业的成功和发财致富是一种道德的行为。
材料三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概括中国古代和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观点。
(2)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国和西方不同时期“人文主义”在各自区域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3)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的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外启蒙思想家提出的革新社会的方案有何不同?并分析两者出现差异的经济根源。
(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拿出了怎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各地的联系逐步加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始。在这以前,不存在任何冲突,因为根本就没有全球的联系……欧洲人在这一全球历史运动中处于领先地位,所以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连成一体的世界。1763年至1914年这一时期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具有突出地位。
材料二 在这世界里,前所未有地挤满了人——人们在巨大城市的人行道上互相推挤……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机电车和飞机;这世界受到了来自传声筒的唱声的干扰,遭到了新闻标题以及电影中的不断变化的镜头的攻击。这世界是工业文明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全球通史》
材料三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了世界性的了……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他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替代了。
材料四
材料五没有什么在表达工业时代的恶果时比这幅照片(《断掌工业》罗伯特·杜瓦斯诺摄于1956年)更令人震惊的了。早期的工业社会已变成疯狂的食人机器,浓烟蔽日的工厂和血淋淋的断指,是对19世纪兴起的所谓“人类的进步”最为直接的控诉。
回答:
(1)概括材料一关于新航路开辟问题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欧洲在政治、经济方面如何成为全球主人的?
(2)依据材料二概括归纳工业文明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哪些变化?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世界市场格局的变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4)材料四中图一、图二和图三之间存在怎样的因果关系? 结合材料四、五简要评价两次工业革命的共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