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12分,每小题3分)
安危
韩非子
安术有七,危道有六。
使天下皆极智能于仪表,尽力于权衡,以动则胜,以静则安。治世使人乐生于为是,爱身于为非,小人少而君子多。故社稷常立,国家久安。左奔车之上无仲尼,覆舟之下无伯夷。故号令者,国之舟车也。安则智廉生,危则争鄙起。故安国之法,若饥而食,寒而衣,不令而自然也。先王寄理于竹帛.其道顺,故后世服。今使人饥寒去衣食,虽贲、育不能行;废自然,虽顺道而不立。强勇之所不能行,则上不能安。上以无厌责已尽。则下对“无有“;无有,则轻法。法所以为国也,而轻之,则功不立,名不成。
闻古扁鹊之治其病也,以刀刺骨;圣人之救危国也,以忠拂耳。刺骨,故小痛在体而长利在身;拂耳,故小逆在心而久福在国。故甚病之人利在忍痛,猛毅之君以福拂耳。忍痛,故扁鹊尽巧;拂耳,则子胥不失。寿安之术也。病而不忍痛,则失扁鹊之巧;危而不拂耳,则失圣人之意。如此,长利不远垂,功名不久立。
人主不自刻以尧而责人臣以子胥,是幸殷人之尽如比干;尽如此干,则上不失,下不亡。不权其力而有田成,而幸其身尽如比干,故国不得一安。废尧、舜而立桀、纣,则人不得乐所长而忧所短。失所长,则国家无功;守所短,则民不乐生。以无功御不乐生,不可行于齐民。如此,则上无以使下,下无以事上。
安危在是非,不在于强弱。存亡在虚实,不在于众寡。故齐万乘也,而名实不称,上空虚于国,内不充满于名实,故臣得夺主。桀,天子也,而无是非;赏于无功,使谗谀以诈伪为贵;诛于无罪,使伛以天性剖背。以诈伪为是,天性为非,小得胜大。
明主坚内,故不外失。失之近而不亡于远者无有。故周之夺殷也,拾遗于庭,使殷不遗于朝,则周不敢望秋毫于境。而况敢易位乎?
明主之道忠法,其法忠心,故临之而法,去之而思。尧无胶漆之约于当世而道行,舜无置锥之地于后世而德结。能立道于往古而重德于万世者之谓明主。
(韩非子·说林下第二十三)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治世使人乐生于为是,爱身于为非爱:喜欢
B.是幸殷人之尽如比干幸:希望
C.故齐万乘也,而名实不称称:相称
D.故周之夺殷也,拾遗于庭遗:丢失的东西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使谗谀以诈伪为贵使供销以天性剖背
B.废自然,虽顺道而不立故小痛在体而长利在身
C.强勇之所不能行,则上下不能安尽如比干,则上不失,下不亡
D.闻古扃鹊之治其病也是幸殷人之尽如比干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论证“国不得安”的一组是      (   )
①使天下皆极智能于仪表,尽力于权衡
②上以无厌责已尽,则下对“无有”
③危而不指耳,则失圣人之意
④人主不自刻以尧而责人臣以子胥
⑤赏于无功,使谗谀以诈伪为贵
⑥故周之夺殷也,拾遗于庭

A.①②⑤ B.③⑤⑥ C.③④⑤⑥ D.③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认为,在狂奔的车子上不会产生孔子那样的智者,在倒扣的船只下不会产生伯夷那样的廉者。
B.国君要是不停地去搜刮民众,民众就会说再也没有了,民众要是一无所有了,也就自然会轻视国家的法令。
C.国家的安危在于君主能否分清是非,而不在于强弱,因此,有时弱国也可以战胜强国,小国也可以战胜大国。
D.尧和当时的国民并没有订立牢靠的盟约,但治国原则能够行得通,所以,成为明君不需要制订什么法令。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冯唐直言
冯唐者,其大父赵人 。父徙代。汉兴徙安陵。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文帝辇过,问唐曰:“父老何自为郎?家安在?”唐具以实对。文帝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钜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也。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曰:“何以?”唐曰:“臣大父在赵时,为官率将,善李牧。臣父故为代相,善赵将李齐,知其为人也。”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 ,而搏髀曰 :“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 !”唐曰:“主臣! 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注释:尚食监:主管膳食的官员。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数:屡次
B.善赵将李齐善:善良
C.召唐让曰让:责备
D.独无间处乎间:私下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唐以孝著/夫以秦王之威
B.战于钜鹿下/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
C.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风之积也不厚
D.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翻译画线的句子
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
答: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释之论法
顷之,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出,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释之治问。曰:“县人来,闻跸①,匿桥下。久之,以为行已过,即出,见乘舆车骑,即走耳。”廷尉奏当,一人犯跸,当罚金。文帝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良久,上曰:“廷尉当是也。”
其后有人盗高庙坐前玉环,捕得,文帝怒,下廷尉治。释之案律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奏当弃市。上大怒曰:“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顺为差。今盗宗庙器而族之,有如万分之一,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久之,文帝与太后言之,乃许廷尉当。
注释:①县人来:长安县人。跸,止行人。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更:改变
B.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倾:偏失
C.释之案律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案:案件
D.欲致之族族:灭族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B.上使立诛之则已/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C.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文帝与太后言之/填然鼓之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A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
答:
B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答: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巧诈不如拙诚
乐羊为魏将而攻中山。其子在中山,中山之君烹其子而遗之羹,乐羊坐于幕下而啜之,尽一杯。文侯谓睹师赞曰:“乐羊以我之故,食其子之肉。”赞对曰:“其子之肉尚食之,其谁不食!”乐羊既罢中山,文侯赏其功而疑其心。
孟孙猎得麑(ní,幼鹿),使秦西巴持之归,其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而与之。孟孙归,至而求麑,答曰:“余弗忍而与其母。”孟孙大怒,逐之。居三月,复召以为其子傅。其御曰:“曩将罪之,今召以为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不忍麑,又且忍吾子乎?”
故曰:“巧诈不如拙诚。”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山之君烹其子而遗之羹遗:送
B.其御曰御:马车夫
C.曩将罪之曩:现在
D.巧诈不如拙诚诚:诚实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乐羊以我之故/但以刘日薄西山
B.余弗忍而与其母/远人不服而来之
C.其母随之而啼/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D.复召以为其子傅/知其不可而为之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楚及宋平
夏五月,楚师将去宋。申犀稽首于王之马前,曰:“毋畏知死而不敢废王命,王弃言焉。”王不能答。申叔时仆,曰:“筑室,反耕者,宋必听命。”从之。宋人惧,使华元夜入楚师,登子反之床,起之曰:“寡君使元以病告,曰:‘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虽然,城下之盟,有以国毙,不能从也。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子反惧,与之盟而告王。退三十里。宋及楚平,华元为质。盟曰:“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古
注释:申犀:申舟;楚国大大,名无畏,字子舟,申犀是他的儿子。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师将去宋去:离开
B.筑室,反耕者反:使……返回
C.寡君使元以病告病:生病
D.尔无我虞虞:欺骗

翻译画线的句子
A.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
答:
B.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答: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小人费无忌
荆平王有臣曰费无忌,害太子建,欲去之。王为建取妻於秦而美,无忌劝王夺。王已夺之,而疏太子。无忌说王曰:“晋之霸也,近於诸夏;而荆僻也,故不能与争。不若大城城父①而置太子焉,以求北方,王收南方,是得天下也。”王说,使太子居于城父。居一年,乃恶之曰:“建与连尹③将以方城②外反。”王曰:“已为我子矣,又尚奚求?”对曰: “以妻事怨,且自以为犹宋也。齐晋又辅之。将以害荆,其事已集矣。”王信之,使执连尹,太子建出奔。
注释:①城父:楚北境之邑②连尹:楚国官名,这里指伍奢,子胥之父。③方城:楚之险阻要塞。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害太子建,欲去之害:嫉恨
B.而荆僻也,故不能与争僻:偏僻
C.居一年,乃恶之曰恶:诬陷
D.将以害荆,其事已集矣集:聚集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以妻事怨/不赂者以赂者丧
B.王已夺之,而疏太子/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已为我子矣,又尚奚求/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D.不若大城城父而置太子焉/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子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A.王为建取妻於秦而美
答:
B.不若大城城父而置太子焉
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