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三分春色一分愁
丁颖(台湾)
冬,像一双倦游的翅膀,悄悄地在暮色里归去。迎面姗姗而来的——春,似一位多情美丽的小姑娘,浑身带着一种困人的诱惑;妩媚的挑逗,多么使人陶醉啊!
她若久别重逢的故人,给浪迹他乡的游子捎来无限温情,枯萎的生命又涂上一抹绿色的希望。我爱冬天,更爱春天;我爱冬天的雪,益爱春天的太阳。因为,人的心没有雪那样纯洁,春阳那样温柔。亚热带的冬,虽不像北国那样冰天雪地,但,却有北国深秋的情调,惹人遐思与怀想!而春天,倒有着浓郁的故乡的气息呢?
“春色恼人眠不得”,燕语呢喃,落花飞絮,徘徊庭前篱下,缕缕莫名的惆怅和空虚萦绕胸臆。心之深处像是失去了什么,而究竟失去了什么呢?我亦茫然!
傍晚,怀着书本,懒洋洋地躺在绿茵的草坪上,凝视着蔚蓝的苍空,几片淡淡的白云,如仙女撒下的花瓣,轻轻地飘过山峦,飘过海面,飘向遥远......
我沐浴在大自然的怀中,让柔和的晚风轻抚着鬓角,吹去一切郁闷和烦恼。
吹吧!吹红了杜鹃,吹绿了柳丝,吹得柳叶儿絮絮细语:仿佛在切切诉说一个奇异的神话,在低吟一支爱与悲的曲子;吹吧,吹醒还在沉睡的人们哪!
冥色四合,倦鸟投林,归家的牧童横坐在牛背上,信口吹着无韵的短笛。我的书滑落在地上,看见他们远去的背影,我想:我也该归去了吧?然而关山重隔,云水茫茫,我将归焉何处?
这时,一对情侣踏着夕阳余辉,徜徉于小溪畔,携手并肩,轻盈的笑声是那样甜蜜。啊!鸟语花香,处处给人以强烈的诱惑!春天,这幅旖旎的图画,有哪位大画家能描绘出万一呢?
春天太可爱了,可是只有那么一刹那!有人说:不要让你青春的生命就此枯萎了,在你的生活中应该有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然而,美丽动人的故事,我只能在书本里去寻觅呢!
于是,我又从地上拾起我的书本,低吟道:“三分春色一分愁......”“纵然宝岛风光多,还有思乡一片心。”唉!我思家的一片心啊!有谁知道呢?
这篇散文把春色和心绪融为一体,请结合全文理解文章标题“三分春色一分愁”中“愁”的具体含义。
文章极力铺陈春的诱惑,春的温情,春的云霞,春的晚风,其作用在于:
“我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让柔和的晚风轻抚着鬓角,吹去一切郁闷和烦恼。”一句中加点的词用得好是因为:
简略说说作者写“倦鸟投林,归家的牧童”的意图。
“学贵有疑”,请你从本文的内容或表达方面提出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未知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寄给春天的邮票
数年前,我挥泪告别亲朋好友,告别印满我童年足迹,洒满少年欢笑的故乡。泪眼朦胧中,同学蓓的一句“相信你自己,我在等你的好消息”伴我踏上旅程。望着列车飞快地驶过茫茫戈壁,我的心不再悲戚。那里生长着故乡温馨的记忆。茂密的友情长成了柳林,婆娑在我心里。
我不再为人地生疏而烦恼,慢慢学会了享受孤独;学会了在孤独中品尝人生的滋味,在孤独中体验生命的顽强
我背靠往事,书是我厚厚的辈子,笔是燃不尽的煤炭。约来长须鹤发的泰戈尔一同坐在菩提树下畅谈人生与爱情;与叔本华就“生存空虚说”展开辩论;随三毛一起去撒哈拉流浪;陪席慕容站在那条山路的尽头向来处张望……当所有的故事和星星一起睡去的时候,我醒了。明白了蓓那句话的含义,自信悟到了生命深刻的内涵:塑造新的自我。生命需要不断地告别,不断地超越。
当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把诗稿寄出的时候,不敢相信它竟能变成铅字。欣喜若狂后,想到应该感谢送我上路的编辑老师。他却说:“发现你们是我的责任,以后的路要靠你自己走。”多么平淡却耐人寻味的话语,它使我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善。我不能保证自己一定会到终点,但我会用心去走,哪怕只有只有清晰的几步。
时光在艰难的追求和超越的喜悦中顺理成章地流淌。那每一片朝霞都会带来无限的遐想,每一轮落日都会勾起满腹的惆怅。直到有一天,我收到一封署名“一群青年读者”的信,信中说:“我们时常注目你的作品,议论你的作品。我们觉得你的作品来自心灵……总之,我们喜欢你。”一向脆弱的我早已忍不住,眼眶中已噙满了热泪。我知道虽然我的文章还很稚嫩,并没有什么精品,然而我有真诚,有一颗年轻的心在和年轻的朋友一起跳动。我会用心灵的感受、生命的体验,讲述一段美丽的忧伤。用我二十几岁的青春雕塑一个稚嫩的森林,作为对你们的报答:
真的好感谢你们教我懂得了友爱和关怀。我看见窗外的天空很美丽,缀满了许多颗善良、赤诚的心。
快去,把诚挚的关怀寄给春天,你定会收到很多真诚。你会惊喜信笺上一枚枚用心精制而成的邮票。
我感动,我的心慢慢升了起来,轻轻飘了起来,一直飘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本文出自《读者》2006年精品版作者:戴薇薇。有改动。)
第一段中加点的“不再悲戚”说明作者曾经悲戚过,“悲戚”的是:
;“不再悲戚”是因为

读第二段划线句子,根据文章的相关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作者是怎样“享受孤独”的?
(2)作者品尝出的“人生滋味”有哪些?
(3)“生命的顽强”指的是。(用文中的语句填空。)
本文的语言有什么显著特点?试举一例来说明。
作者用“寄给春天的邮票”为题目,是要表达怎样的意思?请用你自己的话简述。
本文写的是作者在文学创作中的一些感悟。请你结合作者的感悟和自己平时的作文体会,谈谈中学生要写好作文应该注意哪些?

信任是一种健康的冒险
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值得信任的人和事,所以,只要有信任,就伴随着一定程度的风险。心理健康的人,会模糊处理问题,只要把握大就选择完全信任,并在此基础上做该做的事;而心理不那么健康的人,则会过分看重没有把握的那极小部分,使得行为变得迟疑不定、患得患失。
信任不是一种态度,而是一种能力。从根本上来说,一个人对外界的人和事物的信任,是其对自己的信任外向投射的结果。在贼的眼里,所有人都可能是贼。从这个意义上说,信任他人就是信任自己。
信任本身有点赌博的味道,当然是健康的、无大害的赌博。
曾经问一个父亲,如果你不再管你的已经上高三的儿子,那会怎么样?这位父亲立即回答说,那他岂不要翻天了!接着再问,你在他那个年龄有人管吗?回答是:没人管。很显然,这位父亲缺乏对儿子的基本信任。
心理学家认为,对一个人的信任意味着,坚信每一个人的自然倾向是愿意被主流社会所接纳,也就是说每个人都不会“心甘情愿”地去做反社会、反道德的的事情。的确是有少数人那么做了,但这决不是我们要对每一个人都严加防范的理由。健康社会的标准也是信任,即信任每一个公民在一般情况下都会遵纪守法。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从来就是相互的。在我们不信任他人的时候,得到的“回报”也会是不信任。身处互不信任的关系中,没有人会觉得愉快。但若我们信任他人,“回报”也会是信任,身处这样的关系中的每一个人,都会得到人格上的滋养和提升。
(本文出自《青年文摘》2010年第六期作者:曾奇峰)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作者认为信任是一种健康冒险,其理由是什么?请你为他提供一个事实根据。
为了论证观点,本文使用了的论证方法。
针对第二段的划线句子,我们一般都认为信任是一种做人的态度,但是作者却说是一种能力。请你对此句表达你自己的看法。无论是否同意作者的说法,都要讲明理由。
第五段加虚线的句子能否去掉?为什么?

消失
①去年的一个春日下午,我约朋友们到家里喝茶。我们坐在阳台上,就着茶,透过落地玻璃窗,赏着不远处的一片农田,田里的油菜花肆意汪洋,在春日的阳光下无羁奔腾。大片的油菜花,仿佛带上了王冠,穿行在春天的检阅台,视察眼前的仪仗队,浓艳中有一股王者之气,凛然、亲和又不可侵犯。
②有个朋友说,用不了多久,这油菜花,这块地终将消失。
③一年后,还是在一个春天的下午,我约了朋友到家喝茶。还是在同样的阳台,透过窗子,我们再也看不到去年那样汪洋的油菜花了。去年的那片土地四周已经被围墙围起来了。麦田中央插着十几架打桩机。几辆挖掘机蛮牛一样,霸气十足,冒着黑烟挖掘着泥土。不远处已经有数十幢高楼拔地而起,主体已经结束。被围墙围起来的农田里还没有打桩的地方,有油菜花孤零零地开着,分布在打桩机的周围。
④朋友说,油菜地果然消失了。太阳还是那个太阳,土地却不再是往日的土地。不多的油菜花没有了往日的王者之气,很容易让敏感的我想到一个词:残喘。这个词,总是用来形容那些弱势群体,但我用这个词来形容一片土地,形容一片土地上无辜的花,实在有点残忍。我很清楚,用不了一个月时间,油菜花还没有完全结出饱满的菜籽就会夭折。取而代之的将是钢筋、水泥、电线杆、机器、噪音、商铺。想到这里,我有点伤感,有点沉重。
⑤春天去了还会再来,而被机器的铁蹄践踏过的土地还能萌生诗意和美感吗?时代仿佛就是一个飞速运转的轮子,我们追求快节奏,快感,快乐,这轮子呼啸而过,挟裹着我们骨子里所向往的自由、美好、宁静,我们已经慢不下来了!诗意被剥落,美感被戕害,宁静被驱逐,工业的快速兴旺如同得势的帝王,统领现代人的步履冲锋陷阵,一些东西正在消失。商业的遍地繁荣,如同流水线上那刻板的程序和标签,将一些朴素的事物和本真的品质打包、归类、作价。
⑥土地被侵犯,美被物化,自然的教母再也不可能捧出足金的花朵。生命里一些良好的秩序被机器遗弃,血液里良好的基因被工业的能量、商业的气息、物质的利手摒弃。一转身,那块土地不见了;一转眼,那束菜花不见了;一转弯,那份心境不见了。我不知道这是时代的悲哀还是内心的悲凉。
⑦作为这个时代机器上的一枚不起眼的螺丝,我尽可能地让自己的心,慢一点再慢一点,让自己的脚步慢一点再慢一点。我只想用自己蚂蚁一样柔弱的双唇,亲吻一朵花天真的容颜;我只想用蜗牛一样的步履背着自己精神的粮仓,悄悄将春天里正在消失的美折叠成诗行,决然藏进背上的躯壳,深入泥土腹部,用一生的时间来温习春天,温习生命里最柔软的时光。
第①段写出了油菜花的哪些特点?
第④段中“很容易让敏感的我想到一个词:残喘”,为什么作者会想到“残喘”呢?
阅读完全文,说说“消失”的只是油菜花吗?
如果把第⑦段划线句改换成下面一句话,好不好?为什么?(4分)
我尽可能地让自己的心慢一点,让自己的脚步慢一点。
相关链接:2011年地球日的主题是: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在“世界地球日”到来之际,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面对工业文明鼎盛、地球资源过度消耗的现实,人类要积极转变发展方式,正视地球家园不能承受之重,守护人类自己的地球家园。
阅读上述材料,请联系文章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到海底安居
①地球表面的总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面积约为3.6亿平方千米,占地球总表面积的71%。海洋是一座巨大的资源宝库,随着陆地资源的枯竭及陆地表面的拥挤,人类向海洋空间和海底发展是必然趋势。一般而言,海洋开发大体上分为三个部分:资源、能源开发(包括海底石油、天然气、海底矿物、海浪发电、水产养殖等)、海洋空间利用(包括建海上机场、海上城市、海洋公园等)、海底利用(包括建海底电缆、海底基地等)。
②科学家们预测,未来的世纪,将是海洋的世纪。随着对海底的开发和利用,人们将自由地出入海洋,甚至到海洋旅游、疗养和海底考古。到那里,海底、海面和陆地将有机地连通在一起,人们可以方便地自由往来。
③然而,这一切的关键在于:人类能不能在海底居住,并且像在陆地上那样建起一座座海底城市。其实,在这方面,人类已经有过初步的尝试和探索。
④20世纪60年代,有一位名叫库司桃的法国人,组织了一项名为“大陆架”的海底生活实验活动。他们把一个直径 5米的圆球形水下“房屋”,送到距离海平面100米深的海底,6名实验人员在水下房屋内进行了21天的观察工作。这项实验当时惊动了世界,它创造了两项世界纪录:一是人类首次在海底生活了21天,二是征服了100米深的海底。
⑤继法国人之后,美国夏威夷海洋学院进行了水下实验室的实验。他们设计和制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水下房屋——两个长21米、直径2.7米的浮筒,重达700多吨。其中一个为实验舱,另一个是生活舱。这项实验由5名潜水员参加,在距离海平面159米的深处进行。5名潜水员在海底生活了5天,然后跟水下实验室一起返回海面。这项实验的成功,表明人类能够在100米以下的海底生活,也说明人类有能力占领整个海底的大陆架、大陆坡,并向深层海底进军。
⑥供人居住的水下房屋,除了要坚固耐用以外,还要为人们提供必要的生存条件。比如,人生活在水里,呼吸供给是个大问题。在水下房屋里,一般的压缩空气是不能供人呼吸的,必须采用经过配制的氮氧混合气体。
⑦此外还有食品供应问题。一个潜水员每天需要3500卡的热量,因此,食品应该是高蛋白的。但是,没有经过加工的肉、蛋类食品,是不能带到水下房屋里储存的,否则会污染空气。
⑧另外,在水下房屋里绝对不能使用明火加工食品。短时间内,潜水员可以吃一些罐头食品,时间长了,就得另想办法。淡水的供应也很重要。在海底房屋里生活,饮用水和其他生活用水是分开的,饮用水质量要高,其他生活用水量要大。
⑨海底房屋的取暖、照明包括仪器设备和正常运转,都离不开电。如何保证供电?目前,主要通过从岸上拉电缆供电、水面发电船供电等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为了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海底房屋应备有蓄电池。专家们认为,未来的海底城市,采取海浪发电是最理想的。
⑩在海底居住,有时要远离海底房屋去进行水下作业,因此,只凭体力游来游去是不现实的,如果在水下搬运工具和器材,就更需要运输工具。最理想的运输工具是“水下摩托”,这种运输工具的外形很像鱼雷,有一个流线型的前罩和外壳,推进器是尾部的螺旋桨,前段还装有水声定位仪、探照灯以及摄影器材等。
⑾为了防止在水下迷路,还要随身携带信号接收机。可是电磁波不能在水里传播,尤其无线电短波在水里会被吸收掉。为此,人们发明了一种“语言修正器”,它利用水能很好地传播声波的特点,采用水下超声波来传递信号,这样就能够在水下自由通话联络了。
本文的说明中心是什么?请用一句话写出来。
文章开头列举的3个数据中,如果需要去掉1个,你觉得去掉哪一个比较合适?为什么?
第④⑤段使用的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请指出第⑤段中划线的“当时”一词的言外之意。
科学技术是人类战胜一切困难、实现美好愿望的有力支撑和重要保障。根据本文内容,请说说科学技术在人类开发利用海洋中的重要作用。(写出3条即可)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3分)
大脑、智商与基因
林森
人类进化到现在的特征和相貌其实不仅仅是因为自身所拥有一些特殊的基因,同时也取决于人类丢失或自我删除了一些可能无用或制约自身发展的基因,而这些基因与大脑的容量和智商都有关系。
人与黑猩猩的亲缘关系最近,但是两者的形状却有较大不同。其中,人类产生意识和决定行为的大脑与黑猩猩的大脑有显著的差异。人的大脑重量约为1300~1500克,而黑猩猩的大脑重量只有约500克,人脑容量大约是黑猩猩大脑容量的3倍。
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吉尔?贝吉拉诺等人进行的一项研究,比较了人和黑猩猩及其他哺乳动物的遗传密码,发现了人与灵长类动物在大脑以及其他方面形状差异的奥秘。
研究人员在黑猩猩和其他哺乳动物中发现了510个基因片段,但是这些基因在人类中却不存在。而新发现的这些基因基本上都是调控基因,它们的功能是开启或闭合邻近的大量基因。然后,研究人员对这些人类缺失的基因进行分析,确定了它们是群集在一些特殊的基因周围。这些缺失的基因有什么功能呢?首先,研究人员确定了这些在人类身上缺失的基因可参与类固醇激素的信号调节;其次,还有一些缺失的基因可参与大脑的发育。
在这510个黑猩猩拥有但人类缺失的基因中,研究人员发现有一个基因是控制大脑发育的,就像一个闸门或开关,它如果存在,则位于一个抑癌基因GADD45G的旁边。但是,正是由于人类的这种基因缺失,才使得大脑的发育可以不受太多控制,所以大脑发育得更大,大脑的容量也增多,从而产生了更多的神经元,使人类的智能和意识有了飞跃的发展。
过去的研究也表明,人类所拥有的一些特殊基因促进了大脑的快速发育,从而使得大脑容积变大,人变得更为聪明。
2006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克鲁斯分校分子生物工程和科学研究中心负责人戴维?豪斯勒宣称,他的研究团队发现,数百万年前,人类祖先基因组中一个基因的进化速度比基因组其他部分快约70倍。这部分基因可能在人类大脑容积快速增长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或者说这个基因是使人类大脑体积快速增加的重要原因。这个基因就是HAR1。HAR1基因在妊娠后约7~19个星期形成,这一时期正是人类胚胎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
豪斯勒的研究小组在观察了人类与黑猩猩基因组49处最大的差异后发现,HAR1基因在一段相对短暂的时间内,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HAR1基因直到3亿年前才出现在哺乳动物和鸟类的祖先身上,无脊椎动物和鱼类都没有这一基因。
研究人员同时发现,黑猩猩和鸡在这个基因上只有两处核苷酸(DNA的基本成分)有差异,但黑猩猩和人在这一基因上有差异的核苷酸却多达18处。研究人员认为,这些差异应该在人类约500万年的进化历程中出现。正是这一基因的快速进化引发大脑皮质进化,使人类大脑发展出更复杂的功能,比如语言和对信息的处理。
人类祖先离开树林生活和开始直立行走时所面对的压力造成了这种速度惊人的基因进化。所以,如果要追寻人类大脑进化快的生物学原因,那么,某种基因如HAR1基因的快速发展和表达也是人大脑容量变得更多的重要原因。
(选自《百科知识》2011年第11期)
本文题目“大脑、智商与其因”,读罢全文,你发现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文章开头就提示了本文所要说明的主要内容,试简要概括。
“人的大脑重量约为1300~1500克,而黑猩猩的大脑重量只有约500克,人脑容量大约是黑猩猩大脑容量的3倍”这句话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这部分基因可能在人类大脑容积快速增长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或者说这个基因是使人类大脑体积快速增加的重要原因”中的“可能”能否删除?为什么?
把握文中有关信息,用“√”“×”判别下列说法的正误。
(1)人与黑猩猩两者的形状有较大不同其原因是人类的大脑与黑猩猩的大脑有显著的差异。(   )
(2)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吉尔?贝吉拉诺等研究人员发现人类缺失的基因能参与类固醇激素的信号调节和大脑的发育。(   )
(3)研究人员发现黑猩猩和鸡在HAR1基因上只有两处DNA基本成分有差异,而黑猩猩和人在这一基因上有差异的DNA基本成多达18处。(   )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