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在1934年6月8日的咨文中说:“根据我国宪法,联邦政府所以建立的目的之一是增进全民之福利,提供福利所依存的这种保障也就是我们的明确职责。”1935年美国“社会保障法”出台。该法的出台,本质上反映了
| A.美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 B.社会救济问题的基本解决 |
| C.“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 | D.国家干预经济的新特点 |
罗斯福称《全国工业复兴法》“是美国国会制定的最重要、最具深远意义的立法”,如将此立法置于新政内容示意图中,准确无误的位置是()
列宁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它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十月革命“用与西欧其它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的含义是()
| A.采用暴力革命的方式来夺取政权 |
| B.以社会主义的方式推进国家的现代化 |
| C.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
| D.利用商品、市场和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
2011年是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十周年。十年前,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相聚上海,共同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在世界外交舞台上成功开创了()
| A.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模式 |
| B.大小国家之间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
| C.发达国家加强经济合作的新模式 |
| D.大国之间加强军事安全的协作模式 |
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单位:元),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
| B.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
| C.我国已基本实现小康 |
| D.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刚起步 |
1961年,我国开放了集市贸易41437个,1962年为38666个,在大中城市也相继出现了一些农副产品的自由市场。下列各项中对这一举措解读正确的是()
| A.目的是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 |
| B.有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 |
| C.解决了市场机制的运作问题 |
| D.政府对经济政策进行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