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以后,科学家们观测到南极上空在春天到初夏时会有臭氧耗损,臭氧层变薄的情形,俗称臭氧洞。而北极上空的臭氧洞较不明显,这是因为南极地区冬天比北极地区寒冷所致。据此回答33~34题。南极发生臭氧洞的时间集中在
| A.3~6月 | B.6~9月 | C.9~12月 | D.12~3月 |
南北极地区气温不同,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下垫面 |
| B.海水温度 |
| C.行星风系的季节移动 |
| D.太阳辐射强度 |
东部季风区的同一性主要表现在()
| A.受夏季风影响 | B.位于地势第三阶梯 |
| C.位于湿润地区 | D.南北热量条件差异不大 |
关于我国自然地理要素分布规律叙述错误的是()
| A.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
| B.我国年平均气温分布呈现由南向北递减的规律 |
| C.我国年降水量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
| D.受地貌的影响,等温线在青藏高原向北弯曲 |
在下列地理事物的排列序中,反映我国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变化的规律是
| A.水田为主的农业—旱地为主的农业—灌溉农业 |
| B.水田为主的农业—灌溉农业—旱地为主的农业 |
| C.草原牧业——灌溉农业——高山牧业 |
| D.草原牧业——高山牧业——农区牧业 |
青藏高寒区的动物特性主要表现为
| A.耐湿性 | B.耐干热 | C.耐干旱 | D.耐高寒 |
能直观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环境要素是
| A.气候和地形 | B.植被和土壤 | C.水文和植被 | D.气候和土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