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相同原子数和价电子数的微粒之间互称等电子体,等电子体往往具有相似的空间构型,以下各组粒子不能互称为等电子体的是
A.CO和N2 | B.N2H4和C2H4 |
C.O3和SO2 | D.CO2和N2O |
向三份均为100mL2mol/LNaHCO3溶液中,分别加入0.2g冰醋酸、0.1gCa(OH)2、0.3gNaAlO2固体(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则溶液中CO32-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依次为()
A.减小、减小、增大 | B.减小、增大、增大 |
C.增大、减小、减小 | D.减小、减小、减小 |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加硫酸氢钾溶液至pH=7: Ba2++2OH-+2H++SO42-=BaSO4↓+2H2O |
B.氯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Cl2+2OH-=Cl-+ClO-+H2O |
C.用SO2还原含Cr2O72-的酸性废水:Cr2O72- + 3SO2 + 2H+ = 2Cr3+ + 3SO42-+ H2O |
D.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CO32-+2H+=CO2↑+H2O |
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下列分类合理的是()
①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H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
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③根据电解质在熔融状态下能否完全电离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④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元素分为金属和非金属
⑤根据反应的热效应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⑥根据分散剂的直径大小,分散系可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A.②⑤ | B.②③⑥ | C.①②④ | D.②③④⑤ |
氮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一种元素,氮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
(1)下图是1mol NO2气体和1mol CO反应生成CO2和NO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请写出NO2气体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2)已知: CO(g)+1/2 O2(g)= CO2(g) △H = -283 kJ/mol
N2(g)+ O2(g) ="" 2 NO(g)△H = +180 kJ/mol
则反应2 NO(g)+2 CO(g)N2(g) + 2 CO2(g) △H =kJ/mol。
(3)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 N2(g)+3H2(g)2NH3(g);△H<0,其平衡常数K与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
T/K |
298 |
398 |
498 |
平衡常数K |
4.1×106 |
K1 |
K2 |
①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
②试判断K1K2(填写“>”“=”或“<”)
③下列各项能说明该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填字母)
a.容器内N2、H2、NH3的浓度之比为1:3:2 b.v(H2)(逆) =)3v(N2)(正)
c.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d.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④若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N2、H2、NH3的浓度之比为1:3:2,再向容器中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3:2通入N2、H2、NH3,与原平衡相比,N2的物质的量浓度(填增大、不变或减小,下同),NH3的体积分数。
为测定放置已久的小苏打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⑴方案一: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置于坩埚中加热至恒重后,冷却,称取剩余固体质量,计算。实验中加热至恒重的目的是。
⑵方案二: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并回答以下问题。
①实验前先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液漏斗中应该装_____(盐酸或硫酸)。D装置的作用是。
②实验中除称量样品质量外,还需称___________装置前后质量的变化。
③根据此实验得到的数据,测定结果有误差。因为实验装置还存在一个明显缺陷,该缺陷是。
⑶方案三:称取一定量样品,置于小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向小烧杯中加入足量氯化钡溶液。过滤、洗涤,干燥沉淀,称量固体质量,计算:
①过滤操作中,除了烧杯外还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中判断沉淀是否完全的方法是 。
③如加入试剂改为氢氧化钡,已知称得样品9.5g,干燥的沉淀质量为19.7g,则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