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10分)
阳之居南之沛①,老聃②西游于秦,邀③于郊,至于梁而遇老子。老子中道仰天而叹曰:“始以汝为可教,今不可也。”阳之居不答。至舍④,进盥漱巾栉⑤,脱屦⑥户外,膝行而前曰:“向者弟子欲请夫子,夫子行不闲,是以不敢。今闲矣,请问其过。”老子曰:“而睢睢盱盱⑦,而谁与居?大白若辱⑧,盛德若不足。”阳之居蹴然变容曰:“敬闻命矣!”其往也,舍者迎将。其家公执席,妻执巾栉,舍者避席,炀⑨者避灶。其反也,舍者与之争席矣。
(选自《庄子•寓言》)
【注释】①〔沛〕与下文的“秦”“梁”均指古地名。②〔老聃(dān)〕老子,又称老聃、李耳,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③〔邀〕逢,遇到。④〔舍〕旅店。⑤〔盥(guàn)漱(shù)巾栉(zhì)〕各种盥洗用具。⑥〔屦〕鞋子。⑦〔睢huī睢盱(xū)盱〕睢,张目仰视的样子。盱,睁开眼睛向上看。⑧〔辱〕污浊。⑨〔炀(yáng)〕烘干,烤火。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至于梁而遇老子解释文中划线词语。
(1)向者弟子欲请夫子( ) (2)而谁与居( ) (3)妻执巾栉( )老子为什么“仰天而叹”阳之居不可受教?
阳之居接受了老子的批评吗?为什么这样说?
读了这篇短文给你带来什么启示?
唐太宗论弓矢
上①谓太子少师②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③,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④,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⑤,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①上:君主,这里指李世民。②太子少师:指教皇太子读书的官员。③弓工:造弓的工匠。④邪:不正。⑤更宿中书内省:轮流在中书内省值班休息。更,轮流。中书内省,属朝廷决策的机构。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朕少好弓矢 ( )(2)皆非良材 ( )
(3)其能遍知乎 ( )(4)数延见 ( )说出下列句子的大意。
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阅读这个语段,说说唐太宗因为什么而改变了施政方案?从选文中你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一位怎样的君主?(4分)
使 贪 刘基
客有短吴起于魏武侯者,曰:“吴起贪不可用也。”武侯疏吴起。公子成入见曰:“君奚为疏吴起也?”武侯曰:“人言起贪,寡人是以不乐焉。”公子成曰:“君过矣,夫起之能,天下之士莫先焉:惟其贪也,是以来事君,不然君岂能臣之哉?且君自以为与殷汤、周武王孰贤?务光、伯夷天下之不贪者也,汤不能臣务光,武王不能臣伯夷,今有不贪如二人者,其肯为君臣乎?今君之国,东距齐,南距楚,北距韩、赵,西有虎狼之秦,君独以四战之地处其中,而彼五国顿兵坐视,不敢窥魏者何哉?以魏国有吴起以为将也。周《诗》有之曰‘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吴起是也。君若念社稷,惟起所愿好而予之,使起足其俗而无他求,坐威魏国之师,所失甚小,所得甚大。乃欲使之饭粝茹蔬被短褐步走以供使令,起必去之。起去,而天下之如起者,却行不入大粱,君之国空了。臣窃为君忧之。”武侯曰:“善。”复进吴起。
注:大梁:战国时期魏国都城。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武侯疏吴起 ()(2)天下之士莫先焉()
(3)不然君岂能臣之哉()(4)客有短吴起于魏武侯者()翻译下列句子。
且君自以为与殷汤、周武王孰贤?请概括公子成劝说魏武侯启用吴起的理由。
阅读《鱼我所欲也》,完成后面小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患:(2)乡:(3)蹴
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请分别用成语回答出作者在文中赞扬及批评的是怎样的人?
阅读下面的文言选段。
然吾未见业果①精而终不得食者也,农果力耕,虽有饥馑②,必有丰年;商果积货,虽有雍滞③,必有通时;士④果能精其业,安见其终不得科名⑤哉?即终不得科名,又岂无他途可以求食者哉?然则特⑥患业之不精耳。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谚曰:“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节选自《曾国藩家书》劝学篇)
【注】①果:果真。“农果力耕”中的“果”译为“如果”。②饥馑:饥荒。③雍滞:这里指货物积压。④士:指读书人。⑤科名:通过科举考试而获取功名。⑥特:只。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业果精而终不得食者()②患业之不精耳()
③又岂无他途可以求食者哉()④不专之咎也()
⑵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然则特患业之不精耳
A.于厅事之东北角(《口技》) | B.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
C.何陋之有(《陋室铭》 | D.非天质之卑(《送东阳马生序》 |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然则特患业之不精耳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士果能精其业,安见其终不得科名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自身学习实际,谈谈你阅读本文后有何感悟?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书谢御史
吴敏树【清】
谢御史者,吾楚湘乡谢芗泉先生也。当乾隆末,①宰相和珅用事,权焰张。有宠奴常乘和车以出,人避之,莫敢诘。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曵下奴,笞之。奴曰:“敢笞我!我乘我主车,汝敢笞我!”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曰:“②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九衢中,人聚观,欢呼曰:“此真好御史矣!”和珅恨之,假他事削其籍以归。先生文章名一时,③喜山水,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屐迎。饮酒赋诗,名益高,天下之人,皆传称“烧车御史”。和珅诛,复官部郎以卒。
【注】九衢(qú):四通八达的道路。筇(qiǒng):竹杖。屐:登山用的鞋。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莫敢诘②先生文章名一时
③汝敢笞我!④假他事削其籍以归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宰相和珅用事,权焰张。
②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
③喜山水,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屐迎。.这段文字主要记叙了什么事?表现谢御史的什么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