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唐太宗论弓矢
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①上:君主,这里指李世民。②太子少师:指教皇太子读书的官员。③弓工:造弓的工匠。④邪:不正。⑤更宿中书内省:轮流在中书内省值班休息。更,轮流。中书内省,属朝廷决策的机构。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朕少弓矢   (           )     (2)非良材   (            )
(3)能遍知乎   (           )     (4)延见     (            )
说出下列句子的大意。
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
阅读这个语段,说说唐太宗因为什么而改变了施政方案?从选文中你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一位怎样的君主?(4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从香山俯石磴行柳路,不里许,碧云在焉。刹后有泉,从山根石罅中出,喷吐冰雪,幽韵涵澹.有老树,中空火出,导泉于寺,周于廓下,激聒石渠,下见文砾金沙。引入殿前为池,界以石梁,下深丈许,了若径寸。朱鱼万尾,匝池红酣,烁人目睛,日射清流,写影潭底,清慧可怜.或投饼于左,群赴于左,右亦如之,咀呷有声。然其跳达刺泼,游戏水上者,皆数寸鱼,其长尺许者,潜泳潭下,见食不赴,安闲宁寂,毋乃静燥关其老少耶?

(节选自 袁中道《西山十记》之《记四》)

【注释】①碧云:碧云寺,在北京西山。②罅:裂缝。③涵澹:水波激荡的样子,④有老树,中空火出:泉水从一棵空心老树中如喷火般激溅而出,⑤激聒石渠:在石渠中激荡起哗啦啦的水声,⑥匝池红酣;满池的鱼欢快地游动。⑦清慧可怜:样子清秀灵动惹人喜爱。⑧跳达:同“佻达”,此处指鱼儿欢快游动的样子,⑨剌泼:鱼击水声,⑩毋乃:表揣测,相当于“恐怕”“只怕”。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心乐之  ②不可久居  ③不里许  

(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其长尺许者

②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B.①乃记之而去

②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C.①投饼于左

②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D.①以其境过清

②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然其跳达刺泼游戏水上者,皆数寸鱼。

(4)下列六个句子分成为四组,全部属于间接写水清澈的一组是。  

①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②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③激聒石渠,下见文砾金沙。

④写影潭底,清慧可怜

⑤下深丈许,了若径寸。

⑥从山根石罅中出,喷吐冰雪

A.①②⑥B.②③④C.③⑤⑥D.①④③

(5)【甲】【乙】两文两文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文后题。

浣溪沙

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注释】①缲车:即缫丝车,抽茧出丝的器械。②牛衣:蓑衣之类的用具。这里指用穿牛衣的人。

有人评价《浣溪沙》“全词有景有人,有声有色,乡土气息浓郁”,请结合具体赏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惟荀罃之拔逼阳,气已竭而复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之不能遽下,而蓄养锐气,先备外援,以待内之自毙。此善于用气者也

(节选自曾国藩《挺经》)

【注释】①荀罃(yīng):春秋时晋国大将。②拔:攻克,攻取。③逼阳:姓,古夷族一支。④遽:迅速。

(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公将驰之  

②彼竭我盈  

③皆初气过锐  

④渐就衰竭之故  

(2)翻译句子。

①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②此善于用气者也。

(3)对文本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两个“未可”,两个“可矣”前后映衬,表现了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

B.【甲】文“将鼓”“将驰”说明鲁庄公是军事上无知的昏君。

C.【乙】文“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引出下文作者对“气”的思考。

D.【甲】文用对话的方式说出观点,【乙】文则用举例和对比的方式证明观点。

(4)在对战争取胜原因的认识上,【甲】【乙】两文有何不同?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街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己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嘉祜二年,李侯以镇东军留后出守庐州,因游金陵,登蒋山,饮其水。既又登浮槎,至其山,上有石池,涓涓可爱,盖羽①所谓乳泉、石池漫流者也。饮之而甘,乃考图记,问于故老,得其事迹,因以其水遗余于京师。余报之曰:李侯可谓贤矣。

夫穷天下之物无不得其欲者,富贵者之乐也。至于荫长松,籍丰草,听山流之潺湲,饮石泉之滴沥,此山林者之乐也。而山林之士视天下之乐,不动其心。或有欲于心,顾力不可得而止者,乃能退而获乐于斯。彼富贵者之能致物矣,而其不可兼者,惟山林之乐尔。惟富贵者而不可得兼,然后贫贱之士有以自足而高世。其不能两得,亦其理与势之然欤。今李侯生长富贵,厌于耳目,又知山林之乐,至于攀缘上下,幽隐穷绝,人所不及者皆能得之,其兼取于物者可谓多矣。

(节选自欧阳修《浮槎山水记》)

【注】①羽:指陆羽,唐代著名的茶学专家。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觥筹交错

觥:

  

②树林阴翳

翳:

  

③因以其水遗余于京师

遗:

  

④荫长松,藉丰草

藉: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杂然而前陈者

登轼而望之

B、颓然乎其间者

安陵君其许寡人

C、李侯以镇东军留后出守庐州

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

D、彼富贵者之能致物矣

吾妻之美我者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②而山林之士视天下之乐,不一动其心。

(4)填空

甲、乙两文都在写“乐”,甲文主要侧重于写滁人的  与作者的  ,乙文主要侧重于写李侯的  

(5)乙文中作者写“富贵者之乐”的用意是什么?请很据选文内容溉括回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孔子谓伯鱼 曰:"鲤乎,吾闻可以与人终日不倦者,其惟学焉。其容体不足观也,其勇力不足惮也,其先祖不足称也,其族姓不足道也。终而有大名,以显闻四方流声后裔者岂非学者之效也?故君子不可以不学,其容不可以不饰。夫远而有光者,饰也;近而愈明者,学也。譬之汙池 ,水潦 注焉,雚苇生焉。虽或以观之,孰知其源乎?"

(选自《孔子家语》,有删改)

【注】①伯鱼:孔子的儿子,名鯉,字伯鱼。②汙(wù)池:水池。③水潦:雨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蒙 以军中多务

辞:推托

B.孤岂欲卿 经为博士邪

治:研究

C.但当涉猎, 往事耳

见:了解

D.及鲁肃 寻阳

过:拜访

(2)下列句子中,加点"焉"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水潦注

A.

复到舅家问

B.

置土石

C.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

D.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甲文选自《资治通鉴》,这是一部纪传体史书,是由司马光主持编写的。

B.

古人都可以自称"孤",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可以亲密地称"卿"。

C.

孙权严厉批评吕蒙不爱学习,并现身说法,使吕蒙认识到读书的必要性。

D.

孔子认为:打扮外表让人容貌光彩,学习让人更有智慧,二者道理很相似。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以显闻四方流声后裔者岂非学者之效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