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从香山俯石磴行柳路,不里许,碧云①在焉。刹后有泉,从山根石罅②中出,喷吐冰雪,幽韵涵澹③.有老树④,中空火出,导泉于寺,周于廓下,激聒石渠⑤,下见文砾金沙。引入殿前为池,界以石梁,下深丈许,了若径寸。朱鱼万尾,匝池红酣⑥,烁人目睛,日射清流,写影潭底,清慧可怜⑦.或投饼于左,群赴于左,右亦如之,咀呷有声。然其跳达⑧刺泼⑨,游戏水上者,皆数寸鱼,其长尺许者,潜泳潭下,见食不赴,安闲宁寂,毋乃⑩静燥关其老少耶?
(节选自 袁中道《西山十记》之《记四》)
【注释】①碧云:碧云寺,在北京西山。②罅:裂缝。③涵澹:水波激荡的样子,④有老树,中空火出:泉水从一棵空心老树中如喷火般激溅而出,⑤激聒石渠:在石渠中激荡起哗啦啦的水声,⑥匝池红酣;满池的鱼欢快地游动。⑦清慧可怜:样子清秀灵动惹人喜爱。⑧跳达:同“佻达”,此处指鱼儿欢快游动的样子,⑨剌泼:鱼击水声,⑩毋乃:表揣测,相当于“恐怕”“只怕”。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心乐之 ②不可久居 ③不里许
(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其长尺许者 |
②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
B.①乃记之而去 |
②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
C.①投饼于左 |
②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
D.①以其境过清 |
②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然其跳达刺泼游戏水上者,皆数寸鱼。
(4)下列六个句子分成为四组,全部属于间接写水清澈的一组是。
①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②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③激聒石渠,下见文砾金沙。
④写影潭底,清慧可怜
⑤下深丈许,了若径寸。
⑥从山根石罅中出,喷吐冰雪
A.①②⑥B.②③④C.③⑤⑥D.①④③
(5)【甲】【乙】两文两文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课内文言文阅读能力考查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选自《桃花源记》 )解释加点词语。
(1)便要还家()(2)无论魏晋()翻译句子。
⑴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⑵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大道之行也》设想了一幅“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图景,展现了人们的美好生活状态,《桃花源记》中哪个句子也集中展现人们这种生活状态?这种生活状态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理想和愿望?
初,晖①同县张堪素有名称②,尝于太学③见晖,甚重之,接以友道,乃把晖臂曰:"欲以妻子托朱生。"晖以堪先达④,举手未敢对,自后不复相见。堪卒,晖闻其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⑤之。晖少子怪而问曰:"大人不与堪为友,平生未曾相闻,子孙窃怪之。"晖曰:"堪尝有知己之言,吾以信于心也。"
(节选自《后汉书》)
【注释】①晖:朱晖,与张堪同为东汉人。②名称:名声,名望。③大学:汉朝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④先达:指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⑤赈赡:救济,周济。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1)晖同县张堪素有名称()
(2)举手未敢对()
(3)子孙窃怪之()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晖闻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之。结合文中朱晖的言行说说他是个怎样的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学科王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必先苦其心志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
B.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 |
C.舜发于畎亩之中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D.人恒过然后能改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分)
译文: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分)
译文: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讲了两个问题:如何造就人才;如何治理国家。 |
B.文章开头先用六位名君贤臣的事例来引出论题。 |
C.第二段先反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从正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 |
D.文中画线句子的朗读节奏是正确的。 |
①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②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③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成语的意思
(1)怡然自得:
(2)庞然大物:选文中有许多表示“看”的动作的词语。请把有关语句抄写在下面,并在表示“看”的词语下加点。(不少于2例,2分)
(1)(2)选文描述了童年时期的哪些趣事?作者笔下的种种事物为什么能写得如此真实生动,富有生活情趣?
答:(1)趣事:
(2)原因:你的童年时期有哪些趣事?在这些趣事中,你有何感受?
答:(1)趣事:
(2)感受: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20—24题。
黄生借书说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读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2)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3)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4)子不闻藏书者乎?()(5)姑俟异日观云尔()选出下列各组中词义相同的一项()
A.之:天子之书非夫人之物 |
B.时:时蒙卷轴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 |
C.然:然天子读书者有几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
D.为:非读书为然若业为吾所有 |
E、与:往借,不与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没有变化的一项是()
A.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 B.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 |
C.子孙弃者无论焉 | D.若业为吾所有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例句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若业为吾所有
A.非独书为然 | B.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
C.为一说,使与书俱 | D.而身为宋国笑 |
请把文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