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孔子谓伯鱼 ①曰:"鲤乎,吾闻可以与人终日不倦者,其惟学焉。其容体不足观也,其勇力不足惮也,其先祖不足称也,其族姓不足道也。终而有大名,以显闻四方流声后裔者岂非学者之效也?故君子不可以不学,其容不可以不饰。夫远而有光者,饰也;近而愈明者,学也。譬之汙池 ②,水潦 ③注焉,雚苇生焉。虽或以观之,孰知其源乎?"
(选自《孔子家语》,有删改)
【注】①伯鱼:孔子的儿子,名鯉,字伯鱼。②汙(wù)池:水池。③水潦:雨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蒙 辞以军中多务 |
辞:推托 |
B.孤岂欲卿 治经为博士邪 |
治:研究 |
C.但当涉猎, 见往事耳 |
见:了解 |
D.及鲁肃 过寻阳 |
过:拜访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焉"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水潦注 焉
A. |
复到舅家问 焉 |
B. |
且 焉置土石 |
C. |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 焉 |
D.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焉 |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甲文选自《资治通鉴》,这是一部纪传体史书,是由司马光主持编写的。 |
B. |
古人都可以自称"孤",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可以亲密地称"卿"。 |
C. |
孙权严厉批评吕蒙不爱学习,并现身说法,使吕蒙认识到读书的必要性。 |
D. |
孔子认为:打扮外表让人容貌光彩,学习让人更有智慧,二者道理很相似。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以显闻四方流声后裔者岂非学者之效也?
(二)
(甲)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溯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呜三声泪沾裳。”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亻叔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不见曦月(xī) | B.素湍绿潭(tuān) |
C.其岸势犬牙差互(chā) | D.怡然不动(yí) |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①略无阙处 ②良多趣味 ③俶而远逝 ④斗折蛇行 、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甲段中描写春冬之水的句子是:
乙段中对潭中鱼作了细致的描写,其作用是衬托潭水 的特点。乙段中体现溪流曲折这一特点的句子是:
(一)阅读下面课内语段,完成9—15题。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
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
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得意思。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______
(2)闻寡人之耳者。闻:__________.下面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 |
B.群臣进谏臣之妻私臣 |
C.乃下令令初下 |
D.门庭若市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
.下面句子中的“之”跟“闻寡人之耳者”中的“之”意义完全相同的是()
A.吾妻之美我者。 |
B.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
C.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
D.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
.下列句子中的“者”跟“上书谏寡人者”中的“者”意义完全相同的是()
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
B.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
C.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
D.虽欲言,无可进者。 |
.翻译下面的句子。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向人们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
(二)文言文阅读
①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
②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篷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③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④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⑤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⑥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请备述之 备:
②及花之既谢 谢:
③与翠叶并擎 擎:
④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芬: .下列每组中划线词的意义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2分)
A.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及其茎叶既生 |
B.只在花开之数日 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 |
C.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 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
D.乃复蒂下生蓬 乃摘而藏之 |
.翻译下列句子。
①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②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作者是从哪些方面介绍芙蕖的?表现了它的什么特点?
.第②段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好处?
.“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写出了芙蕖的什么特点?
.联系实际,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受。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2题。
王文度、范荣期俱为简文①所要,范年大而位小,王年小而位大,将前,更相推在前,久之,王遂在范后。王因谓曰:"簸之扬之,糠秕在前②。"范曰:"淘之汰之③,沙砾在后。"
【注释】①简文:指简文帝。②簸之扬之,糠秕在前:簸扬谷子,糠秕浮在前面。王文度以此嘲笑范荣期。③淘之汰之:淘洗杂质。
1. |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将前,更相推在前,久之,王遂在范后。 |
2. |
.读完短文后,你在人际交往方面获得了什么启示? |
(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8~11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辱于奴
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下列句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不以千里称也②不能称前时之闻 |
B.①一食或尽粟一石②或王命急宣 |
C.①才美不外见![]() |
D.①执策而临之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下列句中划线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骈死于槽枥之间②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B.①马之千里者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C.①策之不以其道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D.①鸣之而不能通其意②其马得胡骏马而归 |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如果你也像韩愈一样怀才不遇,得不到赏识,除了写文章抒发自己的愤懑之情外,还有哪些更好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