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13分)
祈祷生活之根更深
菲利普•加利
小时候,隔壁有个老邻居,吉布斯医生。他看起来一点儿也不像医生的样子。每次看到他的时候,他都穿着粗斜纹棉布的工作裤,戴一顶草帽,草帽的前沿是一副绿色的塑料太阳镜。吉布斯医生总是笑,笑容与他的草帽很般配——满是褶子、饱经风霜。我们在他的院子里玩,他从来都不会对我们大喊大叫。我记得他是个非常善良的人,似乎他周围的环境还根本培养不出这样善良的人来。
吉布斯医生不治病救人的时候就种树。他的家占地10英亩,他一生的目标就是把这块地变成森林。
善良的吉布斯医生对种植有他一套独特而有意思的理论。他深信“没有痛苦,就没有获得”。他从不给他的树浇水,公然违抗传统常识。有一次,我问他为什么,他说给植物浇水会宠坏了它们,它们的后代只会越来越虚弱,所以你应该让它们周围的环境变得艰难一些,那些过于柔弱的树苗要趁早锄掉。
他继续解释,说浇水只会让植物的根变浅,不浇水的树的根都会向深处生长,自己寻找地底深处的水分。
所以吉布斯医生从不给他的树浇水。我记得他种过一棵橡树,不但从不像其他人那样每天清晨给它浇水,还总是拿一张卷起来的报纸去打它:“噼”“啪”“乒”!我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说他这样是为了吸引树的注意。
我离开家去读书。几年后,吉布斯医生去世了。现在我还时不时地会经过他的房子,看看他25年前种下的树。这些树,现在跟花岗岩一般强壮坚硬、硕大无比、郁郁葱葱。
几年前,我也种了一些树。整个夏天我都殷勤地给它们浇水,为它们祈祷。可是两年的娇生惯养让它们更加弱不禁风了。每次冷风袭来,它们就会颤抖摇摆不止,一副娇宝宝的模样。
反倒是吉布斯医生的那些在困境和匮乏中长大的树,获得了舒适和安逸不能赋予的滋养。
每晚我上床睡觉前,都会去看看我的两个儿子。我站在他们身旁,看着他们小小的身子吸入生命,又呼出生命。我经常为他们祈祷,祈祷他们的一生将一帆风顺。“主,请免去他们的艰难和困苦吧。”可是,最近我意识到,我该改改为他们祈祷的内容了。我意识到我的孩子终归是要遭遇困难的,我以前的祈祷真是过于天真了:因为无论在哪儿,都会有冷风袭来。
于是我改变了每晚睡前的祈祷词。因为,生活本是艰难的,不管我们愿不愿意。现在,我祈祷儿子的根能往深处蔓延,这样他们才能从隐蔽之处获取力量。
我们祈祷过太多舒适和安逸,可是这样的祈祷少有如愿。我们倒不如祈祷我们的根能往纵深处伸展,这样,冷风吹、大雨淋,我们也不会散碎成一片片。
(选自散文集《想起那一年的湖》)
填写下面表格,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人 物
事 情
方 法
结 果
人生启示
吉布斯
种 树
 
种出强壮坚硬硕大葱郁的树
 

 
浇水
 

文章开头写吉布斯貌不惊人,与后文没有联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吉布斯医生是一个了不起的医生,那么他的了不起主要是什么?
文章中写到“我”常为两个儿子祈祷,祈祷他们一生一帆风顺,后来意识到要更改祈祷内容。请你写出后来祈祷的话语。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小题
未婚妻(法) 奥杜
度过了几天假期之后,我要回巴黎了。
当我走进车站,火车已挤满了旅客。我发现靠近车门坐着的旅客旁边,有一个空座位,但上面放着两个大篮子,里面的鸡和鸭子把头伸在篮子外面。
我犹豫了好一会儿之后,决定走进车厢。我说,很对不起了,让我来把篮子移开。可是一位穿着工作服的农民对我说:“小姐,请等一等,我就来把它们从这里拿开。”当我把放在农民膝上的水果篮子提在手中时,他轻轻地把两篮家禽塞在凳子下面。
我坐下以后,坐在我对面的旅客问农民是否他把家禽带到市场上去卖。农民回答说:“先生,不是的。后天,我的儿子就要结婚,我把鸡鸭带来送给儿子。”
他脸上显出幸福愉快的神情。他看了看周围的人,仿佛要向所有的人们表达他自己的快乐。另外的旅客都留心倾听,他们似乎听了之后感到很高兴。只有一个老媪是例外,她占了两人的座位,枕着三个枕头,正在叱骂拥塞在车厢中的农民。
火车开动了。刚才说话的旅客开始阅读报纸。这时农民对他说:“我的儿子在巴黎,他是一家商店的职员,将和一位小姐结婚,她也是一家商店的职员。”
这个旅客把已经打开的报纸放在膝上,问道:“未婚妻美丽吗?”
农民说:“不知道,我还没有见过她。”
这个旅客有些惊讶,又说:“真的吗?假如她长得丑,使你不喜欢,将怎样办?”
农民回答:“这种事情可能发生,但我相信,她会使我们喜欢,因为我们的儿子很爱我们,他不会娶一个难看的妻子。”
农民的妻子又补上一句:“再说,既然她使我们的儿子腓力普喜欢,她也会使我们喜欢的。”
农民的妻子转过身来向着我,我看到她一双柔和的眼睛中充满着微笑。
她想知道我是否也去巴黎,当我回答说也是去巴黎时,这个旅客就开玩笑了。他说:“我打赌:这位小姐就是未婚妻,她是来迎接她的公公婆婆而没有介绍自己使他们认识。”
所有的眼睛都向我注视,我羞得面红耳赤,这时农民夫妇同声说:“唉!真是这样的话,我们将非常高兴。”
我向他们说明这完全是误会。可是这个旅客提醒他们,说我曾沿着火车走过两次,好像我是尽力找认什么人;又说我在登上车厢前是多么犹豫迟疑。
所有的人都笑起来,我在困窘中解释说,这个座位是我能够找到的唯一的座位。
农民的妻子说:“这没有什么关系,你使我非常喜欢。假使我们的媳妇能像你那样,我将多么高兴。”
农民接着说:“是啊,我们的媳妇最好能像你。”
这个旅客对于他自己的这番笑话感到得意,他带着开玩笑的样子看了我一眼后,对农民夫妇说:
“你们相信我没有弄错。当你们到达巴黎时,你们的儿子会对你们说:‘这位就是我的未婚妻。’”
他说完后,放声大笑一阵,便往凳子里边一坐,开始专心读他的报纸了。
过了一会儿,农民的妻子完全转身向着我;她在她带来的篮子底层找寻一会儿,便拿出一块煎饼。她一面请我吃煎饼,一面对我说,这煎饼是她今天早晨亲手做的。
我不知怎样辞谢才好,只得采用夸大的方法,把伤风说成发烧,她才把这块煎饼放进篮子的底层。
接着,她又请我吃一串葡萄,我不得不接受了。
当火车在一个站停下时,我很难阻止农民下车为我购买一杯热的饮料。
我看到这一对好人一心只想着他们儿子所选中的未婚妻时,自己因不是他们的媳妇而感到遗憾。他们的爱情使自己觉得多么温暖。我是孤女,从未见过父母的慈容;而和我一起生活的人,谁都对我漠不关心。
我惊异地看到他们的眼光时时注视在我身上,好像他们是在爱抚我那样。
到达巴黎时,我帮助他们把篮子从车上搬下来,并领他们向出口处走去。
我看到一个身材高高的青年向他们扑过来,用双臂抱着他们时,我就稍稍离开他们远一些。他热情地吻着他父亲,又吻着他母亲。
他们在前面走着,我在后面跟着。
他像他父亲,一双眼睛鲜明快乐,笑声爽快而响亮。
外面,天几乎全黑了。我撑起大衣的领子。我落在他们后面,稍离开他们几步路。这时,他们的儿子去雇一辆车子。
农民爱抚着一只美丽的花母鸡的头时,对他妻子说:“假如我早知道她不是我们的媳妇,那么我早就把这只花母鸡送给她了。”
是啊!假如我早知道……”
农民的妻子向着已走出车站的长长人群做手势,眼睛望着远处说:“她已随着人群走了。”
正在这时,他们的儿子已雇到一辆车子回来了。他看起来长得身强力壮,性情温和,我想他的未婚妻一定是很幸福的。
他们的车子消失在黑暗中,于是我沿着每一条街道慢吞吞地走去。孤零零的我不由自主地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我已二十岁了,还没有一个人来向我谈过爱情。
“看报纸的旅客”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作品运用了对比手法,请列举人物对比的两个例子,并谈谈其艺术效果。

文中两处画横线的文字对农民夫妇的描写,表现了他们怎样的性格特点?后一处文字对深化作品主题有何意义?

综观全文,作品表现了“我”这个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小题。
将自己切成一颗钻石
孙君飞
①传统的钻石工艺一般只能将一颗钻石切到57面,后来只有少数的工艺大师能够突破这个数字。他们不但技艺超群,而且浑身是胆,否则是没有勇气将一颗钻石推到美的巅峰的。
②玉不琢,不成器。对于人生,我们理应抱着不断雕刻自我的态度,最终才能成材、成功。
③拥有青春的人更应该视自己为一颗等待完美切出的钻石,因为年轻人胆气最足,站在人生的开端,前方又呈现出诸多可能。如果仅仅做到一种可能,是对生命的很大浪费。青春绝不是一个削足适履、固步自封的过程,而是一个不断打破模子、百变新生的过程。一根木头也许雕刻一刀就承受不了了,而一块璞玉就需要雕刻更多刀,才能够呈现出一个完整的层面。对于一颗钻石来讲,即便切上许多刀,也是远远不够的。57刀似乎够了,但恰恰有人切出了80多刀,于是一个惊世传奇诞生了,正在人们啧啧赞叹时,又有一个人切出了100多刀,这难道不是更大的奇迹吗?所以,如果你是一颗钻石、就不能将自己当作一块璞玉,更不能当作一根木头,而要根据自己的特质、不断地发现自己、成长自己、收获自己、这才是对人生真正负责的态度、才算没有辜负了大好青春。
④退一步来讲、即便我们永远做不了一颗钻石,如同我们也许永运做不了达 · 芬奇式的完美天才,也并不妨碍我们将一件事情、一项工作、一份事业做成一颗钻石。台湾年轻演员桂纶镁就是这样经营着自己的演艺事业,通过自我较劲、自我拧巴、自我叫板,终于让她的事业呈现出不同的切面,赢得了特立独行不同质的赞誉。有人评论她是《不能说的秘密》里的氧气美女,也是《线人)里的黑帮阿嫂,是《女人不坏》里的朋克女郎,也是《全球热恋》里的神经质女生……她一直在颠覆自己、挑战自己,当我们渐渐淡忘了她最初的模样时,她又挟着《肩上蝶》强势回归清纯校园风。
⑤我们不妨将桂纶镁看作青春奋斗者的一个榜样,她不但勇敢地打破了传统演艺路线的桎梏,而且成功地呈现了崭新的青春风采,告诉我们哪怕只做一件事情,只要敢于不断切割它、创造它,同样会带来更多可能、更多精彩。用桂纶镁自己的话来说:“我总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个璀璨的切面没有展示出来,我一直知道,自己身体里还有很多东西没有呈现出来,光是去想,下一个桂纶镁会是什么样子,这已经是一件很美妙的事了。这就是我不停挑战,跟自己较劲的原因,我不想错过每一个切面的精彩。”这番话很好地诠释了钻石切割者应该具有的宝贵品质。只有如此,做事、做人才会有做成钻石的希望。
⑥法国作家码格丽特·尤瑟纳尔说:“我永远也不会被战胜,我只会由于屡屡战胜而被战胜。”这正是在告诉我们如何将自己切成一颗钻石的奥秘,也是在激励我们:下一个自己,一定会更加光彩夺目! (选自《青年博览》,有删改)
第③节作者为什么将木头、璞玉和钻石放在一起来谈论?(3分)

结合语境,指出下面句子中的“钻石”各有什么含义。(4分)
退一步来讲,即便我们永远做不了一颗钻石(1),如同我们也许永远做不了达·芬奇式的完美天才,也并不妨碍我们将一件事情、一项工作、一份事业做成一颗钻石(2)。

从第⑤节桂纶镁的那番话中,可以看出钻石切割者具有什么宝贵品质?(3分)

法国作家玛格丽特·尤瑟纳尔说:“我永远也不会被战胜,我只会由于屡屡战胜而被战胜,”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我们的被窝里有多少螨虫
①心情不好?独自蒙着被子睡大觉?呵呵,你是不可能独自睡大觉的!
②我们的被窝里总有不计其数的螨虫,它们不仅把我们身上脱落的皮屑作为大餐来享用,有时还会给我们的健康带来不小的麻烦。所以,你要想独自睡觉是不太可能的。
③螨虫和蜘蛛是“同门兄弟”,都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不过螨虫的个头比蜘蛛可小多了,一般只有0.1~0.5毫米长,肉眼很难发现。把螨虫放在显微镜底下,我们可以看到它们的身体是半透明的,有8条长满绒毛的腿。
。已经发现的螨虫有3万多种,其中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有十多种,最常见的有粉螨、蠕螨、疥螨、尘螨等。粉螨主要在人的食品中繁殖;蠕螨主要寄生在人的毛囊和皮脂腺中,是导致酒糟鼻、脱发的元凶;疥螨主要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的皮肤表层,极易导致人体皮肤过敏和瘙痒;尘螨对我们的影响最大,它们分布在毛毯、被褥、床垫、枕芯、空调、地毯、沙发等缝隙处,是我们最容易接触到的螨虫。
⑤尘螨不咬人,偶尔会进入人的肺中引起肺螨症。它们的主要危害是由排泄物、蜕皮、尸壳形成的微粒引起的。这些微粒飞扬于室内空气中,被过敏体质者吸入,就会引发哮喘、过敏性鼻炎等症状。据联合国卫生组织的调查,70%的哮喘是由尘螨引起的。
⑥那我们的被窝里究竟有多少尘螨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北京世纪坛医院的专家曾经对两户居民家的被褥进行过测定。不测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有户人家三个多月没洗被子,一条被子上差不多住了100万只螨虫!而另外一家人坚持每星期洗一次被子,螨虫就少了许多,不过一条被子上仍然有大约10万只螨虫。
⑦怎样才能清除被褥里的螨虫?除了定时清洗床单、被套,经常晒被子和褥子是最好的办法,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可将螨虫杀死。另外,晒被褥的时候千万不要拍打表面!一旦拍打,尘螨的排泄物和尸壳就会随着粉尘飞扬出来,进入你的呼吸道,引发感染和过敏。正确的方法是在收被褥的时候戴上口罩,用刷子将被褥缝仔细地刷一下,去除螨虫和各种微粒。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螨虫属节肢动物门蛛形纲,有8条长满绒毛的腿。
B.所有螨虫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C.尘螨的主要危害是由它们的排泄物、蜕皮、尸壳形成的微粒引起的。
D.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杀死螨虫。

用“虽然……却(但)……”的句式在第④段段首加一句话,使上下文衔接自然。

第⑥段中“10万”和“100万”两个数字有什么作用?

请运用本文知识,对下面案例中的王奶奶说几句话。
[案例回放]隔壁三岁的小弟弟一直跟着王奶奶。一天,王奶奶晒完被子,用一跟木棍敲打着棉被,跟在身后的小弟弟便开始不停地咳嗽。

花边饺里的母爱(有删改)
①小时候,包饺子是我家的一桩大事。那时候,家里生活拮据,吃饺子当然只能等到过年过节。平常的日子,破天荒包上一顿饺子,自然就成了全家的节日。
②一般,妈妈总要包两种馅的饺子,一种肉一种素。这时候,圆圆的盖帘上分两头码上不同馅的饺子,像是两军对弈,隔着楚河汉界。我和弟弟常捣乱,把饺子弄混,但妈妈不生气,用手指捅捅我和弟弟的脑瓜儿说:“来,妈教你们包花边饺!”我和弟弟好奇地看,妈妈将包了的饺子沿儿用手轻轻一捏,捏出一圈穗状的花边,煞是好看,像小姑娘头上戴了一圈花环。我们却不知道妈妈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儿,她把肉馅的饺子都捏上花边,让我和弟弟连吃惊带玩地吞进肚时,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③那些艰苦的岁月,妈妈的花边饺,给了我们难忘的记忆。但是,这些记忆,都是长到自己做了父亲的时候,才开始清晰起来,仿佛一直沉睡着,必须我们用经历的代价才可以把它唤醒。
④自从我能写几本书之后,家里经济状况好转,饺子不再是什么圣餐。我想起码不能让妈妈在吃这方面再受委屈了。我曾拉妈妈到外面的餐馆开开洋荤,她连连摇头:“妈老了,腿脚不利索了,懒得下楼啦!”我曾在菜市场买来新鲜的鱼肉或时令蔬菜,回到家里自己做,妈妈并不那么爱吃,只是尝几口便放下筷子。我便笑妈妈:“您呀,真是享不了福!”
⑤后来,我明白了,尽管世上食品名目繁多,人的胃口花样翻新,妈妈雷打不动只爱吃饺子。那是她老人家几十年一贯制历久常新的最佳食谱。我知道惟一的方法是常包饺子。
⑥那一年大年初二,全家又包饺子。我要给妈妈一个意外的惊喜,因为这一天是她老人家的生日。我包了一个带糖馅的饺子,放进盖帘一圈圈饺子之中,然后对妈妈说:“今儿您要吃着这个带糖馅的饺子,您一准儿是大吉大利!”
⑦妈妈连连摇头笑着说:“这么一大堆饺子,我哪儿那么巧能有福气吃到?”说着,她亲自把饺子下进锅里。饺子如一尾尾小银鱼在翻滚的水花中上下翻腾,充满生趣。望着妈妈昏花的老眼,我看出来她是想吃到那个糖饺子呢!
⑧热腾腾的饺子盛上盘,端上桌,我往妈妈的碟中先拨上三个饺子。第二个饺子妈妈就咬着了糖馅,惊喜地叫了起来:“哟!我真的吃到了!”我说:“要不怎么说您有福气呢?”妈妈的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⑨其实,妈妈的眼睛实在是太昏花了。她不知道我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用糖馅包了一个有记号的花边饺,那曾是她老人家教我包过的花边饺。花边饺里浸满浓浓的母爱,如今,我谨以花边饺讨得年迈母亲的快乐和开心。
简要概述本文主要记叙的两件事情。
第③段中加点词语“它”指代的内容是什么?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品味词句的表达效果。
(1)结合具体语境,说说你对第⑨段里加点词语“花招”的理解。
(2)将第⑦段中“饺子如一尾尾小银鱼在翻滚的水花中上下翻腾,充满生趣”改成“饺子在翻滚的水花中上下翻腾,充满生趣”好不好?为什么?
根据神态描写,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1)第②段里,我和弟弟“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此时,看见这一幕的妈妈心里会这样想:

(2)第⑧段里,“妈妈的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此时,将这一切看在眼里的“我”会这样想:

小小的花边饺子里,凝聚着浓浓的母爱。读完此文,你一定产生了共鸣,那么请运用托物寄情的方式叙写一个类似的片段,来表现母爱(父爱)。(不少于50字)

难忘怀的一杯酒
刘心武
①我上中学的时候,语文老师教我读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后来我当了中学语文教师,又教我的学生读《多收了三五斗》,再后来我娶妻生子,不知不觉中儿子高过了我的头,上到中学,有一天,我见儿子在灯下认真地预习课文,便问他语文老师要教他们哪一课了,他告诉我:“《多收了三五斗》。”这其实还算不了什么,我的母亲,我儿子的奶奶,今年已经八十四岁了,她就几次对我和她的孙子说:“中学时代读过的课文,一辈子也难忘。我就总记得读过叶绍钧的《低能儿》。”叶圣老就这样用他的文学乳汁哺育着跨越过半个世纪的三代人。
②我十年前登上文坛的时候,叶圣老早已是年过八十的文学老人了。见到冰心、巴金那样的老前辈,我已觉得是面对着文学史的篇章,深觉自己的稚嫩,而冰心、巴金又都把圣老尊为自己的老师和引路人,所以对于圣老,我实在是只能仰望,自知无论就年龄差异还是文学资历而言,辈分都真是晚而又晚。
③五年前的一天,《儿童文学》杂志召开编委会,叶圣老是编委,我也忝列编委,在差了好几个辈分的圣老面前,我心中既满溢尊重,又不免拘束无措,会后的便宴上,我走近圣老身前敬他一杯酒,我没想到他不仅立即认认真真地站起身来,立即认认真真地端起了他的那杯酒,并且立即认认真真地用长长的白白的寿星眉下的那双眼睛望着我,还认认真真地对我说:“刘心武同志,您好。谢谢您。谢谢您。”最让我感动的,是他不仅认认真真地同我碰杯,随后还认认真真地仰脖喝下了他的那杯酒,并认认真真地把喝干了的酒杯亮给我看,还认认真真地注视着我干掉我那杯酒,又认认真真地听我多少有些慌乱有些局促有些言不迭意有些结结巴巴地说出的一些仰慕的话,直到我要离开他了,他才由叶至善同志扶着慢慢地坐下。
④这真是永难忘怀的一杯酒。刻在我记忆中的是一个终生认认真真谦恭待人的伟大人格。
⑤那回的敬酒,叶至善同志自始至终随他父亲站立,并真诚地微笑着,自己却并不举杯。后来林斤澜同志告诉我,叶家的老规矩就是那样,只要是圣老的客人,无论多么年轻,都可同圣老平起平坐,但叶至善他们子女,往往是侍立在圣老旁边,并不一定随之落座。乍听去,这规矩似乎旧了点儿,不甚可取。但我后来同叶至诚同志有些交往后,就深感叶家的家风,凝聚着许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德,而他们家中父母子女兄姊弟妹间精神平等和心灵交流,却又明显地汲取于西方文明中的精华。现在圣老离我们而去,在我们对他的追怀纪念中,我以为应当加进对他那在中西文化大撞击中所形成的人格和文化心理结构的研究,而具体入微地考察与分析一下叶家的家风,即叶家的文化品格,也许不失为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艺术角度。
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有人认为文章第①②段内容跟中心事件关系不大,可以删去。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文章第③段中作者为什么反复用“认认真真”这个词?
结合文章,谈谈你对“叶家的文化品格”的认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