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德国外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结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张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席位。”这段话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 A.西欧国家经济实力超过美国,开始挑战其霸主地位 |
| B.西欧经济实力增强,试图摆脱美国的控制 |
| C.冷战形势下,西欧国家开始走向联合 |
| D.美国在国际事务中失去主导地位 |
毛泽东说:“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在一定时期中所采取的国家形式,只能是第三种形式……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这里所说的国家形式是
| A.民主主义国家 | B.新民主主义国家 |
| C.资本主义国家 | D.社会主义国家 |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
|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
|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
|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文文化的统一 |
严复在《原强》中称:“民力已堕,民智已卑,民德已薄,虽有富强之政,莫之能行。”为此,晚清和民国初期知识界提出了
| A.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 B.“中体西用”的思想 |
| C.革命与民主共和的思想 | D.新民强国的政治主张 |
“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材料评述的是
| A.经世致用 | B.中体西用 |
| C.维新思想 | D.兼容并包 |
中国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不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且影响深远。对下图书法字体的表述正确的是
| A.①创始于秦代,字体略长,结构平衡对称 |
| B.②始于秦朝, 成熟并通行于汉魏,富于图案美 |
| C.③真书和正书,结构规矩严整体现书法注重规范法度 |
| D.④最能体现古代汉字书法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