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将长势相同的大豆幼苗随机的均分成A、B、C三组,分别放在相同的完全培养液中,最初检测表明,他们对K+吸收量相同,对水的吸收量也基本相同,随后三组幼苗分别进行如下处理,回答下列问题;
植株 |
A |
B |
C |
处理 |
添加高浓度的KHNO3溶液 |
注射“呼吸阻断剂” |
减去部分叶片 |
(1)吸水能力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2)B植株对矿质离子的吸收量会受到严重影响,其原因是 ;
(3)A植株根尖成熟区细胞可能会发生 现象,根对水分和矿质离子吸收是一个 的过程。
(4)在正常情况下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能够进行的生命活动是 。(填编号)
①细胞增殖 ②渗透吸水 ③光合作用 ④细胞核DNA只转录不复制
⑤有mRNA经核孔进入细胞质中
II.下面的甲、乙两图反映了二氧化碳含量和光照强度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请根据图回答:
(1)对温室中农作物增施农家肥可以提高光能利用率,其原理符合上图中的 图,若要用豆科作物作为绿肥,可以显著增加土壤中 元素的含量。
(2)限制乙图曲线最终趋于平缓的外界因素主要是 (至少两项),若乙图表示某植物在恒温30℃时光合速率于光照强度的关系,将温度调节到25℃,曲线中B点将向 移动,C点将向 移动。
(3)乙图中的D点时刻,小麦叶片维管束鞘细胞中能产生ATP的细胞器是
(4)乙图中a点和c点相比,C3含量 (增多,减少或不变)
(5)某科学工作者为探究西红柿生长的最佳光照强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首先取若干生长状况相同的西红柿植株,平均分为7组,分别放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实验开始时测定CO2的浓度,12小时后再次测定CO2的浓度。实验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
①这一实验的自变量是 ,写出该实验设计的一种无关变量: 。
②实验中第1组在12小时后CO2浓度变化的原因是 。
③如果在实验过程中使用了不同品种的西红柿植株,这样设计违背了科学实验的 原则。
④若将第7组植株突然移至第4组的条件下,短时间内光合细胞中的ATP含量会 ,C5化合物的含量会 。
⑤该实验设计尚不能确定西红柿生长的最佳光照强度,请你提出进一步探究的实验设计思路: 。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除了温度、pH以外,还有些化学物质能使酶活性增加,称为酶的激活剂;而有些化学物质能使酶的活性降低甚至丧失,称为酶的抑制剂。如Cl一是唾液淀粉酶的激活剂,Cu2+是唾液淀粉酶的抑制剂。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研究。
实验试剂:唾液淀粉酶溶液,3%淀粉溶液,碘液,0.3%NaCl溶液,1%CuSO4溶液,1%Na2S04溶液,蒸馏水。
实验器材:略。
实验步骤:取4支洁净试管,按照下表加入相应的试剂。将4支试管都放入到温度为① 水浴锅中保温15min。期间每隔1分钟取样,滴加碘液进行鉴定,观察反应进行情况。
(1)本实验的研究课题为_________________。
(2)①处设置的温度应为_____________;表中②③应添加的试剂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
(3)设置3号试管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
(4)为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实验中需要控制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项)
(5)1号试管作为空白对照,在第5min时取出的样液,滴加碘液后开始呈现出黄色,说明淀粉已完全被酶催化分解,2号试管______________;3号试管的实验结果与__________号试管的基本相同;4号试管样液呈现出黄色的取样时间比l号试管_________________(填“早”或“晚”)。
如图是关于酶的一组实验,①~④号试管内装有等量的H2O2溶液。请回答问题:
(1)单位时间内①号和②号均能放出比③号更多的气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都具有催化作用。
(2)单位时间内②号放出的气泡比①号又多又快,说明___________ _;这组实验中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④号试管单位时间内放出的气泡量比②号 ,说明 。
为了探究酶的专一性,现用可溶性淀粉溶液、蔗糖溶液(两者都是非还原糖)以及淀粉酶溶液等材料进行实验。
(1)实验步骤:
①取两支洁净的试管,编上号,然后按照上表中的要求进行操作。(注:请在上面表格B、C两项的横线上填写正确的试剂名称。)
②轻轻振荡这两支试管,使试管内的液体混合均匀,然后将试管的下半部浸到60℃左右的热水中,保持5min。
③取出试管,各加入1mL 并振荡摇匀。
④将两支试管的下半部放进50~60℃的热水中,保持2min。
⑤观察并记录两支试管内溶液发生的变化。
(2)实验结果: 。
(3)实验结论: 。
萌发的小麦种子中的淀粉酶主要有α-淀粉酶(在pH3.6以下迅速失活,但耐热)、β-淀粉酶(不耐热,70°C条件下15min后就失活,但耐酸)。以下是以萌发的小麦种子为原料来测定α-淀粉酶催化效率的实验,请回答下列与实验相关的问题。
【实验目的】测定40°C条件下α-淀粉酶的催化效率。
【实验材料】萌发3天的小麦种子。
【主要器材】麦芽糖标准溶液、5%淀粉溶液、斐林试剂、蒸馏水、恒温水浴锅、试管等。
【实验步骤】
(1)制备不同浓度麦芽糖溶液,与斐林试剂生成标准颜色。取7支洁净试管编号,按下表中所示加入试剂,而后将试管置于60°C水浴中加热2min,取出后按编号排序。
试剂 |
试管 |
||||||
1 |
2 |
3 |
4 |
5 |
6 |
7 |
|
麦芽糖标准溶液(mL) |
0 |
0.2 |
0.6 |
1.0 |
1.4 |
1.6 |
2.0 |
蒸馏水(mL) |
X |
1.8 |
Y |
1.0 |
Z |
0.4 |
0 |
斐林试剂(mL)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表中Z代表的数值是 。
(2)以萌发的小麦种子制取淀粉酶溶液,将装有淀粉酶溶液的试管置于 ,取出后迅速冷却,得到α-淀粉酶溶液。
(3)取A、B、C、D四组试管分别作以下处理:
试管 |
A1 |
A2 |
A3 |
B1 |
B2 |
B3 |
C |
D |
5%淀粉溶液(mL) |
1 |
1 |
1 |
|||||
α-淀粉酶溶液(mL) |
1 |
1 |
1 |
1 |
||||
蒸馏水(mL) |
1 |
|||||||
40°C水浴锅中保温(min)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4)将A1和B1试管中溶液加入到E1试管中,A2和B2溶液加入到E2试管中,A3和B3溶液加入到E3试管中,C、D试管中的溶液均加入到F试管中,立即将E1、E2、E3、F试管在40°C水浴锅中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分别加入2mL斐林试剂,并经过60°C水浴中加热2min后,观察颜色变化。
【结果分析】将E1、E2、E3试管中的颜色与 试管进行比较得出麦芽糖溶液浓度,并计算出α-淀粉酶催化效率的平均值。
【讨论】①实验中F试管所起的具体作用是排除 对实验结果的干扰,从而对结果进行校正。②若要测定β-淀粉酶的活性,则需要对步骤二进行改变,具体的操作是将淀粉酶溶液 ,从而获得β-淀粉酶。
下图为探究酶的特性的有关实验过程及结果,请据表回答:
试管编号 |
处理 |
现象 |
1 |
2ml H2O2 + 2滴蒸馏水 |
产生气泡很少 |
2 |
2ml H2O2 + 2滴FeCl3 |
产生气泡较多 |
3 |
2ml H2O2 + 2滴肝脏研磨液 |
产生气泡很多 |
4 |
2ml H2O2 + 2滴(煮沸)肝脏研磨液 |
基本同1 |
5 |
2ml H2O2 + 2滴肝脏研磨液 + 2滴5%HCl |
基本同1 |
6 |
2ml H2O2 + 2滴肝脏研磨液 + 2滴5%NaOH |
基本同1 |
7 |
2ml H2O2 + 2滴肝脏研磨液 + ? |
? |
(1)比较2号与3号试管的实验现象,说明酶具有高效性,其作用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号与3号的对照中,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4号与3号试管的实验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设置5号、6号、7号试管对照实验是要探究酶的活性受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7号试管的处理应为:2mlH2O2+2滴肝脏研磨液+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