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示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三大系统相互调节的部分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神经末梢可通过 ______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
(2)T细胞活性下降,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3)维持机体稳态离不开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动物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途径主要有两种。途径一:通过信息分子,如 (最少两项)等,在体液中运输并作用于靶细胞来实现信息交流,途径二:吞噬细胞与T细胞之间是通过 _________________ 实现信息交流。
(4)手术中,为了不产生痛觉,常实施药物麻醉,以阻断信息的传递。请问小手术的局部麻醉,药物作用于反射弧的部位(环节)是 ____________。
(5)有科研人员利用免疫调节原理将毒性弱的霍乱菌苗注入正常小鼠体内,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起作用,使其体内产生了相应的免疫活性物质,该过程会出现右图________(填A或B)所示的现象。
(6)向(5)中小鼠第二次注射毒性极强的霍乱弧菌制剂后小鼠没有发病,则在此免疫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特异性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主要生理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为病毒的结构,请回答:
(1)病毒主要由______和______组成,其中[]______是病毒的核心。
(2)组成[3]的单位是______,其化学成分是______。
(3)若此病毒为噬菌体,结构中不应有的是[]______和[]______;当它侵染细菌时,只有[]______进入细菌体内。
(4)若此病毒为流感病毒,当它侵入人体后,就成为______,人体的______细胞将消灭它。由于它的抗原决定簇位于[]______上,外面有[]______包围,所以需要______细胞的______,将内部的抗原决定簇______,才能刺激淋巴细胞形成效应淋巴细胞,发挥免疫作用。
(5)病毒在基因工程中可用作______,但这时的病毒的[]______应该含有______基因;在细胞工程中可用作______,这时则利用了病毒的______。
(6)当病毒的[]______用35P标记时,在遗传学上可用于证明_________________。
下面是最早发现抗生素——青霉素的弗莱明先生所进行的探索过程。
观察及对问题的认识:培养细菌的培养基中,偶然生出青霉菌,在其周围没有细菌生长。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
假设:
进行实验:把青霉菌放在培养液中培养后,观察这些培养液对细菌生长的影响。
结果:培养液阻止了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结论:青霉菌可产生一种阻止细菌繁殖的物质。
弗莱明在持续的研究中分离出了一种物质,分析出它的特征并将之命名为青霉素。
根据上述探索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作为这一实验的假设,下列最为恰当的是______。
A.青霉菌能产生有利于人类的物质
B.青霉菌污染了细菌生长的培养基
C.青霉菌可能产生了有利于细菌繁殖的物质
D.青霉菌可能产生了不利于细菌繁殖的物质
(2)青霉菌和细菌的关系是______。
A.共生 B.竞争 C.捕食 D.寄生
(3)为了证明青霉素确实是由青霉菌产生的而不是在培养液和培养基中产生的,则应进一步设计______实验,其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实验结果为______,则能充分证明青霉菌确实能产生可阻止细菌繁殖的青霉素。
图是三种微生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速率曲线,请据图回答:
(1)甲、乙、丙三条曲线对比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曲线乙中的B点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B段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C段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10 mL酵母菌液放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并于不同时间内等量均匀取样4次,分别测定样品中的酵母菌的数量和pH,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
样品 |
酵母菌的数量(个/立方毫米) |
pH |
1 |
1 210 |
4.8 |
2 |
820 |
5.4 |
3 |
1 210 |
3.7 |
4 |
1 000 |
5.0 |
(1)表中样品的取样先后次序为______。
(2)对酵母菌而言,10 mL的该培养液的总数K值为______。
(3)若第5次均匀取样时,样品中的酵母菌数量为760个/立方毫米,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的命题思想是要求学生学会用实验方法计算并分析种群数量增长的限制因素。
在某一特定的植物基因工程中,用土壤农杆菌中的Ti质粒作为运载体。把目的基因重组入Ti质粒上的T-DNA片段中,再将重组的T-DNA插入植物细胞的染色体DNA中。
(1)科学家在进行上述基因操作时,要用同一种 分别切割质粒和目的基因,质粒的黏性末端与目的基因DNA片段的黏性末端就可通过 而黏合。
(2)将携带抗除草剂基因的重组Ti质粒导入二倍体油菜细胞,经培养、筛选获得一株有抗除草剂特性的转基因植株。经分析,该植株含有一个携带目的基因的T-DNA片段,因此可以把它看作是杂合子。理论上,在该转基因植株自交F1代中,仍具有抗除草剂特性的植株占总数的 ,
(3)种植上述转基因油菜,它所携带的目的基因可以通过花粉传递给近缘物种,造成“基因污染”。如果把目的基因导入叶绿体DNA中,就可以避免“基因污染”,原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