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桃树中,树体乔化与矮化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D、d控制),蟠桃果形与圆桃果形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H、h控制),蟠桃对圆桃为显性。下表是桃树两个杂交组合的实验统计数据:
亲本组合 |
后代的表现型 及其株数 |
||||
组别 |
表现型 |
乔化 蟠桃 |
乔化 圆桃 |
矮化 蟠桃 |
矮化 圆桃 |
甲 |
乔化蟠桃×矮化圆桃 |
41 |
0 |
0 |
42 |
乙 |
乔化蟠桃×乔化圆桃 |
30 |
13 |
0 |
14 |
(1)根据表格中数据结果,可判断桃树树体的显性性状为________。
(2)甲组的两个亲本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甲组的杂交结果可判断,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如果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甲组的杂交后代应出现________种表现型,比例应为________________。
(4)桃树的蟠桃果形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已知现有蟠桃树种均为杂合子,欲探究蟠桃是否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即HH个体无法存活),研究小组设计了以下遗传实验,请补充有关内容。
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 ,分析比较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如果子代_______________ ,则蟠桃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②如果子代_______________ _,则蟠桃不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右图为DNA分子平面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空间上看,DNA分子的两条单链按_________________方式盘旋成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构。
(2)图中④的中文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⑦的中文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
(3)构成DNA分子的碱基虽然只有4种,但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的千变万化,因此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
(4)如果将细胞培养在含15N的同位素培养基上,则能在此图的________成分(填写编号)上可以测到15N。
(5)将DNA分子只被14N标记的细菌,放入含15N的培养基中连续繁殖三代,子代中含14N与含15N的DNA数量之比为__________。若某DNA分子中有100个碱基对,其中鸟嘌呤有60个,则该DNA连续复制5次的过程中,需要_______个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参加。
下图1和图2是山羊细胞内DNA中遗传信息传递的部分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内填图中番号):
(1)在图1所示的转录过程中,DNA在[ ] _____________的催化作用下,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以图中的③为模板,在[ ] _____________的催化作用下,由4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依次连接形成mRNA。
(2)能特异性识别mRNA上密码子的物质分子是_____________。
(3)在图2所示的翻译过程中,翻译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从右到左”或“从左到右”);mRNA上结合的四个核糖体翻译完成后,所合成的图中④所示物质_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4)已知某DNA分子中一个基因片段的碱基排列如下图。由它控制合成的多肽中含有“—脯氨酸—谷氨酸—谷氨酸—赖氨酸—”的氨基酸序列(脯氨酸的密码子是:CCU、CCC、CCA、CCG;谷氨酸的GAA、GAG;赖氨酸的是AAA、AAG;甘氨酸的是GGU、GGC、GGA、GGG)。
①翻译上述多肽的mRNA是由该基因的链转录的(以图中a链或b链表示)。
②若该基因片段指导合成的多肽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变成了“—脯氨酸—谷氨酸—甘氨酸—赖氨酸—”,分析其原因,则是由于该基因片段模板链上的一个碱基发生了由______到_______的改变,导致由此转录形成的mRNA上______个密码子发生了改变引起的。
科学家艾弗里用肺炎双球菌来探究遗传物质的问题。实验的材料:S型细菌、R型细菌、DNA水解酶、培养基、培养皿等。艾弗里等人先做了以下三组实验:
①S型细菌的蛋白质+R型活细菌→R型菌落
②S型细菌荚膜中的多糖+R型活细菌→R型菌落
③S型细菌的DNA+R型活细菌→R型菌落+S型菌落
艾弗里等人发现实验步骤并不严密,于是又做了第四组实验,请按照①②③中的表达格式,写出第四组实验方法和结果: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上述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酵母菌相比,肺炎双球菌在结构上的显著不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是某一动物物种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请回答:
(l)图中的增长曲线是___________形,表示K值的一点是_________。
(2)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阶段是___________。
(3)迁入种群第2年后,增长明显加快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
(4)第8年后,种群数量趋于稳定,阻碍种群继续增长环境因素主要有哪些:___________。
将同种大鼠分为A、B两组,A组大鼠除去淋巴细胞后,产生抗体的能力丧失:从B组大鼠中获得淋巴细胞并转移到A组大鼠后,发现A组大鼠能够重新获得产生抗体的能力。请回答:
(1)上述实验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是免疫反应所需的细胞.
(2)为了证明接受了淋巴细胞的A组大鼠重新获得了产生抗体的能力,需要给A组大鼠注射_____________,然后检测相应的抗体。
(3)动物体内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称为__________。在抗体,溶菌酶、淋巴因子和编码抗体的基因这四种物质中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是____________。在吞噬细胞、淋巴细胞和红细胞这三类细胞中不属于免疫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