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
塞下曲(唐·常建)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注释」乌孙,西域少数民族,曾两度与汉和亲。诗中最能表达主题思想的一个字是
这首诗表达出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诗中表达作者渴望团聚及美好愿望的句子是“”。
(2)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
答:
诗歌赏析。(第7题,共2分)
品读曹操《观沧海》,按要求回答问题。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请对本诗画线句作简要赏析。
答:
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丰乐亭游春
欧阳修(宋)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1)根据诗歌提供的信息,说说诗中描绘的春景的特点?
(2)联系全诗内容,分析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从军行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下列四项是对该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采用从一个典型场景跳到另一个典型场景的跳跃式结构,写出了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全过程。
B首联中的“照”字意在表现烽火很大很亮,在远远的西京都能看见;“自不平”中的“自”字,表现了书生从军的愿望和卫国的坚强决心。
C颔联由“辞”到“绕”写出了行军的迅速和军队凌厉、逼人的气势。
D颈联以北国的雪(暗)风(多)烘托战斗的激烈悲壮。
(2)“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14题。(6分〕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山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①“”。写景时,先写岛上的②,次写海面上的③,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
(2)简要分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思想内容并指出其表现手法。
思想内容:
表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