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某区域图和兰萨罗特岛气候资料图。
材料二 兰萨罗特岛游记摘录:岛上到处都是山丘,大片肥沃的黑色火山灰土一望无际,该岛屿植被稀少,只有少许棕榈树和仙人掌,显得异常荒凉,且经常性的多发海雾。岛上出产葡萄、蔬菜、谷物等。这里的葡萄种植有一种特殊的种植技术:单株葡萄种植在单个坑里,坑宽3—4米,坑深l—1.5米,坑边用石块垒半圆形石墙(见图:葡萄园里的鱼鳞坑)。
(1)描述兰萨罗特岛的降水特征,并分析成因。(3分)
(2)评价该地进行葡萄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并分析该地葡萄特殊种植技术的作用。
由于地理条件和历史发展的进程不同,区域发展水平和方向也存在差异,阅读以下材料,完成有关问题。
材料一湖南省、广东省简图。
材料二广东、湖南两省的区域综合发展指标。
地区 |
年度 |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
三类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 (%) |
三类产业就业比重 (%) |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 |
||||
第一 产业 |
第二 产业 |
第三 产业 |
第一 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 产业 |
||||
广东 |
1980 |
249 |
33.2 |
41.1 |
25.7 |
70.6 |
17.2 |
12.2 |
480 |
2005 |
21701 |
6.3 |
49.5 |
44.2 |
32.0 |
39.7 |
28.3 |
23603 |
|
湖南 |
1980 |
192 |
42.3 |
40.2 |
17.5 |
77.0 |
14.1 |
8.9 |
365 |
2005 |
6473 |
19.4 |
40.2 |
40.4 |
48.6 |
21.5 |
29.9 |
9616 |
数据中国统计年鉴(1980年~2006年)
材料三广东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制造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装备、汽车、石化等重化工业。
(1)比较湖南、广东两省地势特征的显著差异。
(2)依据材料二,比较广东、湖南两省区域发展差异的具体表现。
(3)根据材料分析湖南、广东两省在重化工业发展过程中,如何扬长避短、加强区域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图a中甲省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花卉、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图b与图c分别是该省地形构成与农业产值结构状况,根据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8分)
(1)分析该省中药材种类繁多的原因。
(2)分析该省农业结构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根据给出的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在欧洲经济发展中内河航运起了很大作用。
下图是以莱茵河为主干的西欧航道网图。
材料二我国东部地区局部水网略图
材料三:表1:珠江、淮河流域有关数据对比表※为2005年数据
(1)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通过甲河由下游逆水运往欧洲最大工业区的主要矿产是,甲、乙两河的航运效益有较大差异,航运效益比较好的是河,并简述差异产生的原因。 (8分)
(2)材料二,乙河流域以北的我国东部地区气候类型是,乙河流域内多洪涝灾害的主要自然原因是什么? (6分)
(3) 据材料三,淮河流域面积约为珠江流域的3/5,而径流总量却不足珠江的1/5,其主要原因是。
(2分) 根据表中信息,淮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率远高于珠江流域的主要原因是。(2分)
(4) 珠江中下游地区夏秋季节多突发性暴雨洪水,主要受影响(气象灾害);冬季河口处常受海水人侵的威胁,主要原因是。(2分)
读美国和中国东北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比较中国东北部和美国东北部地区农业结构: 两个地区从农业地域类型看,都属于 。都有大面积的 和 种植;不同之处是 。(5分)
(2)两个地区小麦种植共同的有利自然条件是:(4分)
(3)我国东北地区种植水稻主要的不利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美国东北部乳畜带形成的原因是 (4分):
(5)下表为美国和我国东北玉米带的比较:
项目 |
美国玉米带 |
中国玉米带 |
纬度 |
37ºN-45ºN |
42ºN-46ºN |
地形 |
平原 |
平原 |
土壤有机质(%) |
3-6 |
2 |
降水量(mm) |
500-700 |
450-650 |
无霜期(天) |
160-200 |
130-145 |
玉米面积比重(%) |
50 |
50-60 |
玉米单产(kg/公顷) |
7500 |
6750 |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两地玉米单产美国玉米带高于我国玉米带,原因从自然条件看:
_________________ ;
从社会经济条件看: 。(5分)
读下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北地区平原广阔无垠,一首诗歌曾写到“……这里的土地肥到家,插根筷子会发芽,栽上柴禾也开花……”足见其土壤肥沃。东北属于北温带地区,积温在2500~3400℃,粮食商品率45%。见东北地区区域图(图一)
材料二:东北年降水量空间分布图(图二)
材料三:21世纪初东北地区粮食单产变化的空间变化图(图三)
材料四: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目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图四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
(1)根据材料一,E山脉是__________________,它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东坡山麓植被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其西侧的河流参与(水循环类型);其自然地理环境自东向西,处于的过渡地带,呈现_________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
(2)根据材料二,东北地区的年降水量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甲地降水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的知识,Ⅱ处粮食单产呈现特点,其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Ⅰ处基础好—增长较慢的最主要原因是水平较高。
(4)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