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麦颖色受两对基因控制。现用纯种黄颖与纯种黑颖杂交,F1全为黑颖,F1自交产生的F2中,黑颖∶黄颖∶白颖=12∶3∶1。已知黑颖(B)和黄颖(Y)为显性,只要B存在,植株就表现为黑颖。请分析回答:
(1)F2中,黄颖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F2中,白颖占非黑颖总数的___________,黑颖中纯合个体所占比例是____________。
(3)若将黑颖与黄颖杂交,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__时,后代中的白颖比例最大。
(4)让 F2中的全部黄颖与白颖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是 .
下图表示细胞内4种重要的有机物的组成及功能,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一般是指 ;A在植物细胞中是指 。
(2)相同质量的A和B彻底氧化分解,耗氧量较多的是 。
(3)狼体内有x种C,20种c,兔体内有y种C,20种c。狼捕食兔后,狼的一个细胞中含有C种类及c种类最可能是 。
A.x+y,40 | B.x,20 | C.大于x,20 | D.小于x,20 |
(4)d是指 。将豌豆的遗传物质D彻底水解后,产生的物质是 。
肉毒梭菌(厌氧型梭状芽孢杆菌)是致死性最高的病原体之一,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肉毒梭菌的致病性在于其产生的神经麻痹毒素,即肉毒类毒素。它是由两个亚单位(每个亚单位为一条链盘曲折叠而成)组成的一种生物大分子,1mg可毒死20亿只小鼠。煮沸1min或75℃下加热5~10min,就能使其完全丧失活性。可能引起肉毒梭菌中毒的食品有腊肠、火腿、鱼及鱼制品、罐头食品、臭豆腐、豆瓣酱、面酱、豆豉等。下面是肉毒类毒素的局部结构简式,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显示的片段是由 个氨基酸组成,含有 个肽键。
(2)1分子的肉毒类毒素至少含有 个氨基。
(3)图中方框所示的R基所构成的氨基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4)高温可使肉毒类毒素失活的主要原理是 。
(5)肉毒类毒素可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该试剂的使用方法是 。
完成教材上的填空:
(1)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以___________作为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 的控制中心。
(3)细胞中的无机盐大多以 的形式存在。
(4)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模型的形式有很多,包括概念模型、数学模型和______________模型等。
(5)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____________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下图表示某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代谢活动的相互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①过程进行的场所是 ,③过程进行的场所是 。图一中所示的[H]用于 (具体生理作用)。 ①~④过程中,能为该细胞合成蛋白质供能的过程是 。
(2)图二表示棉田内,棉叶在一天内吸收二氧化碳变化情况,如果C、F时间所合成的葡萄糖速率相等,均为36mg/dm2·h,则A、C、F三点的呼吸强度的比较结果是 。其中C点时的呼吸强度为 mgCO2/dm2·h 。
(3)图三表示一昼夜(0时至24时)在一个种植有番茄植株的密闭容器内O2相对含量的变化,据图分析:
①番茄植株光合作用释放O2的速率和呼吸作用消耗O2的速率相等的点是 。
②该番茄植株经过一昼夜后,是否积累了有机物 ,并说明理由 。
科学家在研究钠通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时做了如下的实验:向枪乌贼的神经细胞内注入微量的放射性同位素24Na+,在不同的条件下,分别检测神经细胞周围溶液中的24Na+。实验方法和现象如下表:
实验方法 |
观察到的现象 |
|||
1 |
向枪乌贼的神经细胞内注入微量的放射性同位素24Na+ |
神经细胞周围溶液中出现24Na+ |
||
2 |
同上 |
加入甲药物 |
神经细胞周围溶液中没有出现24Na+ |
|
3 |
同上 |
加入甲药物 |
加入ATP |
神经细胞周围溶液中出现24Na+ |
4 |
同上 |
加入乙药物 |
加入ATP |
神经细胞周围溶液中没有出现24Na+ |
(1)由实验1现象可知,神经细胞周围溶液中24Na+来源于 。
(2)由实验2、3及其现象可知,24Na+穿过神经细胞膜需要 ,据此可判断24Na+通过神经细胞膜的方式是 。
(3)由实验2和3可知甲药物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
(4)实验4中加入乙药物后,除了表中现象外,细胞其他生命活动没有受到影响,乙药物最可能是抑制了____________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