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75年底,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了一千一百余枚秦简,其中的法律文书记录了刑事、经济、民事等法律条文,是弥足珍贵的资料。从中可以得出关于秦朝的确切信息是:

A.形成立法规范 B.关心民众生活 C.保护私有财产 D.加强专制集权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是1929年至1932年中国进口日本胶鞋数量变化示意图(单位:万双)。导致图中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受政治形势和政府经济政策的影响
B.世界局势突变,民族工业获得短暂春天
C.受经济危机影响,日本减少对中国的出口
D.国内政局动荡,市场对胶鞋需求量缩减

孙中山在《民族主义》中指出:“适者生存,不适者灭亡;优者胜,劣者败。……抵抗外国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积极的,这种方法就是振起民族精神,求民权、民生之解决,以与外国奋斗。二是消极的,这种方法就是不合作。不合作是消极的抵制,使外国的帝国主义减少作用,以维持民族的地位,免致灭亡。”由此可以看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
①与严复的思想一脉相承
②体现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
③得到了民众的普遍认同
④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④

维新变法时期的梁启超曾说:“中国学人之大弊,治中学者则绝口不言西学,治西学者亦绝口不言中学。此两学所以终不能合,徒互相诟病,若水火不相入也。夫中学体也,西学用也,二者相需,缺一不可。体用不备,安能成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梁启超主张中学和西学融会贯通
B.梁启超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末
C.维新派与洋务派的观点基本一致
D.维新派和洋务派的根本目的相同

蒋廷黻说,道光年间的中国人,完全不懂国际公法和国际形势,所以他们争所不当争,放弃所不应当放弃……。文中“争所不当争”是指

A.五口通商 B.协定关税
C.治外法权 D.公使驻京

美国商人亨特曾写道:最壮观的景象莫过于英国商船队驶入广州港的情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清帝国的十三行和英帝国的东印度公司,成为了18、19世纪中西关系的神经中枢”。这表明

A.广州十三行和东印度公司商业竞争激烈
B.清政府被迫逐步改变闭关锁国经济政策
C.东西方两个区域市场的存在促进了世界市场发展
D.广州十三行是当时中西方最重要的贸易机构之一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