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时期有人写道:“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青白浊如泥,高
第良将怯如鸡。”这充分说明了( )
A.两汉时期用人制度发生了质的变化 |
B.两汉时期文化事业有了很大发展 |
C.察举制已成为高门子弟出任官职的工具 |
D.东汉政府的官员十分昏庸无能 |
日野开三郎在《唐宋时期商人组合“行”的再探讨二》中写道:“以坊市对立为特征,而官僚与市籍市人聚居的中国封建社会前期的郡县城市,让位于一种新型的称为‘城郭户’雕居民聚居、附有城厢工商区的新型封建城市。”这则材料主要说明了
A.城市的商业职能逐步增强 | B.城市的政治职能逐步增强 |
C.市民身份、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 | D.古代城与市尚未完全结合 |
靖江西志记载“陶厂景德镇……宋景德中始置镇,因名……洪武三十五年开窑烧造,解京供用,有御厂一所,官窑二十座。”清道光《浮梁县志》对景德镇记载:“民窑二三百区,终岁烟火相望,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余万,靡不借瓷资生。”这说明
A.制瓷业开始出现民营生产 | B.道光年间瓷器生产已经面向市场 |
C.景德镇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 D.制瓷业由官营为主走向民营为主 |
古代中国史上,曾有西北边境官员向朝廷报告紧急军情,皇帝即刻召集宰相及相关长官共商对策。由于宰相无权调动军队,乃由主管军队的长官提出作战方案,由主管财政的长官调度后勤物资,经皇帝裁决后,才调动军队增援前线。以上场景最有可能发生在:
A.汉代匈奴入侵河套地区 | B.唐初西突厥入侵长城沿线 |
C.宋代西夏入侵陕西地区 | D.清代蒙古准噶尔部噶尔丹进兵青海 |
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对选官制度的变化有过中肯的评价:“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其中“其弊”是指
A.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 | B.八股盛而《六经》微 |
C.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 D.身未离襁褓,业已被冠带 |
“守株待兔”的故事耳熟能详,“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下列言论中,与该观点同属一个学派的是
A.“道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
B.“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
C.“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
D.“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