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共同纲领”相比,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显著特点是:
①规定中国国体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②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③在中国首次提出“主权在民”的思想
④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
| A.②④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② |
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上台后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们将走第三条道路”。这里的“第三条道路”是指
| A.重商主义与自由主义的结合 | B.完全的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
| C.国有化的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 D.自由市场和国家干预相结合的政策 |
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相对于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生产关系方面最大的特点是:()
| A.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 B.出现了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 |
| C.工厂规模不断扩大 | D.垄断组织出现并发展 |
在近代一些大国先后崛起,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与下列特色标题所指国家对应完全正确的一组是“先声夺人称大国”、“手伸五大洲”、“亚洲诸国的梦魇”、“后发制人称霸世界”
| A.法国,俄国,英国,德国 |
| B.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日本,美国 |
| C.英国,俄国,美国,德国 |
| D.西班牙、葡萄牙,英国,德国,美国 |
下列图表内容与人类工业化进程有关,左侧是史实陈述,右侧是对陈述的推论。其中这些推论正确的有
| 史实 |
推论 |
| 1.英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8世纪的70%下降到1841年的20%。 |
工业革命加速了英国城市化进程。 |
| 2.德国的现代化伴随着国家的统一进程。 |
国家统一为其提供了统一的市场和强有力 的政治保障。 |
| 3.工业时代初期,许多工厂成为残酷剥削工人的“血汗工厂”。 |
现代工厂制度是工业革命的负面产物。 |
| 4.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出现了大企业和垄断资本。 |
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社会化程度提高。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观察下图,①②③④四条曲线代表的是四个国家的世界制造业产值,这四个国家分别是
| A.中国、美国、英国、德国 | B.英国、德国、中国、美国 |
| C.英国、中国、德国、美国 | D.中国、英国、美国、德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