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路德提出:“信仰耶稣即可得救”,其实质意义在于
| A.否定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的作用 |
| B.废除了宗教对人们的束缚 |
| C.打击了天主教会的势力 |
| D.维护了德意志各个阶层的利益 |
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最能印证其主旨的是
| A.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 |
| B.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 |
| C.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 |
| D.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 |
罗马法规定:当事人若不向法庭提起诉讼,法庭即不予受理;一个人除非被判有罪,否则即是无罪之人;一个被控有罪的人,可在宣判前为自己辩护;法官审判应重证据等。这些规定后来成为现代法治的重要原则。下列各项中,符合上述规定的是
| A.法庭立案与否皆取决于案情 |
| B.被告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无罪 |
| C.被告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辩护 |
| D.证据是法官判案的唯一依据 |
图1、2所示地点分别是两个重要权力机构的办公地点。在18世纪中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二者的权力都来自于皇帝,向皇帝负责
②二者都是在与王(皇)权的斗争中形成的
③前者的权力是皇帝授予的,后者则由人民选出,代表人民行使权力
④前者是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的标志,后者是近代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形式
|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全球通史》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这三次“革命”是指( )
| A.小农经济的出现、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社会主义经济确立 |
| B.秦朝建立、中华民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
| C.封建制度确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
| D.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
有学者把17世纪东西方两位末代君主(英国查理—世和明朝崇祯皇帝)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与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此说法的着眼点在于( )
| A.社会形态转变 | B.政权发生更替 |
| C.国力对比变化 | D.生产力对比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