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高二学生围绕感知低碳经济,感悟低碳文化,参与低碳生活为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同学们通过上网查阅、实地调查等获得了以下信息。
材料一:我国正处于工业社会发展前期,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矛盾更为突出,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长期沿用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模式,资源的掠夺性开发造成了巨大浪费,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势在必行。2009年8月12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有关工作。会议要求,下一阶段我国将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紧密结合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决策部署,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展低碳经济试点示范,推动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1)结合材料一,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
材料二:在转方式、调结构,经济转型的背景之下,江苏省如何发展低碳经济?江苏省政协委员为发展低碳经济献计献策。他们纷纷表示,发展低碳经济,要转变理念,树立环境优先的观念。周惠敏委员强调,要增强节能减排意识,摒除“不差我一个”的观念,低碳经济不是未来需要做的事情,而是要从现在做起。宗成中委员和宗金明委员指出要通过技术创新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徐群委员特别强调,发展低碳经济不完全等于发展新能源,有时候会出现节能不减排、低碳高污染的情况。例如,太阳能是低碳的,但太阳能电池板所产生的高污染也是不容置疑的,我们不能为了简单的低碳而低碳。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分析政协委员们观点的正确性。
材料一:作为大国,中国必须有自主的大国经济增长模式,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是重要一策。但是当前大多数人的收入偏低,医贵住贵读书贵等使很多人对家庭未来经济收支状况有担心,处在最低工资线和最低生活保障线中的居民比较多,在国民收入和分配中居民所得比重在下滑,物价上升,这些都制约着居民的消费。居民的消费水平直接影响扩大内需的粒度。对此,国家会不断采取新的行动来提高消费水平。
材料二:2011年被称为中国的社会管理创新元年。7月份广东省颁布《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随后,广东省社会工作委员会成立,成为创新社会管理的标志性事件。目前,取消街道GDP考核,推行社区网络化管理,推进网络问政和网上建言献策活动等等举措在广东全面展开。
(1)结合材料一,运用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和财政的作用的相关知识,请你为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提出建议。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中政府的相关知识,简述政府应怎样加强社会建设。
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
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十字绣产生于中国唐朝时期。14世纪,十字绣从中国经由土耳其传到意大利,然后在欧洲传播开来。由于各国的文化不尽相同,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国的十字绣工艺都形成了各自的风格,绣线、面料的颜色、材质,都别具匠心。15世纪,十字绣开始进入民间,逐渐为广大海内外普通消费者所接受和喜爱,使十字绣艺术得以广泛传播。
某景泰蓝工艺画画师从十字绣艺术中深受启发。他将景泰蓝美观华贵的艺术表现力和十字绣技术有机结合,对景泰蓝复杂的传统工艺进行技术简化和创新,开发出景泰蓝工艺画套装产品,把从前的高端产品开发成普通市民都能欣赏、消费的文化产品,从而赢得无限商机。
如今,十字绣艺术让传统的景泰蓝工艺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1)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该景泰蓝工艺画画师成功的理论依据。
(2)结合材料,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就更好地传承景泰蓝工艺提两条方法论建议。
材料一: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同时倡议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在亚洲地区乃至世界各地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截止2015年4月15日,法国、德国、意大利、韩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挪威、南非、波兰等国先后已同意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已有57个国家正式成为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涵盖了除美国之外的主要西方国家 以及除日本之外的主要东方国家。对于亚投行的筹建,很多人非常支持,但也有部分人表示疑虑,比如,中国是否会借此挑战战后国际秩序,亚投行是否会成为中国追逐地区和全球霸权的单边机构等等。2015年3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发表主旨演讲时明确指出:“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大事、办好事、办长久之事。要摒弃零和游戏、你输我赢的旧思维,树立双赢、共赢的新理念,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他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
材料二:中国在积极为自身发展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的同时,也在积极创造良好的国内环境。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加大普法宣传和法治文建设力度,把法制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尊法、信法、守法、用法、护法的浓厚氛围。
(1)请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关于“国家利益和我国的外交政策”的知识评析“部分人的疑虑”。
(2)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结合材料二分析如何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
(3)请结合材料运用哲学关于“意识的作用”的知识谈谈我国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和弘扬“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的积极意义。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我国制造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图图2:我国劳动人口(15-64岁)趋势
表1:每万名产业工人拥有的工业机器人数量
国家 |
中国 |
日本 |
韩国 |
德国 |
世界平均 |
数量(台) |
23 |
339 |
347 |
250 |
55 |
:注:目前国外品牌的机器人在我国市场上占据了90%的份额,以高端工业机器人居多。国产机器人的核心部件几乎都依赖进口。
材料二:进入2015年,中国的制造业再入寒冬。1月,一些制造业大省接连传来了工厂倒闭的消息:诺基亚将关闭北京和东莞工厂,东莞和苏州两地数家万人制造企业破产倒闭,…… “东莞塞车、世界缺货”曾经被人用来形容中国“世界工厂”地位,但如今“前后夹击”却变成了如今中国制造的无奈现状。一方面,一些东南亚国家正在中低端制造业上发力;另一方面,原本在华生产的外资高端制造业回流发达国家,这些国家还掌控大比例的高端制造业的技术和产能。
材料三:为帮助制造业走出困境,各地方政府积极出台了扶持制造业的政策措施:加强金融扶持,组织“银企对接”;搞好与制造业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产品研发和销售平台。广东省佛山、东莞两地已开始大规模地实施机器换人计划。大量的智能机器人已经开始运用到很多生产线当中。一方面是这些企业本身的转型,另一方面也为发展智能机器人带来一个巨大的商机。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实施机器人换人计划”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
(2)结合材料,请从哲学关于“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知识分析 “实施机器人换人计划”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