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必要的夹持装置及石棉网已省略)的是( )
A.实验室制乙烯 |
B.实验室制乙炔并验证乙炔发生氧化反应 |
C.实验室中分馏石油 |
D.若A为醋酸,B为贝壳(粉状),C为苯酚钠溶液,验证醋酸、苯酚、碳酸酸性的强弱(不考虑醋酸的挥发) |
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
B.Al2O3、MgO可用作耐高温材料,二氧化硅是生产光纤制品的基本原料 |
C.人体中没有水解纤维素的酶,所以纤维素不是人体必需的物质 |
D.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土吸收水果、花朵产生的乙烯,可以延长果实或花朵的成熟期 |
常温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Na2CO3溶液中:c(OH-)-c(H+)=c(HCO3-)+ c(H2CO3) |
B.在pH=8的NaB溶液中 :c(Na+)-c(B―)=9.9×10―7 mol•L―1 |
C.浓度均为0.1 mol·L-1的NaClO、NaHCO3混合溶液中:c(HClO)+c(ClO-)=c(HCO3-)+ c(H2CO3) |
D.向10mL pH=12的NaOH溶液中滴加pH=2的HA溶液达中性:则混合液体积V总≥20mL |
某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电池总反应为:2Ag+Cl2=2Ag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负极反应为2Ag-2e-+2Cl-=2AgCl |
B.放电时,交换膜右侧溶液中有大量白色沉淀生成 |
C.若用NaCl溶液代替盐酸,则电池总反应随之改变 |
D.当消耗0.1 mol Ag时,交换膜左右两侧溶液中离子物质的量变化差值为0.2mol |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与结论 |
A |
向某溶液中先滴加氯水,再滴加少量KSCN溶液 |
溶液变成血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Fe2+ |
B |
向样品溶液中先滴加过量的稀盐酸,再滴加BaCl2溶液 |
先滴加稀盐酸无现象,滴加BaCl2后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样品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
C |
淀粉与稀H2SO4共热,再加银氨溶液水浴加热 |
无银镜生成,表明淀粉水解产物无还原性 |
D |
向Na2CO3溶液中滴入盐酸,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Na2SiO3溶液中 |
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碳酸酸性强于硅酸 |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58.5 gNaCl固体中含有NA个氯化钠分子 |
B.粗铜精炼时转移1mol电子,阳极上溶解的Cu原子数一定为0.5 NA |
C.1 mol Cl2与足量Fe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
D.常温常压下,11.2 L甲烷气体含有的C—H键数为2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