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篇课外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教 子
王大司马①母魏夫人,性甚严正,王在湓城②时,为三千人将,年逾四十,少不如意,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梁元帝③时有一学士④,聪敏有才,为父所宠,失于教义,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一行之非,揜⑤藏文饰,冀其自改,年登婚宦⑥,暴慢日滋,竟以言语不择,为周逖抽肠衅鼓云。
注释:①王大司马:即王僧辨(?~555年),南朝梁太原祁人,字君才,初仕北魏,归粱后任湘东王萧绎的左常侍及司马。②湓(pěn)城:古城名。③梁元帝:即萧绎,梁武帝第七子。④学士:官名。⑤揜:同“掩”,遮蔽,掩盖。⑥婚宦:结婚和做官。此指成年。解释划线的词。(2分)
(1)年逾四十( )(2)冀其自改(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少不如意,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文中将魏老夫人教子与梁元帝时一父亲教子的方式和结果进行对比,着重说明教子应该注意什么?(2分)
试举历史上一个有名的教子故事。(正面、反面皆可) (2分)
赵简子元日放生
邯郸之民,以正月元旦献鸠于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简子曰:“然。”
【注释】①邯郸:晋国的都城,今河北邯郸市。②正月元旦:即农历正月初一。③简子:即赵简子,晋国权臣。解释加点词
①客问其故②竞而捕之③君如欲生之④简子曰:“然。”翻译句子
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选出与“民知君之欲放之”中的第一个“之”用法相同的一项()
A.辍耕之垄上 B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
C要离之刺庆忌也 D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说说赵简子是怎样的一个人?
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之,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注释:佣作,被雇佣劳动、劳作。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主人怪之 ()②衡乃与其佣作 ()
③资给以书 ()翻译下列句子。
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
阅读《〈论语〉十二章》选文,回答下面问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⑤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⑦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思而不学则殆()(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人不知而不愠择其善者而从之 |
B.公欣然曰不以为然 |
C.可以为师矣为人谋而不忠乎 |
D.五十而知天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翻译下列句子。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也会获益匪浅,请另外写出《论语》中你熟悉的一章(不得与选文中的相同),并简要说说对它的理解。
(一)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二)水益涩①,曳②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③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桑畦麦陇④,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⑤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⑥“雪窦山”字。(节选自邓牧《雪窦游志》)
注:①涩:不通畅。②曳:拖,拉。③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④陇:通“垄”。⑤牧竖:牧童。⑥髹(xiu)书:用赤黑色的漆写。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渔人甚异之 ()阡陌交通 ()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水益涩()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异渔人甚异之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B.便舍船屋舍俨然 |
C.会当凌绝顶夜久语声绝 |
D.神情与苏黄不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把语段(一)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 遂缘小溪,益出山左。语段(一)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
根据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雪窦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
金华戴元礼,国初①名医,尝被召至南京,见一医家,迎求溢户,酬应不闲。戴意必深于术者,注目焉,按方发剂②,皆无他异,退而怪之,日往视焉,偶一人求药者既去,追而告之曰:“临煎时下锡一块。”麾③之去。戴始大异之,念无以锡入煎剂法,特叩之,答曰:“是古方。”戴求得其书乃餳④字耳戴急为正之。
(明冯梦龙《古今谭概》)
【注释】①国初:指明朝初年。 ②麾:指挥,这里指挥手。③餳:通“糖”。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退而怪之( )(2)按方发剂( )
(3)日往视焉()(4) 迎求溢户()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断两处,停顿处用“/”隔开。
戴 求 得 其 书 乃 餳 字 耳 戴 急 为 正 之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戴始大异之,念无以锡入煎剂法,特叩之,答曰:“是古方。”通过这个故事,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