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题目(共11分)
(一)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二)小国寡民。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节选自《老子》)
①使:即使。②什伯之器:效用十倍百倍的工具。③重死:以死为重,即爱惜生命。④结绳: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用绳子记事。⑤甘:用如动词,意动用法,以……为甘。美、安、乐的用法同此。
解释下面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余人各复至其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现代词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文段(一)从哪四个方面描写了桃花源的美好生活?
文段(一)(二)中都写到了“鸡犬之声”,它们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和老子的“小国寡民”都是作者想象中的世界,他们描绘这样的社会有什么用意?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题目。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下列加线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朝衣冠
C.登泰山而天下
D.吾妻之我者,私我也

下列“于”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①皆以美于徐公 ②能谤讥于市朝
③皆朝于齐 ④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下列译文有误的一项是

A.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译文:邹忌身高八尺有余,形体美丽,光彩照人。
B.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就战胜了别国。
C.忌不自信。
译文:邹忌自己不相信妻子的话。
D.吾与徐公孰美?

译文:我和徐公谁漂亮?
对第一自然段段意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A.通过城北徐公的衬托,邹忌的妻、妾、客的赞美,极力渲染、突出邹忌“形貌昳丽”。
B.写邹忌在听到妻、妾、客赞美后领悟到的道理。
C.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奉承而受蒙蔽,并从中悟出道理。
D.反复说明邹忌之美,并揭示出邹忌美的原因。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题中的“讽”字是用委婉的话劝告的意思。
B.妻子的回答用的是反问句式,语气非常肯定,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赞美。
C.“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是个判断句,“于朝廷”是介词结构后置。
D.成语“门庭若市”的意思是门前人很多,象市场一样。原形容进谏的人很多。现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石奋传(节选)
万石君,名奋,姓石氏。年十五,侍高祖。高祖爱其恭敬。其官积功劳至大中大夫。无文学,恭谨无与比。景帝季年,万石君归老于家,以岁时为朝臣①。过宫门阙,必下车趋,见路马必式②焉。子孙为小吏,来归谒,必朝服见之,不名。子孙有过失,不谯让③,对案不食。然后诸子相责,肉袒固谢罪,改之,乃许。上时赐食于家,必稽首俯伏而食之,如在上前。子孙遵教,亦如之。万石君家以孝谨闻乎郡国,虽齐鲁诸儒质行④,皆自以为不及也。
太史公曰:仲尼有言曰“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其万石之谓邪?是以其教不肃而成,不严而治,斯可谓笃⑤行君子矣!
(选自《史记·石奋传》)
[注]①以岁时为朝臣:作为大臣每年定期参加朝会。②路马必式:路马:皇帝的驾车;式:通“轼”,扶着车横木表示敬意。③谯让:指责。④质行:品行高尚。⑤笃:忠厚。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来归(拜见) B.必朝服见之,不(说出名字)
C.是以上乃亲尊之 (礼仪) D.肉袒谢罪(坚决)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高祖爱恭敬如土石何 B.是其教不肃而成扶苏数谏故
C.不严治莲之出淤泥不染 D.改之,不知有汉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子孙有过失,不谯让,对案不食。
②斯可谓笃行君子矣!
结合文中材料对“万石公”这个人物作简要评价。

古诗文阅读(共l5分)完成文后题目。(共11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大楚兴,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2分)
(1)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申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2)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请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根本原因是
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有什么才能?请根据选段内容作出回答。(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一)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①人也,长厚不忤物②,晚年家颇裕。一夕,盗入其家,诸子擒之,乃邻舍之子也。令仪曰:“汝素厚,何苦为盗耶?”曰:“迫于贫耳!”令仪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度荒。”如其言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天明时负归。”盗大惭,卒为良民。
(二)
汉宣帝即位,久之,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③不能禽④制。上选能治者,丞相、御史举龚遂可用,上以为渤海太守。龚遂至渤海界,郡闻新太守至,发兵以迎,龚遂皆遣还。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诸持锄钩⑤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无得问,持兵者乃为盗贼。”遂单车独行至府,郡中翕然⑥,盗贼亦皆罢。
[注] ①市井:原指做买卖的地方,后用来称商人。 ②忤物:与人不合,触犯人。③二千石:年俸禄为二千石的官吏,此指郡太守。 ④禽: 通擒,擒获⑤钩:镰刀。 ⑥翕然:一下子平静下来。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去,复呼之(既然) B.夜十千以归(背)
C.丞相、御史龚遂可用 (推举) D.持者乃为盗贼(武器)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诸子擒隐逸者也
B.持兵者为盗贼不知有汉
C.上选能治后遂无问津
D.郡中翕黄发垂髫,并怡自乐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汝素厚,何苦为盗耶?
②郡闻新太守至,发兵以迎,龚遂皆遣还。
于令仪和龚遂对待盗贼有异有同,请结合文意,作简要分析。(4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范文正公仲淹贫悴,依睢阳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会术者病笃,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而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识宛然
【注】①贫:缺少财物,贫困。悴:忧,忧愁。②依:寄居。③睢(suī)阳:古地名,今河南境内。④笃:严重。⑤封志:封存并加标志。⑥内:同“纳”,放入。⑦而:你。⑧俾:使。⑨成立:长大。⑩封识:即标志。宛然:依然如故。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术者病笃()②使人呼文正而告曰()
③吾炼水银为白金()④不以付()
与所给例句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汝尚幼,故俾我收之

A.杀之以应陈涉(《陈涉世家》) B.以啮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
C.不以物喜(《岳阳楼记》) D.醒能述以文者(《醉翁亭记》)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即 以 其 方 与 所 成 白 金 一 斤 封 志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
⑵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
【小题1范仲淹死后,后人在祭文中称誉他“前不愧于古人,后可师于来哲”。读了本文,你觉得范仲淹身上哪些品质值得后人垂范?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