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题目。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下列加线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B.朝服衣冠 |
C.登泰山而小天下 |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下列“于”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①皆以美于徐公 ②能谤讥于市朝
③皆朝于齐 ④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③ |
下列译文有误的一项是
A.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译文:邹忌身高八尺有余,形体美丽,光彩照人。 |
B.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就战胜了别国。 |
C.忌不自信。 译文:邹忌自己不相信妻子的话。 |
D.吾与徐公孰美? |
译文:我和徐公谁漂亮?对第一自然段段意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A.通过城北徐公的衬托,邹忌的妻、妾、客的赞美,极力渲染、突出邹忌“形貌昳丽”。 |
B.写邹忌在听到妻、妾、客赞美后领悟到的道理。 |
C.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奉承而受蒙蔽,并从中悟出道理。 |
D.反复说明邹忌之美,并揭示出邹忌美的原因。 |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题中的“讽”字是用委婉的话劝告的意思。 |
B.妻子的回答用的是反问句式,语气非常肯定,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赞美。 |
C.“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是个判断句,“于朝廷”是介词结构后置。 |
D.成语“门庭若市”的意思是门前人很多,象市场一样。原形容进谏的人很多。现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
(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其母问其故,叔敖对日:“闻见两头之蛇者死,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其母曰:“蛇今安①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其母曰:“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之以福,汝不死也。”及长,为楚令尹②,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注释:①安:哪里。②令尹:官名。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其母问其故故:所以 | B.向者吾见之向:之前 |
C.归而泣泣:哭泣 | D.信其仁也仁:仁义 |
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杀而埋之矣”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子将安之 | B.犹恶子之声 | C.得一人之使 | D.国人道之 |
下列各项中,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怕别人看见两条蛇头死去,就把它打死并埋下了。 |
B.同时看见两条蛇的人会死去。 |
C.孙叔敖担心离开母亲死去,所以哭泣。 |
D.长大后,孙叔敖做了令尹,还没有上任,别人就知道他仁义了。 |
翻译(共6分。每小题3分。)
(1)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2)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
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完成后面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 B.与儿女讲/论文义 |
C.即/公大兄无/奕女 | D.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
解释下列括号中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与友(期)行()(2)去后(乃)至()
(3)相(委)而去()(4)下车(引)之()翻译句子:2分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
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
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学而时习之时: (2)吾日三省吾身省:
(3)思而不学则殆。殆: (4)博学而笃志笃: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认为一个人应该有坚定的志向的句子是:
孔子认为应该珍惜时间的句子是: 孔子是如何看待物质生活的?你对此是怎么理解的?
阅读文中划线句,说说颜回的“贤”表现在哪里。(不少于两点)
阅读甲乙两短文完成问题。(21分)
(甲)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日: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乙)王子猷①居山阴②,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③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④,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注释] ①王子猷:书法家王羲之之子。②山阴:今浙江绍兴。③《招隐》:左思的一首田园诗。④剡:读shàn,今浙江嵊县。解释划线的词语。
①戚戚 ②造 饮辄尽
③吝情 ④晏如
⑤因 起彷徨 ⑥乘小船就之 翻译句子。
①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译:
②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译:你是否喜欢“五柳先生”的性格,理由是什么?
试举例说出陶渊明、王子猷共同的性格特点。
阅读《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 》 由南北朝时期南朝 组织一批文人编写。
解释加点的字(词)。
(1)陈太丘与友期行 ( ) (2) 去后乃至( )
(3)尊君在不() (4) 太丘舍去(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元方“ 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