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题目。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下列加线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朝衣冠
C.登泰山而天下
D.吾妻之我者,私我也

下列“于”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①皆以美于徐公 ②能谤讥于市朝
③皆朝于齐     ④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下列译文有误的一项是

A.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译文:邹忌身高八尺有余,形体美丽,光彩照人。
B.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就战胜了别国。
C.忌不自信。
译文:邹忌自己不相信妻子的话。
D.吾与徐公孰美?

译文:我和徐公谁漂亮?
对第一自然段段意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A.通过城北徐公的衬托,邹忌的妻、妾、客的赞美,极力渲染、突出邹忌“形貌昳丽”。
B.写邹忌在听到妻、妾、客赞美后领悟到的道理。
C.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奉承而受蒙蔽,并从中悟出道理。
D.反复说明邹忌之美,并揭示出邹忌美的原因。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题中的“讽”字是用委婉的话劝告的意思。
B.妻子的回答用的是反问句式,语气非常肯定,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赞美。
C.“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是个判断句,“于朝廷”是介词结构后置。
D.成语“门庭若市”的意思是门前人很多,象市场一样。原形容进谏的人很多。现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观潮》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义。
(1)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既望:(2)人物不相睹略:
(3)皆披发身文:(4) 饮食百物皆倍常时穹: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浙江潮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
B.玉城雪岭际天而来一舸无迹
C.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水面者出没鲸波万仞中
D.海涌银郭仅有“敌船”火所焚

请将文中“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一句翻译为现代汉语。

文章最后一段写观潮人数之多,有什么作用?(2分)

《颜回好学》
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tòng),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①回:颜回,又称颜渊②蚤:同“早”③恸:哀痛之至④鲁哀公:鲁国国君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门人亲益:更加 B.不怒迁:转移
C.不过贰:重复 D.今也则亡:死亡

请将“弟子孰为好学”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你从颜回身上得到什么启发?(3分)

《与朱元思书》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点词的意义。
⑴ 略无处阙:⑵ 自非亭午夜分亭午:
沿溯阻绝沿:引凄异属: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三峡七百里中非亭午夜分 B.巘多生怪柏哀转久
C.王命急宣凭或立,不一状 D.间千二百里悬泉瀑布,飞漱

请将文中“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一句翻译为现代汉语。

文章描写了三峡的哪些景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于中丞成龙按部至高邮。适巨绅家将嫁女,妆奁甚富,夜被穿窬。席卷而去。刺史无术。公令诸门尽闭,止留一门放行人出入,吏目守之,严搜装载。又出示谕闺城户口各归第宅,候次日查点搜掘,务得赃物所在。乃阴嘱吏目:设有城门中出入至再者捉之。过午得二人,一身之外,并无行装。公日:“此真盗也。”二人诡辩不已。公令解衣搜之,见袍服内着女衣二袭,皆奁中物也。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选自《聊斋•于成龙》)
【注】①按:巡视,巡行。②窬:yú,洞,窟窿。
下列各句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巨绅家将嫁女适:适逢 B.又出示闺城户口各归第宅谕:告知
C.乃嘱吏目阴:阴谋 D.有城门中出入至再者捉之家设:假如

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翻译成现代汉语。


请概括于成龙的性格特点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恰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现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义。
(1) 阡陌交通阡陌:(2)便还家要:
(3) 余人各复其家延:(4) 便向路扶: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武陵人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 B.忘路之远近渔人甚异之
C.见渔人,乃大惊乃不知有汉 D.遂与外人间寻向所志,遂迷

请将文中画线句子“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翻译成现代汉语。

本文通过虚拟的桃花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