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人学舟
楚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遽谢舟师,椎①鼓径进,亟犯②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③。然则已今日之危者,岂非前日之幸乎?
【注】①椎:用椎敲。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②犯:碰到。③柁:同“舵”。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始折旋疾徐 ②惟舟师之是听 ③所向莫不如意 ④遽谢舟师下列句中的“其”与“其始折旋疾徐”中的“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 B.常蹲其身,使与台齐 |
C.坐其中,颓然碧窈 | D.普明日复奏其人 |
翻译下列句子。
遂以为尽操舟之术。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什么?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yuān chú),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lǐ)泉不饮。于是鸱(chī)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 (hè)!’今子欲以子之梁国相而吓我邪?”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①惠子相梁 ( ) ②于是惠子恐( )
③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 ④非梧桐不止(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其”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其名为鹓鶵
A.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 | B.其间千二百里 |
C.竭其庐之入 | D.其真无马耶 |
用“/”标出下面句中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于 是 鸱 得 腐 鼠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今子欲以子之梁国相而吓我邪?(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篇文章给我们什么启迪?(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甲】【乙】两则文段,完成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上①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②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③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注释】①上:唐太宗。②致治:治理国家到达大治。③正:只。解释划线的词。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上诘之
(3)执策而临之(4)安可诬一世之人翻译句子。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两文反映的都是统治者对人才的态度,甲文采用了的写法,借千里马的不幸遭遇揭露了统治者。而乙文中,唐太宗对人才的态度是
针对乙文中唐太宗“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晋太和中,广陵人杨生畜一狗,甚爱怜之,行止与俱。后生饮醉,行大泽草中,眠,不能动。时方冬月燎原,风势极盛。犬乃周章①号唤,生醉不觉。前有一水坑,狗便走往水中,还,以身洒生左右草上。如此数次,周旋跬步②,草皆沾湿,火至免焚。生醒,方见之。
尔后生因暗行,堕于空井中。狗呻吟彻晓。有人经过,怪此狗向井号,往视,见生。生曰:“君可出我,当有厚报。”人曰:“以此狗与我,便当相出。”生曰:“此狗曾活我,不得相与,余即无惜。”人曰:“若尔,便不相出。”狗乃引颈视井生知其意乃许焉。乃语路人云:“以狗相与。”即而出之,系之而去。却后五日,狗夜走还。(选自《搜神后记》)
【注】①周章:急得团团转。②跬步:半步。下列划线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A狗便走往水中录毕,走送之
B君可出我。远出海门
C乃语路人云此中人语云
D火至免焚数至八层下列划线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身洒生左右草上计日以还
B生醒,方见之 物外之趣
C系之而去结友而别
D 堕于空井中所欲有甚于生者按要求回答问题。
(1)用“/”断句,只划两处。
狗 乃 引 颈 视 井 生 知 其 意 乃 许 焉
(2)用现代汉语翻译。
甚爱怜之,行止与俱根据选文回答。
(1)从哪些事情可以看出这是一只神奇的狗?请概括回答。
(2)文中哪一处细节突出地表现了杨生对狗的“甚爱怜之”?(用原句回答)
古文阅读
明名医戴原礼尝至京,闻一医家术甚高,治病辄效,亲往观之。其迎求溢户,酬应不暇。偶一求药者既去,走而告之曰:“临煎加锡一块。”原礼心异之,问其故。曰:“此古方尔。”殊不知古方乃饧字,饧即糯米所煎糖也。今之庸医妄熟谙古方,大抵不辨锡饧类耳!
注:①迎:迎接他出诊的人②饧:读táng,同“糖”。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
(1)明名医戴原礼尝至京 (2)闻一医家术甚高
(3)走而告之曰(4)偶一求药者既去 翻译句子。
原礼心异之,问其故。谈谈文中“医家”是怎样一个人?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题。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
(1)不能称前时之闻(2)受之天也
(3)贤于材人远矣(4)得为众人而已耶翻译句子。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联系全文,说说本文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