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甲文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文  钟会汗不敢出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注释: ①令:美好的
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停顿节奏,停顿两处。(2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4分)
①公欣               ②差可拟        
有令誉               ④魏文帝        
下列各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甲文中“左将军王凝妻也”与乙文中“魏文帝闻”中的“之”的意思不一样。
B.乙文中“卿面何以”和“出如浆”中的“”字意思和用法一样。
C.甲文第一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话语虽短,却涵盖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D.乙文第一句“钟毓、钟会少有令誉”交代了魏文帝想召见他们的原因。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未若柳絮因风起。                                                
(2)语其父繇曰:“可令二子来。”                                      
甲乙两文都选自《世说新语﹒言语门》,本门所记的是在各种语言环境中,为了各种目的而说的佳句名言,多是一两句话,却说得很得体、巧妙。从甲文作者“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这一补充交代中看出          的言语更巧妙。乙文         的言语显得更加聪明、机警。(2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习题。(2+2+2=6分)
周宅丰、镐,近戎。幽王与诸侯约:为高堡于大路,置鼓其上,远近相近,即戎寇至,传鼓相告,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戎寇尝至,幽王击鼓,诸侯之兵皆至。人喧马嘶,褒姒视之大说,喜之。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兵数至而无寇。至其后,戎寇真至,幽王击鼓,诸侯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于骊山之下,为天下笑。
  【注释】①周宅丰、镐:西周的都城在丰、镐一带(今陕西长安县内)。②戎: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③褒姒:周幽王的宠妃,后立为皇后。④骊山:今陕西临潼东。
下列划线虚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置鼓如土石何
B.诸侯兵数至无寇遂结友
C.褒姒视大说欲报于陛下
D.幽王之身死于骊山之下不知有汉

文中幽王“数击鼓”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其实我们熟悉的成语 就来源于这个故事。
你认为文中的周幽王最后是“死于骊山之下”,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什么品行的重要性?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一)
范式,字巨卿,与汝南元伯为友。二人并游太学,后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日:“后二年当还,
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克①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敢信之审②邪?”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③。”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至其日,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二)
天宝中,有书生旅次宋州。时李勉少年贫苦,与书生同店,而不旬日,书生疾作,遂至不救。临绝语勉日:“某家住洪州,将于北都求官,而于此得疾而死,其命也。”因出囊金百两遗勉,曰:“汝为我毕死事,余金奉之。”勉许为办事,余金乃密置于墓中而同葬焉。后数年,勉尉开封。书生兄弟赍④洪州牒⑤来,累路寻生行止。至宋州,知李为主丧事,专诣开封,诘金之所。勉请假至墓所,出金付焉。
[注]①克:约定。②审:确实。 ③乖违:做事不合情理。 ④赍(ji):携带。⑤牒:文书。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二人游太学(一起) B.元伯具以母(明白)
C.因出囊金百两勉(给予) D.勉为办事(答应)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共克期日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请设馔候之属予作文记之
C.而于此得疾死鸣之不能通其意
D.余金乃密置墓中而同葬焉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
②而不旬日,书生疾作,遂至不救。
范式和李勉在品行上的共同特点是什么?请结合文意,作简要分析。(4分)

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核舟记》(节选)
【乙】 元丰五年十二月十九日东坡生日,置酒赤壁矶下,踞高峰,酒酣,笛声起于江上。客有郭、尤二生,颇知音,谓坡曰:“笛声有新意,非俗工也。”使人问之,则进士李委闻坡生日,作南曲目《鹤南飞》以献。呼之使前,则青巾紫裘腰笛而已。既奏新曲,又快作数弄,嘹然有穿云石之声,坐客皆引满醉倒。委袖出嘉纸一幅曰:“吾无求于公,得一绝句足矣。”坡笑而从之。
[注释]:①嘉纸:很好的纸张。嘉:美好的。
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①其两膝相者()②右臂支船()
③青巾紫裘笛而已 ()④委出嘉纸一幅()
下列句中“之”与例句“左臂挂念珠倚之”中“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嘹然有穿云石之声 B.呼之使前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无丝竹之乱耳

翻译下列句子
①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②客有郭、尤二生,颇知音。
根据上两则材料,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苏东坡的性格特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张母计氏
宋张浚母计氏。子幼时,即教以父之言行。后浚以秦桧误国日甚,欲力争以悟君心。念母年高,言之必致祸,忧之,体为之瘠①。母怪问,以实对。母不应,惟诵其父绍圣②初对方正策之辞,曰:“臣宁言而死于斧钺③,不忍不言以负陛下。”浚意遂决,书上,窜④谪。母送之曰:行矣。汝以忠直得祸,何愧?惟勉读圣人书,无以家为念。
(选自《宋史》)
①瘠:瘦。②绍圣:宋哲宗年号。③钺(yuè)古代兵器。④窜:放逐。
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母年高(  )②以实(   )  
在“秦桧误国日甚”之际,张浚本欲“力争以悟君心”,是什么原因使他犹豫不决?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三迁其居的孟母,为子刺字的岳母,无不为人称道。文中的张母与此二者相比更胜一筹。结合文章 相关内容,说说张母计氏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阅读下文,回答各题。
侍 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论语》是记录及其弟子和再传弟子言行的书,是一部体散文集。
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毋吾也()②五六十()
③异乎三子者之() ④吾点也()
翻译下面的句子。
原文: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翻译:
子路言志之后,孔子为什么要“哂之”?
结合选文,谈谈文中塑造了孔子怎样的形象?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