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核舟记》(节选)
【乙】 元丰五年十二月十九日东坡生日,置酒赤壁矶下,踞高峰,酒酣,笛声起于江上。客有郭、尤二生,颇知音,谓坡曰:“笛声有新意,非俗工也。”使人问之,则进士李委闻坡生日,作南曲目《鹤南飞》以献。呼之使前,则青巾紫裘腰笛而已。既奏新曲,又快作数弄,嘹然有穿云石之声,坐客皆引满醉倒。委袖出嘉纸一幅曰:“吾无求于公,得一绝句足矣。”坡笑而从之。
[注释]:①嘉纸:很好的纸张。嘉:美好的。
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①其两膝相者    (         )      ②右臂支船   (         )
③青巾紫裘笛而已 (         )      ④委出嘉纸一幅(         )
下列句中“之”与例句“左臂挂念珠倚之”中“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嘹然有穿云石之声 B.呼之使前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无丝竹之乱耳

翻译下列句子
①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②客有郭、尤二生,颇知音。
根据上两则材料,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苏东坡的性格特点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伏①念臣赋性②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③病在膏肓,命垂④旦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⑤,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⑥奸谗以厚风俗。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自表后主》
( 注:《自表后主》是诸葛亮在临死前给刘禅的肺腑之言。
①伏:对皇帝上表时表示自己趴在地上不敢起来。敬词。②赋性:天。③何期:谁料。④垂:悬挂。今人常说命悬一线,即此意。⑤寰宇:天下。⑥屏黜:摒弃,排斥,这里指罢免。 )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耕于南阳()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己爱民()④仰于官()
下列例句中与“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C.咨臣以当世之事 D.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译文:
②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
译文:
甲乙两文中诸葛亮反复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一条什么建议?这条建议在当今有何现实意义?
答:
甲、乙两文共同体现了诸葛亮的哪些可贵品质?(答出两点即可)
答:
诸葛亮作为三国时期著名的谋臣,杜甫曾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形容诸葛亮对蜀国的尽心竭力,说明诸葛亮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在教育后代时,诸葛亮也同样十分严格,他在临终前写给8岁的儿子诸葛瞻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其中有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认为一个人须恬谈寡欲方可有明确的志向,须寂寞清静才能达到深远的境界,成为许多人修身养性的案头名句!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读书,不求甚解;每有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1读书,不求甚解
(2)每有意,便欣然忘食
(3)造饮辄尽,在必醉
(4)短褐穿结,箪瓢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介绍五柳先生的哪三大爱好?(可用原文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合文章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把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

(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3题。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乎?”冯谖署曰:“能。”……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之‘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悦,曰:“诺,先生休矣!”
后期年,有毁孟尝君于闵王,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选自《战国策·齐策》,有删节。)
【注释】①孟尝君:孟尝君,齐国贵族,姓田名文,齐闵王时为相。其父田婴在齐宣王时为相,并受封于薛,故本篇中有“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之说。田婴死后,田文袭封地,封号为孟尝君。孟尝君好养士,据说有门客三千,成为以养士而著称的“战国四公子”之一,其中还有魏国信陵君,楚国春申君,赵国平原君。②责:同“债”,债的本字。下同。③冯谖:冯谖(xuān),齐国游说之士,孟尝君的门客。
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何市而反反:返回
B.驱而之薛之:到……去
C.因烧其券因:因为
D.齐王谓孟尝君曰谓:对……说

下面语句中加点的“于”与“孟尝君就国于薛”中的“于”相同的一项是

A.舜发于畎亩之中 B.苟全性命于乱世
C.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D.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

下面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谖自告奋勇为孟尝君去薛地收债。
B.冯谖假托孟尝君之命免掉了薛地老百姓的债。
C.孟尝君听完冯谖的汇报后不高兴地辞退了冯谖。
D.孟尝君被齐王遣回薛地才明白了冯谖的一片苦心。

昔一人苦贫特甚,而生平虔奉吕祖(指吕洞宾)。感其至心,忽降其家,见其赤贫,不胜悯之。念当有以济之,因伸一指,指其庭中磐石,粲然化为黄金,曰:汝欲之乎?其人再拜曰:不欲也。吕祖大喜,谓:子诚如此,便可授子大道。其人曰:不然,我心欲汝此指头耳。
解释加点词语:
伸一指 ()汝欲乎 ()
假设你是吕洞宾,你会帮他实现愿望吗?为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