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甲〉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选自周密《观潮》) 
〈乙〉立塘上,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直奔塘上。稍近,则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惊飞。渐近,喷沫溅花,蹴起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无敢后先。再近,则飓风逼之,势欲拍岸而上。看者辟易,走避塘下。潮到塘,尽力一礴,水击射,溅起数丈,著面皆湿。旋卷而右,龟山一挡,轰怒非常,炮碎龙湫,半空雪舞。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                               (选自张岱《白洋潮》)
【注释】①擘(bù)翼:张开翅膀。
解释画线的词语的意思
(1)方远出海门  (2)避塘下 (3)大声雷霆
下列家横线词语的额意思相近的一组是(   )
A 浙江潮  渔人甚异  B 天下之伟也  启窗而,雕栏相望焉
C 直塘上  乘御风     D 势拍岸而上  解衣
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①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②坐半日,始颜定
〈甲〉文中“□□□□”的比喻和〈乙〉文中“百万雪狮”、“半空雪舞”都从形态上描绘了大潮奔涌的气势,表达了                       的情感。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岳阳楼记》选段,完成小题。(12分)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③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若/夫/淫雨霏霏
C.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D.然/则/何时而/乐耶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前人之述备矣/众妙毕备 B.南极潇湘/初极狭
C.薄暮冥冥/不宜妄自菲薄 D.则有去国怀乡/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同“不以物喜”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以大易小,甚善 B.可以一战
C.全石以为底 D.扶苏以数谏帮,上使外将兵

将文中画线兔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⑵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第②③两个排比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传达出两种人的览物之情。
B.第④段是修全篇的中心,在这段中,作者拟出一问一答,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点明全篇主旨。
C.“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是慰勉藤子京,也体现了作者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
D.选文内容充实,情感丰富,将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句式骈散相谐,行文富于变化。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甲)……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

(乙)僰人养猴,衣之衣而教之舞,规旋矩折,应律合节。巴童观而妒之,耻己之不如也,思所以败之,乃袖茅栗以往。筵张而猴出,众宾凝伫,左右皆蹈节。巴童佁然挥袖而出其茅栗,掷之地。猴褫衣而争之,翻壶而倒案。僰人呵之而不能禁,大沮。

郁离子曰:今之以不制之师战者,蠢然而蚁集,见物而争趋之,其何异于猴哉?

--《郁离子·僰人舞猴》

注释:①僰(bó),我国古代西南部的一个民族,今川南及滇东一带。②伫,站立。③佁然,静止貌。④褫(chǐ),剥去,脱下。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元方入门不己之不如也耻

③思所以败之所以④乃茅栗以往袖

2.

翻译下面的语句。

蠢然而蚁集,见物而争趋之

3.

元方、巴童聪明机智,其令友人"惭"、使猴舞"败"的原因有何共同之处?

4.

你认为两文在"修身"、"治军"方面提出的积极主张分别是什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论语十则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⑨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⑩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解释句中加线词语
①与朋友交而不乎()②不知为不知,是也()
③然后知松柏之后也()④人不知而不()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请从原文中分别找出一句谈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句子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解?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释义。(4分)
①啖粥而读 义:②辄以水沃面义:③食不给义:④乃至被谗受贬 义:
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4分)

阅读下面文段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于是入朝见威王(拜见)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没有) ③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全面的)
④虽欲言,无可进者(进谏)⑤能谤讥于市朝(毁谤讥讽)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⑤

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①于是入朝见威王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③今齐地方千里
④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⑤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A.① ② ③ B.② ④ ⑤ C.① ② ④ D.① ② ⑤

对这两段文字所表述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段文字表现出邹忌是个头脑敏锐、善于分析事理、具有实事求是精神的政治。
B.这两段文字也表现出齐王是个能够接受臣下意见,关心民众疾苦的统治者。
C.作者要表达的主张是:要“战胜于朝廷”。
D.作者还表达了“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主题。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