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中,同学们首先进行了热烈讨论和大胆猜想,接着设计了多种验证方案。然后,李亚同学按图9甲所示进行操作,她觉得左拇指受压的感觉比右拇指要强得多;并且越用力,受压感觉越明显。徐真同学的实验如图9乙,他观察到与手掌接触部分气球的形变较小,而用手指顶着的那部分气球形变明显;且手指用力越大,形变越明显。
实验完毕,同学们互相进行了交流,并得出结论:
(1)当压力相同时, ,压力作用的效果越明显;
(2)当受力面积相同时, ,压力作用的效果越明显。
(3)在物理学中,压力作用的效果用物理量 表示。
王小军同学用如图1所示实物电路研究小灯泡的电阻,已知小灯泡的额定电压是 。
(1)图中部分导线已连好,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
(2)根据实物图在虚线方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
(3)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某位置时,电路中电流表示数为 ,电压表的示数如图3所示,则电压表示数为 ,此时灯丝的电阻为 。
(4)改变滑动变阻器的电阻,经多次实验,测得多组电压、电流值如表所示,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4中作出小灯泡的 图象。
次数 |
1 |
2 |
3 |
4 |
5 |
电流 |
0.06 |
0.1 |
0.15 |
0.18 |
0.2 |
电压 |
0.3 |
0.5 |
1 |
2 |
2.5 |
刘伟同学为了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斜面实验。
(1)为了使小车在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在实验中刘伟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刘伟采用的研究问题的方法是 。
(2)从甲、乙、丙三次实验小车所停位置情况看, 图中小车所受阻力最大。
(3)刘伟从实验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则运动的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 运动。
(4)牛顿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处牛顿第一定律,它的内容是: 。
如图所示,小强和小冬设计了用“伏安法”测量未知电阻 的实验。
(1)图甲是实物电路图,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其连接完整。(要求滑片向右滑,电压表示数减小)
(2)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 端(填“ ”或“ ” 。
(3)闭合开关,当滑片移动到某位置时;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未知电阻 .实验中,为了减小误差,还需进行的操作是 。
(4)小强和小冬还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测量电路:图(a)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为 ,将 、 两个线头相接,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流表指针指在 处;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不变,若在 、 之间接入另一未知电阻 ,电流表示数如图(b)所示,则未知电阻 .若把此电流表 上各电流值改成对应的电阻值,你就可以把它改装成能测 的仪表。
如图所示,小李在实验室中做了如下实验: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 受到的重力;
②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 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拉力;
③用天平称量出酒精和容器的总质量;
④物体 仍然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浸没在酒精中,但不触底,容器中的酒精也未溢出,通过增减砝码和移动游码,仍使天平保持平衡。根据以上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物体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 ;浸设在酒精中所受的浮力 ;
(2)当物体 浸没在酒精中,天平仍保持平衡时,右盘中只有两个砝码,其质量分别为 、 ,此时游码在标尺上指示的质量值是 .(已知酒精的密度为 , 取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每个钩码重力相等,杠杆刻度均匀。
(1)平衡时,应该让杠杆静止在 位置。
(2)小周同学所在实验小组完成某次操作后,实验现象如图1所示,他们记录的数据为:动力 ,动力臂 ,阻力 ,则阻力臂
(3)下列四个因素中,不会带来实验误差的是
.铁架台自身的重力足够大
.单个钩码的重力不完全相等
.悬挂钩码的绳套重力偏大
.杠杆与转轴之间的摩擦偏大
(4)小周同学所在实验小组在完成规定实验后,他们想进一步探究,如果杠杆受到 、 两个阻力,结果会怎样?通过实验,他们得到了如图2所示的结果。根据这个结果,可以初步得出,在这种情况下杠杆的平衡条件为: 。 、 、 的力臂分别用 、 、 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