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你在实物图中把电压表连入电路。
(2)开关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移到 端,
这样做能对电路起 作用,在实验过程中滑
动变阻器的另一个作用是 。
(3)若开关闭合后,小灯泡不亮,电流表示数
为零,电压表示数接近3V,则可
能的原因是 。
小杨想要测量一个未知电阻的阻值,现有下列器材可用:待测电阻Rx;1个电阻箱R1,(用表示);1个滑动变阻器R2;1个电流表;2个开关,S1和S2;电源一个(其电压略大于Rx允许的最大电压);导线若干.
(1)请根据下面的操作情况,在虚线框中替小杨画出正确的实验电路图;
(2)小杨按正确的电路图连接好实物后,进行了以下主要实验操作:
A.S1断开S2闭合,调节电阻箱,使电流表的示数为Im |
B.读出电阻箱R1的示数 |
C.S1闭合S2断开,读出电流表的示数为Ik |
D.将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的阻值均调至最大 |
E.改变R2的滑片P的位置,再测两组Im、Ik和R1的数值
上述步骤的合理顺序是 .(只需填写序号)
(3)小杨认为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在同一位置时,只要保证Im Ik(选填“>”、“<”或“=”),R1的示数即为待测电阻Rx的阻值.
某实验小组为了测某种液体浓度,设计了以下两种实验方案,请你仔细阅读后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第一种方案: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向烧杯内倒入适量液体,再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2,然后把烧杯内的液体全部倒入量筒内,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为V1;根据测得的数据就可以算出该液体密度.
第二种方案:在烧杯内倒入适量的液体,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3,然后将烧杯内的部分液体倒入量筒内,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2,再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m4;根据测得的数据就可以算出该液体密度.
(1)按第 种实验方案进行测量,实验结果要更精确一些;如果选择另一种方案,测得的密度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
(2)如图是按照第二种实验方案进行某次实验的情况,请将实验的数据及测量结果填入表中.
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g) |
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g) |
倒出液体的体积(cm3) |
液体的密度(g╱cm3) |
50 |
某学习小组对“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进行了探究,他们采取了如下的方法:甲图把小桌放在海绵上;乙图在小桌上放一个砝码;丙图把小桌翻过来,桌面朝下并在它上面放一个砝码.通过海绵被压下的深浅显示压力作用效果.
(1)比较 两图可知,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此实验 (选填“能”或“不能”)用硬纸板代替海绵,原因是 ;
(3)此实验中运用到的主要科学方法是 .(写出一种)
小明在做“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同一滑轮组进行了三次实验,数据如表:
试验次数 |
物重G/N |
物体上升的高度h/cm |
测力计的示数F/N |
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cm |
1 |
6 |
3 |
2.5 |
9 |
2 |
6 |
5 |
2.5 |
18 |
3 |
6 |
8 |
2.5 |
24 |
(1)表中“测力计移动的距离”栏目中有一个数据的记录是错误的,错误的数据是 .
(2)3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
(3)请帮助小明画出该滑轮组的绕线方式.
(4)本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
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实验器材:电源(电压恒为3V),电流表、电压表各一只,开关一个,三个定值电阻(5Ω、10Ω、15Ω),两只滑动变阻器(10Ω2A、50Ω1A),导线若干.
(1)小红将实物连接成如图所示电路,其中有一处连线错误,请你在连接错误的导线上面“×”并改正,如果不改接这根导线,对实验的影响是: .(具体说明是什么影响)
(2)电路连接正确后,小红先将5Ω的电阻连入电路中,闭合开关,移动滑片,使与电阻并联的电压表的示数为1.5V,并记下电流值;再分别改接10Ω、15Ω的电阻,重复上述实验,得到了表中的实验数据.实验中,小红多次移动变阻器滑片的目的是 .
电阻R/Ω |
5 |
10 |
15 |
电流I/A |
0.30 |
0.15 |
0.10 |
(3)小红实验时选择的变阻器规格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