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学习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有效途径。荣氏家族企业的兴衰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全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96年,荣氏兄弟决定筹办面粉厂。在办厂审批时因为没有送礼遭到当地士绅的反对,幸好两江总督刘坤一是厂办实业的官员,一连拿下了八道批示要求地方官吏支持实业。最终才导致保兴面粉厂、振兴纱厂的创办。
材料二 1914年“一战”爆发。西方列强忙于战争,中国市场进口棉纱减少,还纷纷向中国大量订购面粉,荣氏企业便大力扩充规模……荣氏企业在每个袋装面粉中塞进一个铜板,以博取顾客的中彩心理,引发了大家竞相购买……机制面粉价廉物美,并毫无毒素,很快便在面粉业立足、发展起来。
材料三 抗战时期,荣氏工厂惨遭浩劫。抗战后,荣氏企业试图东山再起。但继之而来的是同根相煎,再加上美国产品的涌入,以及通货膨胀,荣氏企业终难恢复战前的辉煌。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荣氏企业在创办初期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2)概括材料二中荣氏企业得以发展的因素。
(3)假如你是1916年某报的记者,请你为荣氏企业的面粉写一句广告词。(不超过20个字)
(4)材料三中的“同根相煎”是何意?当时阻碍荣氏企业发展的因素还有哪些?你认为荣氏企业要想健康发展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中国明代和英国近代都产生了内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从所处社会环境看,18世纪英国内阁与同时期中国内阁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2)从文明发展的角度来看,它们各自对其自身的社会进程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雅典以其民主政治闻名世界,罗马以其法律制度传至后世,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请回答:
(1)雅典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雅典的民主制度。
(2)罗马法的本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罗马法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今天,实现中国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世界上普遍承认只有一个中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台湾当局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立场,合作的基础。……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台湾海峡目前仍然存在着双方的军事对峙,……首先应当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状态,以便为双方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
——《告台湾同胞书》(1979年)
材料二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有人担心这个政策会不会变,我说不会变。核心的问题,决定的因素,是这个政策对不对。如果不对,就可能变。如果是对的,就变不了。
——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1984年)
材料三澳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回归后七年中有四年的GDP增长幅度达到双位数,2006年本地生产总值创下历史新高,人均达28436美元。澳门治安状况良好,各族群体和睦相处,人们安居乐业。……香港回归十年间,已先后有世界银行年会、世界会计师大会、《财富》全球论坛、世贸组织第六次部长级会议……等一系列重大国际活动在香港成功举办。1997年外国公司在香港设立地区总部或地区办事处的数量是2514家,而截至去年十二月已有3845家……
——腾讯网《陈佐洱向欧洲介绍“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澳门》(2007年)
材料四“一国两制”方针在港澳的成功实践,是全世界公认的,对两岸关系发展具有启示性意义。……在未来两岸关系发展中,“一国两制”方针也将不断丰富和发展。在“一国两制”方针实践上,香港走出第一步,许多困难是过去从未遇到的,这些经验都可以在交流交往中提供给台湾同胞,以便今后做得更好、设计得更好。
——《访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副主任梁爱诗》(2011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设想有何相同点,又有何发展?
(3)依据材料三、四指出,港澳在回归后取得的成绩说明了什么?指出“一国两制”构想与港澳问题、台湾问题之间的关系。
(4)综合以上材料,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角度谈谈你对“一国两制”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南宋时期澎湖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元代在澎湖和台湾地区设置“巡检司”,隶属福建泉州同安县。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台湾单独建省之前,一直都是作为一个府受福建管辖,因此历史上就有了“九闽”之称。台湾建省之后,按照清政府的建省原则,仍与福建保留着若干行政上的关系,清廷行文中依旧称作“福建台湾省”,重要文件通过福建转报。福建省在经济上每年都要协济台湾,据记载,从1886年开始,5年内协济饷银共220万两。
——摘编自《厦门日报》
材料二西方殖民者东侵以来,美、日、法、英等列强先后在台湾进行军事挑衅,加剧了中国边疆领土危机。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福建巡抚丁日昌等人,一再反复强调台湾地位的重要性,多次上奏折,建议在台湾设立行省,以加强吏政,有效管理孤悬海外的台澎地区,巩固海防。1883年12月中法战争后,闽浙总督杨昌浚、钦差大臣督办福建军务左宗棠,再次上书,要求在福建台湾两地“巡抚分驻”、“建省分治”。1885年10月12日,慈禧太后正式下诏在台湾建省。
——摘编自中国台湾网
材料三福建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新定位,是落实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也是一个立足于全国发展大局和祖国统一大局的战略构想。……据我国有关研究机构分析,中国区域经济格局已经或正在形成九大经济区域,闽台地区是其中之一。……无论是从地缘和文化背景,还是从历史和现实的可能看,福建都有条件在海峡西岸这一区域发展格局中有所作为,为祖国和平统一做出更大的贡献。
——摘编自《福建乡音》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述福建与台湾之间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分析台湾设省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指出福建省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这一举措有何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如果这一制度被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摘自《凤凰网》
材料二 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以及笼罩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的低迷消沉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如果不是完全的话)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
——华盛顿1787年给友人的信
材料三 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没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四 无产阶级政权应是巴黎公社式的国家管理机构……代议机构依然存在,然而作为特殊制度的议会制,作为立法和行政的分工以及议员们享有特权的议会制,在这里是不存在的。
——列宁《国家与革命》
材料五 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到205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的中心。
——2011年,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新著《中国大趋势》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这一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针对材料二指出美国独立之初面临的问题美国是如何解决的?指出中国古代和美国的中央集权制度有什么不同?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的“完美”之处。英国找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哪些?
(3)依据材料四,概括归纳列宁心目中的无产阶级政权有何特点?十月革命胜利后的苏俄实行了怎样的新型社会主义政治体制?
(4)材料五所说的“独特的纵向民主”在建国初期是如何体现的?
(5)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政治制度的因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