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10月12日,西安《秦风日报》《工商日报》联合发表社论说:“分裂内战的阴霾可望由此扫清,和平建国的时代可望于兹开始,因而八年抗战的鲜血也将不至于白流,这是中华民族的福音!这是中国人民的胜利!”这篇社论出现的背景是( )
A.《双十协定》的签署 | B.《国内和平协定》的签署 |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通过 | D.抗日战争的胜利 |
唐朝进士及第,只是取得了做官的资格,不能直接为官。要想步入仕途,还得通过吏部选官考试。吏部选官标准有四条:"一曰身,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辩正;三曰书,书法道美;四曰制,文理优长。"对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唐朝吏部选官在科举考试的基础上 |
B.重视被选者的道德、仪表气质和语言表达、书法、文字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
C.这反映了当时国家和社会对官员基本素质的要求很高 |
D.有利于巩固和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与印度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相比,中国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中华文明的这个特点从根本上说应是得益于中国古代政治实体的统一性和连续性。下列制度中最有利于维护古代中国政治实体统一与连续的是
A.君主专制 | B.中央集权制 | C.分封制 | D.宗法制 |
教育部要求各级学校于2010年春节期间组织学生参与“给祖国母亲拜大年”活动。拜年内容为:一拜壮美河山,二拜炎黄始祖……中华民族这种重视血缘亲情的文化传统与下列哪一制度相关
A.郡县制 | B.分封制 | C.宗法制 | D.内外服制 |
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
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 | B.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 |
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 D.反对道学家的虚伪 |
“孔子象征着什么?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观念,还是一种财富?”在中国,如果有人用这样一个问题去问市民,那么,他得到的答案可能会千差万别,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答案都可能成立。下列表述不属于孔子思想精华内容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B.以德治民,反对苛政 |
C.维护周礼,贵贱有序 | D.有教无类 |